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很有些人对有些“清官戏”中的“清官”如于成龙如李高成很有些敢于“为民做主”的精神不感冒、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客气点儿的,说“为民做主”不利于民主、法治建设;火气冲的,则斥“为民做主”是“古老精神‘复活’”,会带来“民族‘复死’”之灾。猛一读一看,对此论还真有些同情和同感。但后来细细读,又细细想,感觉就有些异样了。  相似文献   

2.
近闻,有位执业律师就某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问题,在一次庭审后善意地向该院的女院长(以下简称法官)提出意见和建议。谁知,这个“资深”法官对律师的意见,不以为然,甚至还很不耐烦地讲:“你们律师是‘做生意’的,不要老是和法院‘过不去’……”。然而,这位律师不卑不亢,当即反驳:“如果说律师是‘做生意’的,那么,法院和法官是不是‘做生意’的呢?!”法官当时无言以对。 显然,这是一次律师与法官之间看似平常、但并非十分愉快的“对话”,而这次“对话”所涉及的“律师职业属性”和“道德理念”等“公共关系”,已不是律师…  相似文献   

3.
与王向阳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第二学位的200多人,20多人做了律师,其中80%选择了“北漂”,只有一个去了南方。“原因很简单,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 王向阳说。他没选择老家,就是因为那里经济繁荣程度不够,司法环境也和北京不一样。“更多的人选择了‘北漂’,而不是‘南漂’,就是因为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到北京找执法环境来了。”涂志说。“我们所15个‘北漂’,都是冲着北京正规的执法环境来的。”他说。以前在“地方上”,他把正规的工作时间都给了法官、检察官、企业领导人等,“在北京没有人…  相似文献   

4.
案外人老张     
老张高高胖胖,满面红光,一脸的福态。 第一次接待老张 老张第一次到我办公室像是来视察工作的领导,嘘寒问暖:“小伙子,工作很负责嘛,在法院,你这样的年青人很有前途啊。”他还说:“我有个侄子就在某某中级法院工作,没几年就当上庭长了。”说着说着,他很自然地就坐到了本该我坐的椅子上,接着说“‘三个代表’说得好,人民法官就得为人民办案,我有个老乡被人告了,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你们得为他作主,要代表人民利益呀。”  相似文献   

5.
王彬  曹萌 《中国审判》2011,(1):76-77
李郧钦常说:"法官不是‘官’,我们只是为当事人解疙瘩、化纠纷的社会一员,如果一个法官把自己放在神位上高不可攀或者把心思放在谋取‘官位’上,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官’啦!"这就是李郧钦,以他孜孜不倦的求索和对审判事业的执着追求,书写着一个平民法官的不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宁波人一般都把“面子”称为“落场势”。没有“落场势”,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今年4月份,吉林有个女司机违规行驶被叫停后,对交警大声咆哮着:“我认识你们领导,我叫你们领导收拾你!”事后,有评论家以为——“如此违规还气壮如牛的女人,可以想象一定真的有‘领导’的权力背景,或者说她的背后或许真的站着一个‘李刚’,不然何以有如此底气?很不符合常理。”  相似文献   

7.
●田波骄狂地自诩:“在梅河口,我比市长、公安局长好使,黑白两道我都能摆平。”●市民们惊悸地说:“你没听说田波是梅河口的‘黑市长’、‘第六大班子’吗?”  相似文献   

8.
2017年年初,唐七接受某网络新闻媒体采访时,首度谈及“抄袭”事件.她说:“关于这两本书,其实看过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为什么会有抄袭流言出现,而后愈演愈烈呢?大概因为我早年诚实地公开说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风好玩,不是我自己搞出来的,是我学着人家写的.我把这话贴在了自己写作区域的公告栏上.从最开始的‘学着人家的文风写’到被传成‘抄袭文风’,再到传成‘抄袭整个故事情节’、‘就男女主角名字改了改,性别变了变’,到最后被舆论审判成此书确是一本抄袭之作,大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2007年2月27日.肖扬同志在同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选调的部分法官座谈时指出:“最高法院的每一位法官都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东窗事发后,面对办案人员,侃侃而谈,大发议论,他说:“你我都是县处级干部,但实际权力有本质的区别。在实质意义上,你在省直机关,只能称做‘吏’,我是靖宇县县委书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官’与‘吏’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管人的,能够决定别人的命运;后者是管事的,所以即使级别再高,也没有当家做主的‘官威’。”李铁成阁下这段高论,一下子把我弄蒙了。我好赖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想不到“官”和“吏”有这么大的区别。李铁成虽然是个大贪官,但不影响人家是个“大学问家”。我爱钻牛角尖,为了落实一下“…  相似文献   

11.
“在另一个人民法庭。法官实在无法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什么是‘辩论权’。因此说辩论权就是‘你可以吵架,但不能骂人’。”  相似文献   

12.
同姜颖打过交道的律师称其是“在里面”的法官,“我们圈子里的人常用‘在不在里面’评价这个人的水平,就是‘在不在版权法里面’。有的只对条文字句了解,有的甚至连字、词、句都不了解,而真正‘在里面’的人是知道法律原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一位喜欢“大长今”的朋友检查身体发现患了一种需要与之纠缠一段时间的疾病,因四处求医而疲惫的她对我叹息说“如果能遇到‘大长今’就好啦”;无独有偶,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位自认为其服刑的亲属有着“胥敬祥”遭遇而四处“上访”的群众也在叹息说:“如果能够遇到‘蒋汉生’就好啦”。正是因为这两种看似遥远的叹息让我同时想到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大长今”与蒋汉生。我与那  相似文献   

14.
“不能说‘我不行了’,可以说‘我有点儿累’.”在一间健身房,刘振宇对一名满头大汗的同伴说. 刘振宇是精英班二期学员,在班级担任体育委员.2016年10月8日下午4点30分,是精英班二期学员的健身时间,他照例带领大家进行健身训练. 不能说“我不行了”,是心理学上从正面积极思维的例子.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如今已是精英班学员的一个标签.与他们交流,随处可以听到“共情”、“微表情”等心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近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后人都比较爱钱,这样的话你听到过吗?”周海婴答“:这个传闻已有很多年,从1980年以后一直到现在。我背的这个不叫‘黑锅’而叫‘钱锅’已有20年……那次我访…  相似文献   

16.
慎言弗雷德里克·埃德温·史密斯是英国著名律师和保守派政治家。某日,在一个案件的庭审过程中,史密斯同年迈的老法官发生了争执。为了让史密斯不再纠缠,法官用了培根的一句话来对付年轻的律师:“年轻与谨慎真是一对冤家。”史密斯则很不以为然地反驳说“:尊敬的法官大人,培根也说过,‘多嘴的法官就像一根破音叉。’”“多嘴的法官就像一根破音叉”,这个比喻从反面勾勒出英美法系法官的众生相:言辞谨慎,在审判中更像是一个局外人;极少抛头露面,面对记者总是退避三舍。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官则缺乏足够的严谨。庭审过程中,法官经常有不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下乡调研时看到,在一村党员活动室内,一位70多岁的村民小心地问村支部书记:“我那宅基地的事该给办了吧?我好给儿子盖房结婚。”村支书不耐烦地说:“你看不正忙着呢,以后再说。”村民边往外走边小声嘀咕道:“啥时候不忙?我找你几趟了总是‘以后再说’,这‘以后’到底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抢凳子‘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我爸是处长’;在大学杀女同学‘我爸是局长”’——网络上蔓延开来的“拼爹”流行语.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龙生龙,凤生凤,在“二代”分化日趋严重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一“丑妇总得见公婆”说的是某种无奈,不过是拿“丑妇”做例子罢了。其实,丑妇最明智的办法是大大方方去见公婆,随之很坦诚地对公婆说:“我自知我很丑。如果您能接纳我,我很感谢。而且,我力求用我的孝敬和勤劳弥补我的不足。”我相信有此诚实,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怕就怕为了掩丑,刻意地甚而十分过分地大肆“整容”、“美容”,将自己“美化”得人不人,鬼不鬼。尤其是当公婆恐惧得后退多步时,丑妇反倒颇为傲慢地说:“少见多怪!这是真正的‘现代美’,懂吗?”三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某些确实经过自己努力做出了成绩的人,别人也基于他…  相似文献   

20.
幽默     
《政府法制》2011,(21):33-33
要加薪的下场 药家鑫一审判处死刑,老板看完新闻后,语重心长地对员工说:"看见没,要加薪就是这么个下场。"一员工说:"那我改名吧,就叫‘林黛玉’(零待遇)。" 中国人的智慧 某留学生在英国打官司,让英国律师给法官送礼,律师说:“万万不可,送了你肯定输!”最后留学生还是向法官送了礼,但官司赢了。律师百思不得其解,留学生说:“我给法官邮寄了包裹,但写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