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资本形成不足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只有加速农业资本的形成.“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农村贷款异常艰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信贷支农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问题。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实行城乡统筹过多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的矛盾是“三农”问题成为难题的根源。在解决温饱问题阶段,“三农”问题可内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在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使新农村建设步入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文章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可行性,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总抓手,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是巩固执政之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已经载入十七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为此,必须在创新工作思路上做文章,着力把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多次强调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央近两年出台的两个“一号文件”,广泛地涉及了“三农”问题的各个方面,但是着眼点和角度又有所不同。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解决农业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解决农村问题,是从农村的角度来全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前“,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农村市场消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不断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