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潮推动的结果。社区矫正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价值: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宽容精神;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以罪犯回归社会为终极目标。在实施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可以通过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以及生活扶助三个平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监禁刑为主的近代各国刑罚体系,在矫正罪犯和恢复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以监禁刑为主的刑罚运行成本在不断增加,其改造效能也有待加强。非刑罚化是对犯罪行为处罚,在不适用刑罚而采其他处罚手段能达目的时,可排除刑罚适用的责任承担方式,其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符合刑罚发展趋势和保障人权之需要。研究我国非刑罚化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犯罪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刑罚体系不足以应对这种情况。在1718到1775年之间,英国议会通过了数十项法令,将罪犯流放确立为一种新的刑罚方式。流放取代了传统的烙刑和鞭刑,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刑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刑罚方式。罪犯流放制的确立体现了近代英国对财产犯罪控制的加强和刑罚体系的整体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对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 ,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本文就我国缓刑制度中的缓刑犯的适用条件、监管考察机构的设置及管理和对缓刑犯的考察和处理等 ,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赎刑是中国古代犯罪人交纳财物以抵刑罚处罚的一种制度,它经过了由夏到清几千年的历史,其适用的范围、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刑罚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曦月 《学理论》2012,(24):95-96
由于功利主义的驱使和刑罚执行监督机制的不够完善,我国在刑罚执行中出现了许多"暗箱操作"问题,致使一些应该受到惩罚的罪犯逍遥于狱内或者很快就通过减刑假释制度释放出狱。这些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法律严明性以及公众对执行机关的信任度,所以有必要建立刑罚执行公示制度,将罪犯狱内执行、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执行情况以及减刑假释的条件理由、运作情况、裁决过程和结果进行书面公示或现场公示,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减刑制度源自和服务于刑罚目的,其主要理论基础是报应与功利有机统一,在报应基础上和限度内对罪犯予以不同程度的减刑,既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又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减刑性质问题上,减刑是对终审判决所确定的刑罚的变更,归属审判权范围,应由法院经审理确定。主张减刑是对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从而将减刑权纳入刑罚执行机关的观点是脱离我国国情的理想化观点。在减刑功能方面提出了调控过剩刑罚、稳定监管改造秩序、减少行刑资源消耗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做出社区矫正决定前进行调查,不论是对社区矫正决定的依法准确做出,还是对日后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抑或是对教育矫正罪犯、促进罪犯回归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虽然我国不少地方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已经开展了这种调查工作,但在调查的主体、调查的程序、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参差不齐,亟待统一。裁决前调查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量刑前调查、假释前调查和暂予监外执行前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量刑前调查。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在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刑罚和行政处罚虽属于不同的责任形式,但二者的功能具有同质性,对同一行为同时适用刑罚和行政处罚会混淆同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因此原则上不能并用。税收违法行为在适用刑罚和行政处罚时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只有停止出口退税权这一税收行政处罚所特有的措施才能和刑罚并用。为了弥补刑罚在处罚税收犯罪上的局限性,应当适当增加资格刑。  相似文献   

11.
犯罪人格之于刑事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动态、整体犯罪人观的形成,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定性分析犯罪人格,合理划定犯罪圈;定量分析犯罪人格,用以评估人身危险性;促进刑法的公正和刑事政策的合理化。结合犯罪人格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通过对犯罪人格的生成控制,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可以更好地促使刑法预防犯罪目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犯罪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了犯罪人格的概念、特征和内容。笔者认为,犯罪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 由于受遗传及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主流社会规范不相符的,可能促使个体实施反社会犯罪行为的认识 偏差、需求偏差及情绪偏差等心理特征的总称。犯罪人格具有多因性、反社会性、犯罪性、广泛性、可测性及 可变性等六方面特征。犯罪人格包括认识偏差、需求偏差、情感偏差、犯罪能力及自制力等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论刑事政策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措施以期有效地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目的的方案。刑事政策的制定原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法制原则,二是科学原则,三是谦抑原则,四是国际原则。刑事政策制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根据,即犯罪变迁;二是理论根据,即犯罪学说。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属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从本质来看,应该属于黑社会组织范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高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从渊源和属性上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是由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流氓恶势力和帮会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16.
侵犯著作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刑法中的侵犯著作权罪 ,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等问题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官预断是刑事审判中容易出现的消极现象。法官预断具有预裁判性、认识片面性、跨诉讼阶段性、难根治性等特征。我国现行案件卷宗移送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庭前会议制度不够完善,庭审形式主义色彩较浓,新闻舆论造成不当影响,制约了法官预断阻却效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必须增强独立审判意识,探索庭前审查与法庭审判分离,提高庭审对抗性,规范媒体宣传。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应该在正确理解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厘清罪刑法 定原则与刑法司法解释的关系,把握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司法解释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刑法的有限性,是指刑法的调控范围以及刑罚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的。具体而言,刑法的有限性又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刑法触角的有限性,二是刑罚发动的有限性。所谓刑法触角的有限性,又称刑法调控范围的有限制性,是指刑法调控的对象必须是在行为人意识支配下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刑罚发动的有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条件上:第一,刑罚发动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刑事案件的发生;第二,刑罚发动的实体法条件是刑法的规定性,该条件通常需要通过"罪刑法定的要求"和"犯罪构成要件的限制"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三,刑罚发动的程序性条件是指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与自由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刑事摹拟画像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为了发现缉查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有关人员,通过调查访问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等有关人员,根据他们的记忆描述,依据逆向追溯的逻辑方式,通过绘画的方法,再现犯罪嫌疑人及与案件有关人员的体貌特征的侦查过程.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验心理研究和刑案画像实践,总结归纳出六种调动目击者记忆的追忆方法;三种再现目击原形的摹拟绘制表现方法;多种画像固定使用方法及三种辨认使用方法.(亦称ST刑案摹拟画像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