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集团将中东研究视为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推动相关领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开放的政治过程,中东研究与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密切关系,以及美国中东研究学者的"中东化",都为利益集团影响美国的中东研究创造了条件。利益集团推动了美国中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试图限制和干预学者的研究,并将中东地区的政治分歧带入美国学术界。学术界的自律、国家的制度化支持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制约,使美国的中东研究学界能够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地理空间对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而言,一直有着特殊的决定意义。自立国以来,不断进行领土扩张就成为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俄罗斯地缘政治态势变动的频度和幅度,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是最为激烈的。正是横跨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促进了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发展走向形成影响。冷战结束后,从普里马科夫的多极化构想到普京的欧亚战略,伴随着对国家利益的讨论和认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还是回归到了欧亚大陆本身。普京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契合点,拓展了两国合作空间,但全面欧亚伙伴关系的设想,还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嵌入到其综合性、全球性大战略之中并服从和服务于其整体战略目标的。奥巴马时期美国并没有明确阐明的"印太战略",但随着印太地区国家间互动的增加及地区安全形势与安全环境的变化,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政治与安全议题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印度洋和太平洋相关地区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整体,美国的战略视野也开始从"亚太"转向"印太","印太"概念已融入到其战略思维和具体的战略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国"给中东带来的乱局是当前该地区政治伊斯兰主义发展的突出写照,宗教极端主义必然混迹其中。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发起新一轮空中军事打击行动,但囿于自身利益以及有关国家政局动荡,未必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还将延续。未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变迁大体可从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过往的政治发展中找寻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欧亚大陆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霸权国家和谋取霸权的国家试图施展自身控制力的地区,而欧亚大陆中路地区更是在地理上和战略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寻找机会在该地区扩大影响,而"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进行的反恐战争,使美国十分顺利地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这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巨大收获,但事实上,美国之所得又远远超越了地缘政治.  相似文献   

6.
全球视野下北极地缘政治态势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克兰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广泛讨论。作为乌克兰危机三大博弈主体的俄罗斯、美国、欧洲,既是全球性的地缘政治行为体,也是影响甚至决定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三大力量。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俄美欧三方在北极事务上的主要利益关切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手段,来探寻影响北极地缘政治走向的关键因素。整体来看,俄美欧三方都有保持北极区域和平与稳定的利益诉求,也都有意切割区域政治与域外政治事件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在北极区域重演。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在中东欧国家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欧洲格局也进行着持续调整.俄罗斯在中东欧影响消退后,美国随即借由北约势力迅速东扩,同时欧盟也逐渐接纳了中东欧10个转型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成员国.普京时代,俄也扩大了对其邻国影响力.由此,中东欧国际体系结构逐渐趋向多极化,出于对全球战略、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饿欧美三方在中东欧地区的利益格局变得愈加错综复杂,三方之间特别是俄与美欧之间的博弈频繁,与此同时,三方在博弈中也无法忽略中东欧国家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是"空间生物",所以人们已习惯于分析国际关系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的今天,国家利益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金融化趋向,金融与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变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研判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国际政治重大事件时,有必要把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的分析框架结合起来,以得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结论。(一)乌克兰事件的复杂背景乌克兰危机无疑是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乌克兰对欧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连接俄罗斯的主要能源通道。同时,乌克兰也是俄罗斯连接欧洲的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地跨欧、亚两大洲,连接黑海和地申海,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无论在冷战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二战后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很快,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扩张势力范围和遏制苏联政策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美国中东战略中许多重要举措都是通过土耳其这个“支点”展开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  相似文献   

10.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后,高度重视与中东的关系,经常出访中东地区。频繁地访问中东,说明了日本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密切和深厚。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与中东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中东和平问题解决、政治与安全保障问题、能源合作、地区与全球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日本深化与中东关系的动因有:确保能源安全、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彰显日本大国影响力、展示文化教育等软实力、奉行平衡外交、居间调停等。鉴于日本自身与地区和国际形势等多种复杂因素,今后继续深化与中东的关系,日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罗晓云 《东南亚研究》2003,(1):56-59,63
里海地区不仅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 ,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冷战后 ,美俄在里海地区展开能源外交 ,以获取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伴随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群体性崛起,印太这一地缘概念被赋予更加贴合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的重要意义。以中、美、印三国为代表的区域大国更倾向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作统一的地缘战略区域而纳入国家大战略进程,并作用于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进而塑造出印太地区大国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生态环境。而印太特有的地缘特征,使得单一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借助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确立自身在地区的支配性优势地位。因此,构建以地区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复合型地区海上安全架构,成为维护印太海上安全秩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多数国家进入政治动荡,一些国家由于内生性矛盾和冲突导致政权更迭,利比亚卡扎菲在两方武力干涉下丧命,叙利亚政治危机跌宕起伏,伊朗核问题被推到“战与和”的风口浪尖上。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和中东地区邻国,非常关切地区局势变化,并按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判断,采取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地区局势发展施加并产生一定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中亚地缘政治关系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 ,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 ,已成为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舞台之一。 9·1 1事件后 ,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美、俄、中三大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势力在这一地区既存在着竞争但又需要相互合作。通过回顾中国在中亚地区历史变迁中的影响 ,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二战结束直到80年代初期,对中东的政策一直是苏联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随着苏联、俄罗斯内外政策的调整,中东在其外交议事日程中的重要性一度有所忽略,但中东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机会,使得它在俄罗斯外交战略布局中正逐步经历着从边缘向中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中国加入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作出了援越抗法的战略抉择.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此战略决策主要建立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利益基础上,与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全球与地区层面的地缘政治体系也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定位、取向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 ,“加 (欧 )盟入 (北 )约”是中东欧国家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标。从政治、经济、历史与地缘安全利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中东欧国家将采取“亲美不脱欧”的外交选择。同时 ,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东欧国家的外交政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短期内这些国家将使正在形成的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受到大西洋主义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 ,中东欧国家将因与欧盟的利益融合而加快“欧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阎梁  何劲汶 《欧洲研究》2012,(3):101-115,16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与美国在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问题上产生了政策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在2006年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六国方案"出台后又实现了部分弥合。本文在分别尝试国际体系结构变化、核能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地缘经济与政治等理论解释路径后认为,美、欧的政策分歧及其弥合都可以通过运用地缘经济学理论给予比较合理的解释。文章结论部分指出,地理上的毗邻以及与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是欧盟各国对中东地缘经济利益更为重视的两大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在中东利益的扩大和深化,库尔德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正式进入美国的外交考量。基于伊拉克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局势演变,库尔德问题在美国外交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且更具有长期性。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民族自决"原则为起点,1991年海湾战争为关键节点,库尔德禁飞区设立为重要标志,美国对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政策可分为海湾战争前和海湾战争后两大时期。美国与伊拉克库尔德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但这并没有改变美国在该问题上所采取的实用主义立场,因为伊拉克库尔德问题本质上只是美国处理和伊拉克及中东关系中的一个部分。美国根据自身的国内政治状况、国际战略、中东利益、对伊拉克政策和地区形势的具体变化,不断调整在库尔德问题上的政策,谋求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地缘政治理论产生后 ,经历了历史性的兴衰演变 ,国内外学术界在对此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对其涵义及作用长期以来争议不己。但是 ,无论对其肯定或否定 ,“各国的外交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来都没有因为地缘政治学的声名狼藉而放弃使用地缘政治学的分析方法”。[1] 不仅美国与苏联 (俄罗斯 )等全球性的大国在谋求霸权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 ,像越南这样相对较小的国家 ,地缘政治也是其制定国家战略、调整对外政策的极为重要的依据。事实上 ,越南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越南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选择。而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