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目、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顾名思义,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传统的庆祝活动要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目、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顾名思义,春节就是春天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传统的庆祝活动要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  相似文献   

3.
漫话春节     
阿喜 《共产党人》2005,(3):46-47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春节源远流长,大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腊祭,腊即岁终祭祀众神之名。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等名称。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近代的事。数千年来.我国虽然多次改革历法,但一直采用农历,直到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  相似文献   

4.
张野 《党建文汇》2006,(3):54-54
春节落在1月份大多年份春节在公历2月份,如2005年春节(鸡年正月初一)是2月9日,而今年春节(狗年正月初一)却落在1月29日。  相似文献   

5.
政策月报     
《先锋队》1999,(10)
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条为统一去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l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四)国厌书,放假3天(l目1日、2日、3日)。第三条郭力公民放假的好日及纪意日:(-)如文扫门自8日),妇文放假半天;(二)青年书(5同4日),14回乡以上的嘉年放假半天;(三)儿童好(6目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敌军圈廷己富日仅自1日),现役军人激因半天。第…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古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辛亥革命后改称"春节",民间则俗称"过年"、"过大年"。农历"大年三十"古时称"除夕",意为"旧岁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称"三元”,俗称“大年初一”。中国民间“过大年”亦称“腊月忙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古称"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辛亥革命后改称"春节",民间则俗称"过年"、"过大年"。农历"大年三十"古时称"除夕",意为"旧岁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称"三元”,俗称“大年初一”。中国民间“过大年”亦称“腊月忙年”。  相似文献   

8.
乡间春联     
《江淮》2010,(2)
<正>我总觉得,乡村过年,没有什么比春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没有什么比春联更能表达人们欢度春节的喜悦心情。有道是,"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家家门上贴一副大红对联,那才真正能体现过大年的气氛。它寄托着庄稼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成为春节期间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民间,过春节俗称"过年",是最有民俗味和人情味的传统节日。在江西瑞金,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日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结束。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人们除旧布新、祈求丰年,以示对新年的美好愿景。而在85年前的烽火岁月里,革命领袖毛泽东在瑞金度过了3个特别的春节,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别样的回忆。鏖战大柏地,借粮过新年除夕和正月初一本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热闹而祥和的日子,可是,1929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一场苦战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国汉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对于过春节,山东民间通常称之为“过年”,或叫“过大年”。一、年的传说在传说中,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怪物,它的大小和形状象一头牛。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忙过了麦、忙过了秋,到了正月初一元旦总想轻轻松松地玩乐一番。可每到腊月三十...  相似文献   

11.
正"元旦"含义的变迁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因此,把春节放到过年是不对的。从古到今在中国习俗里,年与节不同,只有过大年才能称为"年",其他时间庆祝都只能称为  相似文献   

12.
受各种因素影响,海量观众在这个春节涌进影院,创造了7天票房78亿元这个新纪录。春节档为何如此受关注?这牵扯到了方方面面,值得探究与思考。“史上最强春节档”是如何炼成的正月初一(2月12日),春节档第一天,刚到14时23分,总票房就已经突破15亿元,超过了2019年正月初一的14.58亿元,创造中国电影市场单日票房新纪录,并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热门影片“一票难求”,许多影院从早晨到午夜,多数放映厅都显示“满座”状态。  相似文献   

13.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说文·禾部》中这样写到:"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岁首,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一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但到西汉时期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二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三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年,即过“小年和大年(春节)”。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麻糖洗灯盏,这一天蒙古族称为“小年”。 先过小年,后过大年,牧区的牧民在过春节前,要把牛羊屠宰好,并把洁白的哈达放在肉上,送给亲友;各家各户都要乘年关加紧制作全年使用的生产用具,夺取牧业丰收。 过大年是从年三十过到正月初五,以后还有十五、二月二日要过的节日。年三十晚上为“熬年”,全家老少不睡觉,蒙古包里灯火通明。有的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说笑话,出迷语题;有的拉起古老的马头琴,奏出悠扬动听的琴声,歌声不断,通宵达旦,尽情地欢乐。 蒙古族的礼…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07,(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17.
春联集萃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为了进一步丰富春节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本刊开展春联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各界朋友撰写的百余副春联,有的文采飞扬、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平仄工整、有的琅琅上口……。本刊对广大作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经过专家遴选,现将入选的春联刊载,供广大干部群众欣赏品味,希望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赵小平)  相似文献   

18.
张德宽 《先锋队》2011,(5):58-59
用楹联咏言明志、传情达意,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又名"联语"。春节的头等大事之一是写春联,自古如此。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汉字刻在桃符上就像面具、图腾,它本身就是神灵的象征。楹联言简意深,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独特的一字一音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独立的文学地位。上联与下联要对仗。  相似文献   

19.
正"张老师,我家今年被评为和谐小康家庭,你就帮我写副家和万事兴的春联吧"、"我家儿子今年要考大学,你也看着帮我写一副……"离春节还有十来天,农六师芳草湖东河坝社区的张炳明已经开始忙着帮大家写春联了。每年春节,左邻右舍都喜欢叫张炳明帮着写几幅春联,不是为了省几个钱,而是可以亲自看着写春联、想对子,更深地感受到春节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