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5):57-57
据2008年4月第13期《领导决策信息》报道,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央党校的授课案例。3月12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应邀在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经济建设方向)上介绍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2002年5月,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2005年12月,该市又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三年来,贵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中有何成效和体会?为此,本刊记者对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周同志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据2008年4月第13期《领导决策信息》报道,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唯一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生动实践成为中央党校的授课案例。3月12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应邀在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级干部进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重要论断。贵阳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通过加强立法建设,积极探索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2018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退二进三”、“工进西进”、“商业繁华区南移”、“工业强市”、“环境立市”到以“大贵阳”为目标、“生态经济市”为定位、“循环经济”为途径、“林城”为特点,贵阳市的发展战略从局部到整体,从阶段到长远,从现象到本质,日臻成熟和完善,其渐进过程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建设生态经济市是贵阳市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一个致力于整体推进的长远性战略思想至此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勾划出未来美好家园的理想蓝图:一幅“生态——经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长卷。而生态,正是其创意和亮点,蕴含了丰…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资料显示,我国18%的GDP是以"生态透支"换来的.专家指出:补救性的单一环保模式已经无法为继,走循环经济之路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这时,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大西南--3年来,作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贵阳市做得如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以资源立市的攀枝花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攀枝花市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原因,攀枝花市的工业布局分散、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环境质量很不乐观,今年还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污染城市之一,对污染的有效控制和集中治理难度较大。因此,对我市来…  相似文献   

8.
魏晔玲 《前线》2010,(7):26-27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指出,要把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金隅集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隅特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下属新北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先后荣获我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等多项殊荣。那么,金隅集团是如何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本刊记者带着问题赴金隅集团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王刚 《世纪桥》2012,(15):65-66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循环经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循环经济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5,(8):20-20
贵州省贵阳市近两年来加快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围绕铝、磷、煤等八大优势资源产业,启动了近百个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达300多亿元,逐步形成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产业,使循环经济成为贵阳实施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下半年,武汉市青山区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青山要早日建成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区”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设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区的要求,青山区坚持从重化工业区的区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率先突破,实现了循环经济试点良好开局,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兵团承担着生态卫士的重要职责,为此在兵团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适应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两个可持续”。  相似文献   

13.
郭颂旗 《实践》2010,(1):38-40
蒙西集团创立15年来,成就斐然,其蒙西工业园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13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全区重点建设的6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成为我国较早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实践者。走出这样一条先行探索之路,源于蒙西人始终以肩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为己任,坚持五高起步(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环境保护)、三新立企(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循环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化城市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一、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从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的年均增长率达8.7%。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但也留下了两大遗憾:一是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另一个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我国正不可避免地遭遇人口、资源与能源的制约和环境的压力。我国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因而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包崇明 《实践》2005,(6):31
乌审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提出了以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发展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绿色乌审,做到“五个加快”。即从经济与环保协调的角度加快绿色资源天然气和方沸石等的开发利用步伐,做大环保型工业经济总量;依托生态资源,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对接,增加绿色收入;加快文化教育及其相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从枝江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把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大力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发展模式,倾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当前贵安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现状(一)坚持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新区"绿色崛起";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新区城市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指导,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二)选择低碳环保产业,引领新区产业集群升级新区坚持以"跳出能矿抓工业",从选择低碳环保产业的思路出发寻找产业突破口,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导,逐  相似文献   

18.
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构成。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逐步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当前应重点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积极推进工业生态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应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尽快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生态化模式,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的产业形态,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办事处阿栗村,继2005年被列为贵阳市首批建设的生态经济示范村后,2006年又被列为市、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阿栗村村支两委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发展新产业、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立新机制、树立新风尚和建设现代新农村为重点,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产业强、事业兴、村民富、人气和、行事顺、安居乐业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