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此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养禽国家和地区,对养禽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学者在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的研究上作了大量工作。然而对自然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发病鸡群羽髓抗原与血清抗体之间检出符合率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某鸡场自然感染发病的鸡群做了羽髓抗  相似文献   

2.
本校实习牧场自1974年以来,鸡马立克氏病流行严重。仅1976年有3000只中雏发生马立克氏病,最后只幸存700只,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于1982年,笔者采取了检疫与免疫相结合的有效防制措施,仅用半年时间,控制了本病流行。(一)定期检疫及时淘汰病鸡1.对感染过马立克氏病的鸡群用MD沉淀抗原和阳性血清进行定期检疫,无临床症状鸡隐性感染率高达86.7%,对阳性鸡全部扑杀。  相似文献   

3.
1991年9月,宁夏某鸡场从美国引进2191只1日龄AA祖代种雏鸡,在隔离期间根据需要和有关备忘录的要求,我们对其做了5种病的血清学检测。 基本情况 该批雏鸡的原产父母鸡群曾在1990年10月至1991年1月先后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疫苗2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鸡新城疫疫苗和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各1次。种雏除1日龄时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疫苗外,没有接种过其他疫苗。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以来,在我校畜牧队养鸡场发现有鸡马立克氏病(MD)流行。其发病率为5.9%,死亡率为3%。经初次流行后,该病在鸡群中便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1980年11月份随机抽检21只无临床症状的鸡,经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00%出现组织病变。病变多较轻微,无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我们认为本鸡群系鸡马立克氏病自然弱毒所感染。  相似文献   

5.
用狄高辛标记DNA探针检测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白安斌,蒋玉雯,黄安国,盘宝进,姚瑞英,陈西宁,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三黄鸡是广西地方良种之一,对马立克氏病(MD)较外来鸡种敏感。尽管接种了疫苗,仍有MD发生。笔者用狄高辛标记DNA...  相似文献   

6.
鸡血型系统对马立克氏病抗性标记的研究1)马吉飞陈万芳陈萍徐文忠(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董淑珍(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肿瘤性疾病,尽管已有预防本病的疫苗并广泛应用,但世界各国MD的发...  相似文献   

7.
1981年夏,我们在甘肃省某农场发现该场鸡群中流行着一种传染病,通过对发病情况的了解,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类症鉴别,证明是鸡的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的胚胎免疫研究陈西宁黄安国蒋玉雯白安斌盘宝进姚瑞英郑儒标冯军(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的形成为特征,是威胁养鸡业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自HVT疫苗问世以来,有效地控制了...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生产和接种技术探讨贾满民李子峰田连信陈兴芳马爱荣李平谭晓东赵智勇(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730046)鸡马立克氏病(MD)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且日趋严重。目前用于预防MD的疫苗,其品种、数量和使用效果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安徽省6个主要养鸡地区65群鸡的185只病鸡共986份组织样品,对可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5种最常见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73.08%和40.91%、46.15%和25.95%、41.54%和17.84%、18.46%和7.57%、13.85%和4.86%,其中被检鸡之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4.33%。调查结果证实,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安徽省的商业鸡群中普遍存在,并与鸡群疾病多而复杂、损失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部队养鸡业的顺利发展及有效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我们于1989年上半年利用琼脂免疫扩散法对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4个较大的鸡场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13.
虽然琼扩淀反应、荧光抗体法及酶标法均可用来诊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但它们不是型特异性的。因此,在已用Ⅱ或Ⅲ型免疫的鸡群,就不能用这些方法来检测Ⅰ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致病因子是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根据免疫荧光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以及特异的单抗的结合反应性,将MDV分成3个血清型:血清Ⅰ型包括引起高发性内脏、神经肿瘤的古典型MDV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对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鲍恩东陈万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对鸡马立克氏病(MD)胚胎免疫后雏鸡的孵化率、成活率、生长发育以及免疫效果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本试验对胚胎免疫雏鸡增长速度及胚胎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进行...  相似文献   

16.
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特异性高、简单易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但因其敏感度不高,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虽有对流电泳技术可提高其敏感度,但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方法也较复杂,为了保持该试验的优点和提高敏感度,我们采用重复加样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和炭疽的琼脂扩散试验,其敏感度能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17.
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制周应志郭家骅1)岳建文2)和蕴芗1)(甘肃省兽医总站兰州730046)1993~1995年,我们对兰州、天水地区流行马立克氏病(MD)较严重的3个鸡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并不断实践、改进,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鸡内脏淋巴瘤和外周神经淋巴增生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根据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免疫扩散(ID)试验和血清中和(SN)试验等血清学方法,Bullow和Biggs将MDV分为三个不同血清型:血清1型病毒,包括致病性毒抹和它们的减毒弱毒株、血清2型病毒是非致病性MDV毒抹;血清3型病毒,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19.
用农业部南京药械厂和三家外国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4种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实验室制备的CVI988细胞结合苗和HVT细胞结合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单价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白来航鸡,8日龄时用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GA株攻击,同时以Z4+FC126双价活疫苗作对照,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种MD单价活疫苗均能使免疫鸡群获得对vMDV攻击的免疫保护力,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国产HVT冻干苗的免疫效力不低于三家外国公司生产的HVT冻干苗;Z4+FC126双价苗的免疫效力显著高于各种MD单价苗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利用电镜技术检测了马立克氏病疫苗或其种毒复壮及传代过程中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其结果:①马立克氏病病毒是目的毒,其直径约150nm,但数量不多;②RNA肿瘤病毒(C型粒子),常见于鸡体内,我国约有90%以上的鸡体中都有此病毒;③霉形体;④细菌;⑤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样粒子,其直径约90nm,形态呈炸面圈样。在细胞原生质膜上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该病毒非常容易混入马立克氏病疫苗中,通过预防接种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