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修改的《公司法》在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突破了股东治理结构的局限性,改变了职工民主权利从属于资本的划分标准,规定了在所有的公司制企业都实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明确规定公司的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极大地推进了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的深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要在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中有效实现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性质.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契约关系,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不是企业主人翁的权力,而是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第十五讲 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栾立冰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民主权利,为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  相似文献   

4.
职工参与权是劳动力权人享有的通过参与公司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其权益的权利.从劳动力权的人权和财产(“物”)权属性来看,职工参与权的权利来源是职工(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力权而不是来源于政治与经济制度和劳动权.  相似文献   

5.
在公司社会责任中,对其职工的责任就是对公司职工(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职工的利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只有保障了职工的权益,才能使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最终达到各方共赢。因此应当逐步完善我国的职工参与制度,使得职工不仅只是劳动者身份,还应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监督者。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推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是公司制企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必要途径。从武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实践来看,只有树立依法治企的观念,建立健全职工董事、监事工作制度,完善职工董事、监事工作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职工董事、监事在参与公司高层决策和监督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武钢从改制之初,就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新三会”…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劳动关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对工会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也应该有新的认识。职工民主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行政领导人员本身就是投资者或其授权的管理者,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不应该也没必要再赋予他们以"职工代表"的身份去行使"民主管理"权力。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是职工以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身份参与管理而不是以主人翁身份来当家作主,将之称为"员工参与管理"更为确切。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定位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行政管理与职工民主管理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把职工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融合起来,企业才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公司法中职工参与制度研究杨冬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职工如何参与公司的民主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我国《宪法》、《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法律、法规中,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已经作了大量规定,但...  相似文献   

9.
要在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中有效实现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性质。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契约关系,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不是企业主人翁的权力,而是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最大的立法不足,就是职工民主参与方面立法落后于时代步伐,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完善《公司法》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公司投资者、管理者与职工的积极性,使公司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果各方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及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管理上凝聚更大共识,认识到完善《公司法》应当补强职工参与的弱项,从而对职工的民主参与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这样《公司法》在完善过程中,民主管理的短板补齐了,才能追赶上国际现代企业立法及管理发展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1.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职工董事、监事进入公司治理结构 ,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重大举措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 ,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职工董事、监事进入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与"共同治理"原则分别对职工地位产生不同影响.在"共同治理"原则下,职工地位的确定表现为:主人、利益相关者和雇员.  相似文献   

13.
The devolution of power to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civil society in policy decis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re the twin pillars of neoliberal governance reforms in post-authoritarian Indonesia. Yet, for the poor, these reforms have failed to bring about downward accountability and popular participation. Based on a political ethnography in the Priangan highlands of West Java,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 civil society approach to decentralization has compromised local democracy. Drawing on state–society relations, state form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oice literatures, and focusing on power relations, social structure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in Indonesia,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complicity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failure of decentralization to benefit the poor.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对我国现有职工参与治理制度的非效率性,从劳动力特征的角度分析了非效率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litical field that has opened up in the wake of the recent civil war in Nepal. We focus on cultural-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agrarian districts, where som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openings, and indeed the most pernicious closures, can be witnessed (as opposed to the national-state restructuring that commands more media and popular attention). Our research asks what spaces open up in the emerging political field at the district scale to entrench or transform dominant cultural codes and sedimented histories of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Preliminary research identifies specific sectors of local governance that have emerged as significant sites of struggle over the shape and meaning of ‘democracy’, namely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lies in specify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post-conflict’ governance at the local scale via three conceptual terrains of inquiry – governance and planning, political subjectivity, and cultural politic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 for a democratic restructuring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o accompany the offic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liber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工会在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政府无法替代的角色。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在价值理念、目标要求、基层基础、基本方法方面,有着共同的内在机理。 本研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视角下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绍兴实践为基础,分析了调解式治理、化解式治理、 协商式治理、渗透式治理4种治理模式。研究发现,新时代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在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工会层 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研究建议,借鉴“枫桥经验”,工会应在政治能力方面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在法治 能力方面打造“工会参与法院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升级版,在组织能力方面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在工会专业 能力方面提升工会干部队伍水平,以增强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构成社会运行基础的重要社会经济关系,实现对它的良好治理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 现实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机制,无论政治逻辑赋予的应然角色,抑或过往事实蕴含的实然经验,皆表明媒 体需要成为治理参与的行动者。通过观察具体经验现实,在与源自域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对话的基础上,研究 发现:当前语境下劳动关系治理中媒体的建设性,其核心内涵应理解为一种以“寻求实践方案为重心”的理念。 贯彻媒体的建设性,意味着观念上应秉持“积极的专业参与”立场,行动上则重在寻求“实践导向的方案”。其间, 如何妥善处理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是媒体面临的普遍挑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持续的制度建构,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参与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但是,当 前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事件的多发,说明在制度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职工参与还需要提高参与质量。 广东工会经验表明,通过创新执行机制强化职工参与是新时代工会改革能有所突破的关键,而加强基层工会建 设发挥企业工会的主体性参与作用,培育职工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及通过集体协商发展劳资协商民主,是提 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质量、化解劳资矛盾与冲突的三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职工董事、监事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 ,以及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分析 ,从职工董事、监事与普通董事、监事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探讨了职工董事、监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