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黄殿琴 《海内与海外》2010,(1):75-75,74
此刻我想起两句诗:“石头是轻的,两片树叶那么重”。我送给诗人马克的是:“诗集是轻的,几行诗句却那么重。”。 在2004年金秋的北京香山“红叶诗会”上,我便认识了马克。认识马克时,他在年轻的诗人队伍中,已是较活跃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2.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文学史是一所硕大无朋的停尸场,人人都在那里寻找自己亲爱的死者,或亡故的亲友。”那一年,因广东文学院招聘作家事到广州去,一出机场,接我的人说会在佛山开,于是,我马上想起晚清文人昊趼人,这里是他的家乡。  相似文献   

3.
当时明月在     
小时候,曾不只一次听大人们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地上的一个人。你的生、老、病、死、荣辱浮沉,都可以在星星身上显现出来。在遇上霞之前,我一直都很相信这个童话,但当霞闯进我的心扉又飘然离去后,我却开始固执地认为:天上的一颗星,代表的应该是地上两个人才对。只有当两个人相遇了,它才会发出自己的光。找啊,找啊,有的人相遇了又错过了;有的本不是命中注定的却结合了;还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见自己的另一半一面。所以,天上的星星有的明暗不定,有的离开了自己本来的位置,有的则根本从来就没有挣脱过黑暗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三沙市成立了,我万分高兴,又一次唤起我对38年前《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作者、我的老排长、"老西沙"苏圻雄那颗永远的西沙心留下美好往事的回忆。老排长和我都是归侨,祖国解放不久,我从新加坡、他从越南回到祖国。1964年,我从万泉河畔走进军营,在南海蜈蚑洲岛守备队当一名守岛兵。1961年,他从广州市入伍来到天涯海角,在陆军军营里当一名防化兵,1963年,他创作朗诵诗《写封信给妈妈》蜚声京城,成了军内小有名气的业余诗歌作者。后来又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军外内外报纸杂志上,成为一名诗人。  相似文献   

5.
初恋无吻     
三·二班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刚从其他中学调来,叫苏民。苏民第一次在讲台上亮相时,同学们惊讶他是那么年轻,不过20岁出头的样子,帅极了,一身时髦的休闲装,看上去更像一个流行歌手或者浪漫诗人。苏民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我叫苏民,从今天起,我担任你们的语文老师,请多多关照。”随后,他问谁是语文课代表,从第三排站起一名女生回答道:“报告苏老师,是我,我叫吴春。”一堂课下来,苏老师的渊博学识和授课技巧征服了全班同学,尤其让吴春觉得听他的课既有知识营养,又是艺术享受。从此,苏民教的语文成…  相似文献   

6.
马德 《新青年》2007,(3):37-38
20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了,但到30岁的时候,我发现,十多年前的所谓懂事,是那么不经推敲。几年前,我以为自己看清了人世,结果到现在,我竟然还没有完全看清自己。看来,人生啊,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只是一个苏醒的过程。而苏醒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前些日子,和一家出版社谈出书的事情。大约是我的前几本书,印数都不低,于是我便很觉得自己是根葱。这一次,在印数的标准上,我不依不饶。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3,(4)
细雨:很高兴与你相识。我是一名高中生,很早就想给你写这封信了,但我一直都无法提起沉重的笔。在初中时,我一直学习成绩优秀,而自从升入高中以后,痛苦经常伴随着我的左右。也许是高手太多,或许是自己不够努力,我的成绩一直令自己抬不起头来,想到这儿,我就觉得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实话跟你说,我妈每月都给我300元生活费(我是住校生),我省吃俭用,每月还能剩下100元左右。可是,自从有一位同学带我去过一次网吧后,我就深深地陷进了深渊,不能自拔。我就是因为迷上了网上聊天才会把学习荒废到如此…  相似文献   

8.
辑同志:我是个20岁出头的女孩。在单位里,同事们老说我不成熟,领导也觉得我“太稚嫩”,总对我的工作放心不下。在家里,爸爸妈妈及哥哥也老说我长不大,跟个小孩似的。请问,我该怎么做,才能尽快地成熟起来?虹雨虹雨:谈起“成熟”,现在似乎在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又确有一个成熟与不成熟的划分,以及相应的大致判断标准。综合众多心理学家对此的观点,我们可以大体概括总结出成熟的人应该具备以下诸种特征:有行动的控制能力;情绪基本稳定,善于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独立、果断、有主见;有高…  相似文献   

9.
朋友前年跳槽到一家公司,年薪是原来的5倍,告诉大家时,我很为他高兴。但事后我发现他的朋友们并没有分享他的成功,更多的人是在诉说自己有机会也像朋友那样跳一次槽,我倒觉得这里嫉妒的成分要多一些。听朋友说,他在酒店订了几次酒席,想请旧时同事一起聚聚,但他们都推说抽不开身而推脱了。一年后,朋友骑车被车撞了,在病床上躺了6个月。消息传到单位,不少旧时朋友纷纷前来探看,极尽关心和温暖。他为此感慨不已,说朋友到底是老的好。但我总觉得其间有种难以释怀的情绪。什么是朋友?该是能共患难,也能共富贵,除却其一,我觉得朋友的含义就产生歧…  相似文献   

10.
咨询来信中,一个女孩给我讲述了一个沉重的故事———马老师:我是个17岁的女生。从上小学开始似乎同学们都看不起我,这些都是因为我的家庭,我家里生活很贫困。父亲母亲对我很苛刻,甚至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的,让我像个小老太婆。于是,我总是祈祷老天让我快死,要不让父母死。自己长大了,对父母的恨更增加了。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自杀,他们太可恶了,早晚有一天我会弄死他们,然后花掉家里所有的钱,玩个痛快再自杀。当然我不会这样做。到了中学,爸爸还是经常骂我,妈妈也不说话。在他们的管教下,我不敢和同学玩。有一次我考试得了…  相似文献   

11.
身体好     
我当了很多年的局长,可是,还有几个月我就满60岁了。我想,我身体好,在局长的岗位上多干几年是胜任的。人家说我是老骥,壮心不已,这话我最爱听。我很喜欢曹操那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不服老,虽然我年近60岁,但我觉得自己像30多岁的样子。你看外国的大老板,都80多岁了,还在风风火火地经营很大的公司,那气魄绝不亚于小伙子。让我不理解的是,按上级规定,干部到了60岁就要退休。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大理     
在这个秋意浓浓的11月,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2年会的召开,我有了一次难忘的采风之旅。在现代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身上不得不接听的手机,他随时“飞”出的微博、彩信,都好像给自己装了GPS,无意间在告诉别人:我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中国侨联赴东欧考察团”在北京首都机场乘坐的是瑞士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大型客机。这种大型客机居然是我这个“老航空”(在空军工作28载)平生第一次乘坐,加之是“外航”的飞机,各种标志都是英文字母,这对于我这个“英盲”颇似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委实地摸不着头脑。好在我们几个毕竟是经常出门在外的“老油条”,又都上了—把年岁,“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所以遇有尴尬也不会张张惶惶拘拘束束呆头呆脑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14.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15.
李白     
赵方 《新青年》2006,(9):58
李白仿佛是生在我们身边的诗人,从幼时到上小学中学,一路都在背诵他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诗作十佚其九,留存后世九百多首;而我们说到诗人几乎第一个划等号的就是李白,可我们能完整记得的又有几首呢.这就像自己的家人,天天见面,却常常是最不了解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这一次,我学到了:愿望不一定要实现才能感到快乐。或许,在愿望终于实现后,你并不会感到特别兴奋或激动,只会觉得原来自己用一生来渴望的也不过如此罢了。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愿望实现的过程,当然是会无比的兴奋,一直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这一次,我也学到了:快乐需要和别人一块儿分享才能感到彻底的快乐。如果只有单独一个人,快乐并不长久。只能在心里笑一笑,快乐很短暂。长这么大,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和我最爱的人到巴黎走一走。已经不记得为何会对自己许下如此的诺言,也不清楚自己为何对巴黎有如此美好的印象。不…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21岁的青春女孩,并且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但我并不快乐。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很帅的男孩,他甜言蜜语地宠我、爱我,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并且打过一次胎我们深深地爱着对方。很快,我们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我的父母极力反对。因为他的条件达不到我父母的要求,父母又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关系到了这般程度。结果,他在他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准备和另一个女孩结婚。在他结婚前两个月,我们还像初恋时那般甜蜜。后来,我们大吵了一架,他深深地伤害了我。经过几天的思考,我们决定分手了。我答应永远做他的妹妹,我们含…  相似文献   

18.
第二章擦石,平地暴富玉石界行话:多看少买,多擦少解半粗半细也成器跟着师傅在密支那学了半个多月擦石头,我又回到了佤城,同朋友小G,合伙买了一件货。这是件大谷地的石头,属于老场区;黄盐沙皮,有三指宽的蟒带,形状如同一个拳头。拳头顶上被敲开了一个碴口,露出石榴籽大的一沙,半是细沙,对我的经验大为怀疑,坚决不肯擦,要原封不动的卖,只要赚个几万,几千也行。我大为恼火,骂他:“要赌石就要有赌的胆量,娶来了媳妇不上床,干什么用。”小G也有理:“照这个扮相,保本没问题,你那本事,粗沙细沙都看不出,要是一擦露了底…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孝敬父亲的机会很多,所以,回父亲家的时候总想着找当年的发小、同学狂侃、疯玩。有一次,他听到父亲说起,好几个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他的长辈已相继去世时,他才猛然惊醒: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已经可以用次数来计算了: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假若父亲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来,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把自己前往佛罗伦萨的游历看作一次艺术朝圣。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在那艺术荟萃之地依然故我,甚至有的人视自己仍然是拥有一切的富豪,使万人倾倒的旷世风流,或是能横扫一切的盖世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