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艳玲 《党史博采》2006,(10):51-5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徐正兴  傅莲英 《求实》2004,(4):50-53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是对发展观念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统筹兼顾”和“五个统筹发展”是它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总结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人们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关于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有这样四句话: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说,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包括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党员干部要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并在工作实践中去践行、去延伸、去丰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一、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理论渊源.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了明确阐述.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样的表述,就使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更加完整、科学内涵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6,(10):62-64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  相似文献   

8.
戴安林 《湘潮》2008,(2):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更加深入而系统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思想路线。要通过解放思想,确立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要通过解放思想,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通过解放思想,确立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要通过解放思想,确立和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进一步形成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识到,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导新时期高校学生树立和谐人生价值观的思想武器。当前,高校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之处,这就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开创高校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白浔  邓婧 《理论导报》2005,(8):37-38
一、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教师教育摆在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基础上构筑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放在发展的首位,坚持生活品质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生活品质的测量和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物质产品和各类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更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最大满足。坚持生活品质的主观与客观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  相似文献   

14.
夏仕  黄群 《理论导报》2008,(12):8-9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认真把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加快富民兴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科学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发展模式 ,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对系统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一、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1 ] (P2 3 ) 对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温家…  相似文献   

17.
一、进一步形成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共识。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识到,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玮 《党史博采》2009,(10):43-44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导新时期高校学生树立和谐人生价值观的思想武器。当前,高校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之处,这就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开创高校和谐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开展党政工作的同时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看政治头脑、战略眼光、大局意识,也要有经济思维。全面发展要突出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