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4,(1):52-52,5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前提和平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全面、正式地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峻 《学习月刊》2010,(21):12-13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国有经济调整战略的全面部署,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3):54-54
《重启改革议程》 吴敬琏 马国川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1—1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82岁的吴敬琏至今仍在对现实发言。其近阶段思考的汇总而成的《重启改革议程》,以吴敬琏与《财经》杂志马国川对谈的方式呈现。作为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主张的代表,吴敬琏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前一年,已出版《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呼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严春明 《党课》2008,(11):10-15
前言 从1978年12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10月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30年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却足以使它永载史册。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催生了农村改革并结下了丰硕的成果;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农村改革30年的伟大实践和经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本课教学通过问答的形式,简单而系统地解读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5.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在经济改革中提出的命题。11年前,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制定前夕,笔者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课题》的论文,旨在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的“深度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35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史先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次“三中全会”均聚焦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屑三中全会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六次“三中全会”的特点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为推进中国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中信出版社2014-01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我们的前途,正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读懂中国改革》汇聚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等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日前在京揭晓。袁隆平、吴敬琏、杜润生、于光远、季羡林、仇和、张海迪、王石等人上榜。从名单来看,30名杰出人物中,有直接参与和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制度建设的李锐、郑必坚、高尚全、陈锡文等;有在地方和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开创改革开放事业新局面的袁庚、龙永图等;也有在改革开放学术理论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厉以宁、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6):63-63
《小康》杂志近期刊登了对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专访。吴敬琏指出,阻碍和反对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些在转型期中凭借特权受益的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另一方面是一些改革开放前旧体制和旧路线的维护者利用这种情势“忽悠”大众,把他们引向反对改革开放的方向:中国改革有双重体制并存、“权力搅买卖”的寻租条件广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透过5000字的全会公报,初步可以看出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十大亮点:一、提出实行“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当时主要是农村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体改革;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和推进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提出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这是对35年改革历程的全面总结和新一轮改革的进军动员。  相似文献   

11.
国方 《新湘评论》2003,(11):10-15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天,已经25年了,从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也已经10年了。现在,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探索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5):56-56
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作者:吴敬琏马国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0.00元同绕着中国的下一步方向,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坚持强化政府,强化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另一种坚持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改革,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书对争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了回应,全面反映了吴敬琏先生对中国改革的最新思考。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3.
25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古老的神州大地涌动汹涌澎湃的改革春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从此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5年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相似文献   

14.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着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为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前提和平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迈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最初步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全面、正式地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红岩春秋》2014,(7):77-78
本书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与进程。是吴敬琏对经济改革的重要论述著作。全书共分五辑,分别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呼吁重启改革”“如何重启改革”“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与情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有昌 《新长征》2008,(12):30-31
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想目标、全新的机制创新体系、全新的改革任务和全新的发展方向,它确立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2020年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改革伊始,政府财经决策的智囊们就在中南海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与当年的“吴市场”(吴敬琏)、“厉股份”(厉以宁)等相比,今天的财经智囊有何新特点呢?我们挑选了不同界别的6名人士作为代表,试图梳理中南海重要财经智囊的形成脉络。他们分别是:刘鹤、陈锡文、林毅夫、刘世锦、李扬、蔡昉。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未来绘制出清晰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对35年来改革开放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开启了中国改革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3,(15):62-62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成思危、厉以宁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以探讨、宣讲中国改革红利问题为主题,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周小川、陈锡文等19位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重点领域的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这个主题谈设想、提建议,与读者共话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