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未获得独立的学术地位,处于初步译介和外在批判的状况;80—90年代中国学界依托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走向深化;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呼唤中国学术界,以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科学地再现90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2.
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生了两次研究范式转型。一是,从"以苏解马"的"一元标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到边界"日益模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种转型造成了诸多理论难题。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造成了三种趋向: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论当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理论思维的前提这一"新教条"的趋向、彻底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从而存在以清空原有理论基础的学术方式让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的趋向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毫无质性的"千面马克思"的学术趣味问题。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意义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构想",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问题,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挥实践功效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要实现三大转变:从矛盾思维转向和谐思维,从文本诠释转向解决问题,从封闭独白转向开放对话。  相似文献   

5.
仰海峰 《理论视野》2009,(11):41-43
本文梳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转变中三条线索:一是以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为标志的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变;一是从后结构主义出发对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后马克思主义解读;一是通过反思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而实现的理论转变。这种理论逻辑的区分,以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6.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影响,是"改革开放"成功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的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意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念指引。2018年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所开展的研究,就是遵循着这个专门指示的精神,去追踪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向,阐发出国外马克思主义面对21世纪的人类"大问题"所给出的"新启示"。201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将会持续推进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和大趋势的探讨,深入关注国外社会主义运动和左翼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动态,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反思促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健康成长,推动21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7.
由于观念以及历史的原因,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长期处于低谷,但伴随着19世纪末西学东渐思潮以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冲击,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升温,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内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问题意识。而这些研究范式和问题意识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历史中的女性,更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进程,从而带动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不仅仅属于男性,同时也属于女性的共同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悄然升温,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中就兴起了许多心理学趋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他在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创造了著名的异化理论、社会性格理论等。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国家,主流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而研究弗洛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丰富和指导国内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结构理论伴随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状况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自欧洲革命失败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执着于对工人阶级的解释研究和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二战后,其关注的焦点是西方白领工人的崛起及其定位分析和新中间阶级的形成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关注的核心是新技术革命后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并以新中间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其中,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背离。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学"是西方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术思潮。从研究主题看,西方"马克思学"以马克思的原生态文本为主;从研究范式看,西方"马克思学"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特质与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学,有利于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曹燕妮 《学理论》2012,(27):3-4
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也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其发展经历了形成、鼎盛和转型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众多流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理论、历史辩证法、意识形态和异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断推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然的研究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叙述简单等问题,问题意识、系统性研究和学理性探讨明显不足。因此,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尤为迫切,尤其是目前我国初步进入邓小平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新的起点上,应从学理分析、问题意识、国际视野三个维度出发,不断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研究文献、课题等资料的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社会思潮研究范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影响范式",这一范式以研究社会思潮的"影响"问题为基本学术旨趣,围绕"影响-批判"这个基本范畴,形成了以"思潮批判"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另一种是"引领范式",这一范式以研究社会思潮的"引领"问题为基本学术旨趣,围绕"引领-共识"这个基本范畴,初步形成了以"主体引领"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未来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思潮研究范式更好地实现由"影响范式"向"引领范式"的转换:要在继承"影响范式"研究成果基础上谋求范式转换,紧紧围绕"引领人"这个核心问题推进范式转换,在回应实践问题过程中最终完成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4.
张亮 《理论探讨》2005,13(2):40-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的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张兴发  李长泰  焦能 《学理论》2012,(22):25-26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大众化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而大众化的实现更有赖于语言形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语言大众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还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言大众化的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方思想家回应现代历史发展,开创自由主义启蒙话语体系,奠定了西方现代性启蒙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启蒙时代的脉动,创立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话语体系,超越了现代性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百年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经历了三个不断激浊扬清、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启蒙运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1世纪以来的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是一个话语体系越来越朝向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作出了“根本错误的判断”。这种思潮在国内也有所反映,一些带有偏见的人,  相似文献   

20.
姜建芳 《理论参考》2009,(11):29-31
自20世纪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