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缓刑,作为一种刑罚适用制度,其设立宗旨在于能够最大化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降低刑罚成本;这也是缓刑适用所追求的目标.有关缓刑适用的法律规定,要符合其宗旨,围绕其目的.为此,我国缓刑制度有必要采用综合缓刑制,完备缓刑条件,明确缓刑犯应遵守的义务,指示其应遵守事项,设立向专门机关负责的监督考察人.  相似文献   

2.
一、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及其完善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第69条规定:“对于反革命犯和累犯,不适用缓刑。”由此可见,适用缓刑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被判处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刑法关于适用缓刑的刑种和刑期的规定。缓刑是一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方法来迫使罪犯改恶从善的刑罚制度,这种制度的性质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必…  相似文献   

3.
缓刑作为一种集刑罚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身的刑罚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我国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相比,缓刑适用率一直很低,为了顺应世界潮流、进一步扩大我国缓刑的适用率,必须完善、改进我国刑法有关缓刑的规定,为缓刑在我国的扩大适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缓刑的适用与修改建议巩海平我国的缓刑作为刑罚具体运用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刑罚的教育改造原则和刑罚的经济原则,对鼓励犯人改过自新重新作人起着重要作用。正确适用缓刑的关键,是从缓刑的实质出发,把握适用缓刑的条件。一、我国缓刑的实质我国的缓刑,是刑罚具体...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是附有一定条件、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是我国刑法适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而确立的重要刑罚制度之一。实践证明,缓刑制度在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加强犯罪改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如果职务犯罪适用缓刑过多、过宽,就违背了宽缓刑事政策本意,就失去了适用缓刑制度的社会效能,还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刑罚种类的应用上,对未成年人不宜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在具体刑罚执行上要注重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差别,扩大缓刑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假释、减刑应作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法律规定层面对管制和缓刑一概而论,管制和缓刑需遵守的监督管理规定基本相同,对管制的社区矫正和缓刑的社区矫正之执行内容、方式等未予任何区别,实践层面对管制犯和缓刑犯的社区矫正执行也完全相同。管制刑没有执行保障措施,而缓刑犯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不遵守相关规定的,有严重的后果出现——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由此导致人民法院适用管制刑的积极性低,最终导致管制和缓刑适用错位。因此,应明确管制与缓刑的不同,对管制和缓刑的社区矫正内容进行区别。因管制犯具有较小的人身危险性,而缓刑犯没有人身危险性,故管制的社区矫正应侧重监管、教育,而缓刑的社区矫正则应侧重帮扶。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449条规定:一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刑法》的这一规定,通常被称为战时缓刑制度,它是对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一种补充。本文拟从军事司法实践的角度,对战时缓刑制度适用中的若干问题,略述管见。一战时缓刑制度的特点战时缓刑制度与缓刑制度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缓刑制度。这主要表现在:(1)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即在“战时”才能适用。所谓“战时”,即战争时期的简…  相似文献   

9.
数罪并罚是国家审判机关对一人犯了数罪对其所犯的各个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法决定应执行的刑罚的刑法制度。为此,我国《刑法》在总则中作了专门的规定。同时,在其他有关缓刑,假释的条款中对缓刑、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犯罪分子,应如何适用数罪并罚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对非严重性侵犯音像制品著作权犯罪案件的刑罚适用存在着适用短期自由刑过多、单处罚金刑适用较少的情况,而且缓刑适用率也相对较低,罚金刑数额的确定也比较随意。对这类案件适用刑罚时应慎用短期自由刑,注重缓刑的适用,扩大单处罚金刑的适用率。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缓刑适用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缓刑适用制度,可以从缓刑适用形式条件、实质条件以及适用程序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具体而言,应当建立罚金刑缓刑制度,适当修正对累犯一律不得适用缓刑的规定;对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规定应当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规定某些应当适用缓刑和不得适用的情节,但同时应保留法官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应当建立我国的法人缓刑制度;应当设置缓刑适用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2.
缓刑制度作为刑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但刑法第76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这个模糊的表述导致缓刑定性产生很大争议。而且缓刑制度在与商事部门法的结合上还存在定性不清、适用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厘清,否则将对商事领域的司法实践和价值取向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完善缓刑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制度是一种人道化、个别化的刑罚执行制度,它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及重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的缓刑有死刑的缓刑和有期徒刑、拘役的缓刑两种。正确、合理的适用缓刑,发挥缓刑的作用,是实现刑事司法的人性化、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要发挥缓刑的作用,必需完善我国现行的缓刑制度,从立法上完善其适用条件,增强其可操作性,尽量量化,从执行上明确执行机关的职责,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4.
缓刑制度作为一项刑罚执行的制度,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与轻微犯罪作斗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当中,一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我们刑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具体问题,比如该适用缓刑的却未适用,不该适用却适用,导致缓刑的目的无法实现,破坏了罚当其罪的立法原则,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5.
缓刑作为刑罚执行的变通方式 ,对改造犯罪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缓刑的适用却存在着随意性和过分谨慎的两种错误倾向。为发挥缓刑应有的作用 ,应改变执法观念 ,树立刑罚社会化的思想 ,进一步改进司法体制 ,同时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完善社会对缓刑犯罪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与缓刑、免刑和减刑相比,未成年犯适用假释面临艰难境地。原因在于行刑上谨慎适用假释的观念偏差和立法上假释禁止性条件的存在。应当转变行刑观念,降低未成年犯原判刑罚的执行期限,规定未成年犯适用假释不受禁止性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妥当地适用缓刑,宜对缓刑实质要件进行刑事政策考量。缓刑实质要件的刑事政策考量包括"刑事政策实质要件化"和"实质要件刑事政策化"两个方面。"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应扩张适用于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及其唯一扶养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具有丰富的刑事政策意蕴,即指引法官选择合适的社区执行缓刑,选择合适的时机宣告缓刑,选择合适的措施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18.
试论缓刑考验期满后的法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的是两种缓刑制度 ,即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在效果上应当等同于“刑罚的执行完毕” ,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的 ,可以构成累犯。  相似文献   

19.
由肉刑向自由刑,再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方向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在刑罚适用上的历史轨迹.社区矫正制度也正是在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向“恢复刑”转变之下,很快发展成为诸多法治国家适用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刑罚的执行保障.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常对加害人适用较为轻缓的刑罚,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也就必然成为轻微刑事案件刑罚执行的方向性选择.要从转变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提高对非监禁刑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性认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增进其改造非监禁刑罪犯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定的身心和社会原因。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涉及人权保障、刑事政策和刑罚正当化等问题,应科学地进行设定。现行刑罚体系中无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种和累犯制度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合理,应予革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适用非刑罚方法和缓刑、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