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法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力与权利发生碰撞的问题上,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某基层法院的一位法官,状告案件当事人在其申诉书中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结果胜诉,并获得5000元“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此事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多数人对该法官  相似文献   

2.
法官与囚徒     
一乔燕出差回上海第一天上班,就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写得很端正,像是用心完成的,落款部位没有详细地址,只有邮编和信息号码。记得在部队当兵时,常用这种方式,目的是为了保密。会不会是部队的老首长、老战友还惦念着她呢?她怀着好奇的心情拆开信封,还没等她阅完信的全部内容,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半晌缓不过神来。写信的竟是他原来心目中的英雄。乔燕,你好!没想到与你分别三年后还会给你写信,请原谅我的冒昧。其实,我很怕给你写信,更怕你知道我现在的处境。但是,人一旦陷入痛苦无援时,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过…  相似文献   

3.
吉布敏 《特区法坛》2004,(9):42-42,47
法官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她具有特殊的含义。她是正义的象征,是公平的化身,是法律的忠实卫士,是人们鞭笞邪恶的寄托,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石,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荣誉。她不仅在“以法治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以其特有的职责发挥着中坚力量,而且也应在“以德治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以自已的行为起到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08,(10):26-27
坐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法官,16年前,她从山东大学毕业,16年来.她以出色的业绩和踏实的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来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她,就是秦顾萍,法学学士,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长委员、民二庭庭长,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5.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人们对时间的追问。那么,人民法官的时间又去哪儿了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刘黎办案7年以来.共审结民事案件2000余件,涉及当事人7000余人,年均结案300余件。如此繁重的工作,她的时间会怎么分配呢?3月31日,本刊记者跟随刘黎法官整整一天,用镜头带读者一起了解刘黎法官的时间去哪儿了。  相似文献   

6.
伊舟  老帕 《法治纵横》2014,(19):50-51
“新疆最美基层法官”评选活动是2014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新疆平安网共同举办的,从全疆100多个基层人民法院的4883名一线办案法官中寻找出了符合为民之美、公正之关、清廉之美和奉献之美“四美”标准的10名优秀法官。在这十名优秀法官中,州直法院的法官就占了2名。其中,伊宁市人民法院的荆霞以1410552票、昭苏县人民法院的吐尔逊娜依·马力克以512234票脱颖而出,获评“新疆最美基层法官”。在昭苏县这片热土上。她被广大农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法官”,她就是草原的女儿、人民的好法官——吐尔逊娜依·马力克。24年的坚守,源于对司法事业的执著追求,她要求自己做一名讲责任和道义的法官,明断是非,刚正不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她经常深入反恐维稳重点地区开展反分裂教育,是民族团结的先锋;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她更是将庭审现场搬到了田间地头、牧民毡房,把公平正义带给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甘做亲民爱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7.
在鲁西平原的山东省冠县,有一位名叫李昆仑的基层女法官,发生在她身上一些小故事,被群众津津乐道。现任定远寨人民法庭庭长的她,已在基层法庭工作了11个年头,审理的案件不下两千件。好多连她本人都想不起的事情,却深深印在人民群众心中。三个平安短信2004年12月初,冠县法院接到一份从福建寄来的离婚诉状,案件被转到定远寨法庭承办。李昆仑了解到,福建女青年赵某与冠县男青年范某,在厦门打工时相识并结婚,婚后赵某随丈夫来冠县生活。因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差异,夫妻产生矛盾,丈夫经常打骂、虐待赵某,并威胁若她回福建老家,就拿刀捅她。赵某不…  相似文献   

8.
左右 《江淮法治》2012,(16):18-19
“在里面”的专家型法官 姜颖总是很忙碌,与姜颖的见面是挤出来的,当天下午2点见到她时,她刚刚从一个会场赶回法院,脸上还挂着匆忙的汗水。  相似文献   

9.
杜智娜 《江淮法治》2011,(14):14-15
她是一名被当事人视为“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刑事法官。这不仅是因为她审理的案件是经得起检验的铁案。更是因为她能用关怀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仇。限。让原本生硬、冰冷的刑事审判变得鲜活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她叫张明丽,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现任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2日上午,乍暖还寒,一名衣衫单薄的中年女子,一手牵着一年幼女孩,一手扶着步履蹒姗的老太来到盐城市人民检察院的大门前,她们口呼冤枉,双膝点地长跪不起。检察院的同志立即将她们请进了接待室。 中年女子名叫熊秀云,42岁,系阜宁县益林镇人,女孩是她的9岁女儿高萍萍,老太是她的70多岁的老母。这一家三代喊冤叫屈是为不服阜宁县人民法院刚审理不久的一起民事案件的判决。由于事  相似文献   

12.
陈卉灵 《法庭内外》2010,(10):52-54
第一次听说王淑霞法官,是她为了工作两天没有睡觉。因为此事,使得王法官于当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执行庭实习的我眼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第一次亲眼见到王淑霞法官,是在内勤处实习的我去向她收饭费。当时还在忙碌着的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交纳了她的饭费。因为执行庭的法官经常外出,我实习的那一周,几次见到王法官她都是行色匆匆、不苟言笑。于是我以为,她是那种严肃认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从身边走过,让每一位孩子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是她永生的追求和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一追求和心愿,她把失足少年视为自己的“孩子”,用法律和爱心矫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她经常走进校园,针对青少年生理、心里特点,举办法制讲座,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护航。  相似文献   

14.
齐耳的短发,谦和的笑容,素净的衣着,她在人群中看起来并不惹人注目。“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桥荠菜花。”她是如此的普通、平凡,就像春天淮北平原乡野间随处可见的荠菜花,洗尽铅华,不与桃李争艳,却在风雨中柔韧地绽放蓿素洁的美丽,尽全力为人间增添一抹盎然生机。她就是从广袤的淮北黄土地中走出来的平民法官何允芝。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人们心中的法官提到法官,人们头脑中通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或女人,身着黑色过膝宽大长袍,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满脸满眼都写满了沧桑,他或她在高高的审判席上正襟危坐;他或她不说话时令人既敬且畏,而一旦他或她开口说点什么时,人们心中就只剩下诚惶诚恐的忐忑了。总之,在人们的印象中形容法官的词汇不外乎以下几个:高高在上、刚正不阿、不苟言笑等等,之所以人们头脑中的法官是这样的形象,是因为法官这个职业自诞生以来就被贴上了一个标签:保守。尽管法官被称作"正义的化身"或"公平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位中年妇女来到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给审判监督庭的法官们送来了一面锦旗和感谢信,并执意要亲手张贴感谢信,以表达自己及亲属们对人民法院的感激之情。她动情地说:“我们姐弟多年亲情反目,是好法官审案公正,使我们手足之情再现,我们感谢市中级人民法院,感谢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正于颖,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曾经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的副庭长,是一位秉持"主持正义、秉公办案"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奋斗了30多年的老法官。2001年退休之后,这位昔日法台上的法官,变成了热心社会公益,身兼多重角色的大忙人:她是参与组织为家乡中小学生捐书的"于奶奶",她是在老年之友电脑班耐心辅导的"于老师",她还是在电台担任志愿者受到广大听众朋友欢迎的"于大姐"。她相信"奉献是一种快乐!"她说自己的付出是为了实践小时候父辈曾经的教诲: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12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十,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华北大地天寒地冻,正值严冬,河北省故城县坊庄乡庞庄村58岁的孤寡妇人庞秀玲在自己清冷的小屋内病逝。咽气前身边没有一位亲人相伴,独自乘鹤仙去。几小时后,她二哥的儿子庞文武来屋里看望她时。才发现姑姑已经病逝。庞秀玲是个不幸的女人,早年因种种原因未能嫁人,年轻时就跟随在天津工作的姐姐庞秀兰生活.离开家乡一别就是三十多年。2002年1月。庞秀玲感到自己老了,再加上身体有病,她不想客死异乡,便拒绝了姐姐及外甥们的再三挽留,执意回到河北故城老家。庞秀玲在庞庄村有两个哥哥和三个侄子.大哥庞大喜及其儿子庞海燕、庞海仓,二哥庞金杭及其儿子庞文武。但两个哥哥在她回来之前均早以病逝,所以她回村后便在二哥的儿子庞文武家住了下来。实际上,庞文武并非是庞秀玲的亲侄子。他是1985年11月跟随改嫁给庞金杭的母亲来到庞家的.后改随继父姓氏庞,取名庞文武,那年他才十三岁。文武的母亲自改嫁给庞金杭后来未再生育.庞金杭婚前无子女,庞文武虽做为继子,但在长期的生活中,不仅与庞金杭结下了深厚的父子情份,而且与两个姑姑及其他庞家成员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所以庞秀玲返回家乡居住后.把定居的地点放在了庞文武家。文武对久别而归的姑姑承担起了赡养的责任,在生活上尽力关照,平日里问寒问暖,请医买药,竭尽一个侄子对长辈的孝道。庞秀玲的其他亲侄子庞海仓、庞海燕虽然没有同姑姑住在一起,但也经常隔三差五地过来看看,谁家里做点好吃的,也不忘给姑姑送来一份。在回家后的一段时间里,庞秀玲饱尝和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和护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庞秀玲的生活渐趋稳定。侄子们对姑姑的关爱也不像以前那么积极和热情。  相似文献   

19.
宣传法制园地法官的良师益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康树华《人民司法》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这不仅是她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我国司法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中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人民司法》40年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列主...  相似文献   

20.
说“慎始”     
莫泊桑的小说《小酒桶》中72岁仍孑然一身的女主人公马格格瓦,将其田庄以每月250金法郎至她寿终的价格卖给一个叫汲可的老板。汲可为了让她早死,想出一条诡计。他办了丰盛的菜肴,拿出“十足的陈酒”白兰地,请马格格瓦作客。原本滴酒不沾的马格格瓦,在汲可连劝带哄下终于连饮三杯。之后,汲可又常给她送酒,使她染上了酒瘾。终于在一天晚上她醉倒雪地而冻死。这虽是一则小说故事,可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切坏习惯。坏事情都有从开始到发展的过程,行为“慎始”很重要。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比如一些党员干部栽了、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