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冯德军 《奋斗》2022,(4):47-48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一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们的民生观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对于我们现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内涵在不断升级,更加关注发展和生存质量层面.满足民生改善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视统筹考虑民生改善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实践也表明,共同富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而解决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同样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镌刻着共产党人的深挚情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落到我区的民生实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指标。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公平正义。不是消极防守底线,而是积极主动优化民生结构与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公正合理处理民生矛盾和问题。三是坚持全局考虑、统筹协同。民生  相似文献   

7.
牛磊 《党课参考》2023,(Z1):190-199
<正>学原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8.
林联凤 《求实》2013,(Z1):20-22
<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社会建设始终是党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注重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对待历史经验等.汲取这些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坚持用整体性思维深化对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些民生短板问题亟需补齐;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面临新考验;在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实现上不平衡等.新征程上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瑞晴 《唯实》2023,(10):19-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体人民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2021年8月17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初成时期;二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四是党的十六大至今,这是党高度关注并着重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民生建设上升到体现以人为本、追求幸福感的新时期。我党的民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必须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改善民生的主体;二是必须始终将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手段;三是必须将改善民生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四是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民生建设实践;五是必须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幸福感作为民生建设的归宿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坚定方向、夯实基础、缩小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强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回顾这一历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70年农村民生改善既是全体中国人民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国家、民族面貌发生质变的生动例证。70年来农村民生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农村民生的改善永远在路上,农村民生的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70年农村民生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条在探索和坚持过程中充满了艰辛而又作出了正确选择的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把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作为己任,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通过一系列民生建设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生状况,充分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生取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价值取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 《理论导报》2013,(3):59-59
答题思路:第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也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