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民族自古就信奉神道,又称神道教。但不同于其他国家,它是把死者亡灵,当成神灵来祭祀,专门建立神社定期祭拜。明治维新以后,神道更被视为国家体制的精神支柱,成为日本的特殊国教。1869年6月,根据明治天皇“安国”的圣旨,在东京九段坂建立京都神社,以举行招魂祭。当时定名为“东京招魂社”。10年后的1879年6月,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所谓“靖国”,即清除内忧外患,保障国泰民安之意。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15日这天一大早,记者就冒雨开车前往靖国神社采访,到达靖国神社附近对还不到7点。靖国神社周围是警察和警车.听说警方这天出动了2500名警力维持秩序。马路边停着一辆右翼分子的所谓宣传车,从高音喇叭里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说什么“日本必须修改宪法”、“要重新认识东京审判”。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10日,新任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抵达东京。日本对中国的这次任命非常重视,主流媒体《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等都对此予以了较大关注,认为王毅是中国外交部的“日本通”,任命王毅为驻日大使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重视对日政策。他们认为,当前中日关系以经济为中心交流频繁,但由于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领导人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希望和日本政界有很深关系的王毅能打开中日关系局面。中国记者在东京接触到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21日上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置中国及亚洲近邻和日本国内各界的强烈反对于不顾,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继小泉之后又有88名国会议员(“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的成员)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众所周知,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右倾化背景。本文旨在与读者探讨和分析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东亚主要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据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收藏的史料记载: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讨 论对华政策,在11天的会议中,裕仁天皇 两次“垂询”。次年7月24日,日本首相田 中义一,将东方会议上分发的文件,包括讨 论记录,整理后呈送裕仁天皇。与此同时, 台湾苗栗人蔡智堪赴日本,在张学良派驻 东京的办事处做搜集情报的工作。1929年 6月,张学良指示东京办事处探听日本东 方会议内幕,蔡智堪以补册工人的身份,进  相似文献   

6.
刘庭华 《党课》2014,(4):48-55
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一年来,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趋势不断加剧。特别是去年年底,安倍悍然参拜了为日本军国主义战犯招魂扬幡的靖国神社;今年年初他又在新年感言中强调“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并预言称日本在2020年东京奥运之前可能会完成修宪……  相似文献   

7.
张小振 《世纪桥》2005,(10):24-25
在日本东京靖国神社,供奉着从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日军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246.4万余名官兵,包括从“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战中,被中国抗日军民击毙的104名日军将帅。其中元帅1名,大将4名,中将37名,少将62名。这些将帅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元凶和罪魁祸首。他们的可耻下场充分说明,侵略者绝没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8.
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专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军武装、逮捕战犯。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9.
时事测试     
1.5月29日,法国就是否批 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 投,结果,该条约由于反对票多 达()而未获通过。 A .54.96%B.5596% C .56.96%D57.96% 2.6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 京签署了有关批准俄中边界东段 补充协定的联邦法律。这标志着 中俄之间长达()公里边界 线的走向全部确定。 A4300 B.4400 C .4500 D4600 3.6月3日,日本前首相() 在东京发表演讲时,要求日本首 相小泉纯一郎为了国家利益停止 参拜靖国神社。 A.中曾根康弘B.村山富市 c.桥本龙太郎D.宫泽喜一 4.6月7日,2005年普通高 校秋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正式开 始。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相似文献   

10.
1989年2月23日至25日,外交部长钱其琛以中国国家主席特使的身份,赴日本出席裕仁天皇的葬礼。钱其琛在东京除了参加葬礼活动外,还同前来参加葬礼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接触,就中国与印尼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会谈,并达成“三点一致意见”,从而打开了关闭23年之久的中国、印尼两国外交关系的大门。当时就有评论说,中国在东京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葬礼外交”。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之友》2006,(2):39-39
1948年12月4日,“冲鹰号”航母在日本八丈岛东面海域被美军潜艇“旗鱼号”(SS-192 Failfish)击沉: 1944年6月16日,“大凤号”航母在发送飞机时被美军潜艇“大青花鱼”(SS-218)发射的鱼雷击中,10小时后沉入海底; 1944年6月19日,“翔鹤号”在航行途中被美潜艇“棘鳍号”(SS-244)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引起油库爆炸,随即沉没;  相似文献   

12.
于青 《世纪桥》2005,(6):3-3
中日关系目前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最低潮的时期。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简要地说明中日关系的现状。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最困难、最低潮这一后果的前因,可以分为长期原因、中期原因和近期原因。长期原因可以追溯到战后。由于美国的“冷战”政策的需要,东京审判的效果未能完全实现,日本战犯没有得到清算,为日后右翼势力翻案和政治右倾化留下隐患。中期原因可从2001年算起。年初日本官方审定通过右翼教科书成为热点。4月21日小泉出任日本首相,8月13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一意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湘潮》1988,(9)
△6月10日,绥宁县委党史办的同志到绥宁县审计局,向全体职工讲地方党史,收效很好。 (袁光槐) △6月21日至24日,在靖州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直属党委和党史办等单位的倡导、主持下,靖州县直机关在县政府大礼堂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知党爱党”知识竞赛活动。 (覃太江) △6月21日至23日,零陵地委党史办在祁阳召开了全区党史资料提供利用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赤旗新闻》6月18日报道,日本民众17日晚在东京首相官邸前举行示威活动(如图),抗议安倍政府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与此同时,东京日比谷的野外音乐堂中也举行了“拒绝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将日本变为‘战争国家’的6·17大集会”。  相似文献   

15.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秘密磋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英两国政府外交谈判的“结项”成果。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自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进行了整整两年,分为“秘密磋商”(1982年9月—1983年6月)和“正式会谈”(1983年7月—1984年9月)两个阶段,即所谓“第一阶段”和“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6年6月26日至7月6日) 大会在长沙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五百九十六名。会议议程是听取和讨论前届省委的工作报告,讨论和通过《1956年到1967年湖南农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选举新的省委员会和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会上,周小舟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作了“工作报告”;李瑞山作了《关于中共湖南省第  相似文献   

17.
1946午5月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28名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史称“东京审判”。那么,这些被告是怎样最终选定的?  相似文献   

18.
时事测试     
4月7日,日本福冈地方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2001年8月13日对靖国神社的参拜违反了日本宪法关于政教分离的原则。当日,小泉就福冈地方法院判定其参拜靖国神社违宪作出表态,称他还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向战死的人们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毛泽东曾在庐山主持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夏季举行的那次举世瞩目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第一次上庐山。至于这次上山的具体时间,很多报刊资料和公开出版书籍,说法不一,有6月29日、6月30日和7月1日三种不同说法。在《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的《七律·登庐山》一诗注释中说道:“据李锐同志记述,诗前原有小序云:‘1959年6月29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可是,《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李银桥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中《我所知道  相似文献   

20.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84年6月在广州恢复话动起到现在,被人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虹虹”(简称当代“虹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