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但目前地方立法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就乐山而言,目前地方立法能力建设在立法素质能力、立法行为能力、立法民主性、立法评估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要提升立"良法"的能力,提升立法反映"党心""民心"的能力,提升人大主导立法、政府参与立法的能力,提升立法协调能力,提升地方立法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时代地方立法质量提升面临的地方立法人员数量与地方立法工作量不匹配,地方立法队伍能力与地方立法质量要求不协调等矛盾,地方法学会应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立法研究与实践中的高端智库作用,有序参与并积极促进地方立法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评估可以分为立法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基于对地方立法后评估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可以解析出地方立法前评估的内涵。地方立法前评估的核心特征在于预测性,目标是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地方立法评估有多种主体模式,同样,通过对地方立法后评估实践的总结,探索出地方立法前评估的主体模式。地方立法前评估应该坚持地方立法机关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其他主体的参与效果,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而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则离不开立法活动的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公众参与立法,而公众参与立法在加强民主立法、促进良法之治、提升公民意识、协调利益关系以及监督国家权力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地方立法机关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完善地方立法工作的一个有效方式和途径。但对为什么确立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置疑与模糊认识。一项法律制度的确立,必须解决其为什么设立的问题,这是法律制度确立的理论原点与逻辑起点。本文从法的特性、地方立法运行机制的缺陷、当前地方立法后评估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释了构建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以期促进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民民主国家,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参与地方法规规章制定的基本权利,公众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各种客观、合理的意见建议及诉求,参与到地方立法工作中来,地方立法机关需要在立法过程中重视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以此确保地方立法科学、民主。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不少地方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参与规则不合理,公众的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提高立法的公众参与性,必须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公众的参与保障机制,从而破解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困境和难题。  相似文献   

7.
法制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已刻不容缓。由于立法理念落后、立法民主程度不足、立法监督滞后、立法主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黑龙江省立法工作存在重复立法、越权立法、部门利益倾向、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今后应从转变立法观念、推进立法民主、开展立法后评估、注重修立并重等方面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实践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征求公众意见、吸收公众直接参与法案起草与修改、推行立法论证和立法评估、尝试辩论机制引入立法听证、组织公民旁听立法会议等方面屡屡创新,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众参与规范体系。当然,新时代的广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效力水平,逐步实现从参与式民主立法向协商民主立法转换,建立起人大常委会主导的地方立法协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是提高地方政府立法质量,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立法的角度,通过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两个方面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建立政府立法后评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立法后评估有助于了解立法实际成效,提升立法水平。长期以来,人大和政府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以《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立法后评估实践为例,透过对立法后评估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的反思,我省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可从深化对地方立法后评估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常态化启动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沟通、善加利用法律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行政立法后评估是中央和地方优化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对于评估工作的启动环节,法律规定与评估实践将启动权交由行政机关一方独享,严重忽视了公众参与的作用。确立公众对于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启动权有着现实的实践需要和深刻的理论基础。要在借鉴与参考国外对于公众启动权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公众启动权制度予以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的重要内容,我国地方立法存在缺乏必要性、具体性、越权严重、冲突广泛、操作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大量立法资源被浪费,不利于法的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法律作用的实现,法律适用无所适从、地方保护主义合法化。地方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立法目的不当、立法主体立法技术的欠缺、地方立法主体观念滞后、立法依据不明、相应的国家机关怠于履行立法监督职责。解决地方立法问题的出路在于端正立法目的、更新立法观念、实行立法专业化、明确地方立法依据、强化立法监督责任,建立地方立法“良法”标准等。  相似文献   

13.
执行性地方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上位法的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或上位法的规定作出适合本行政区域实际需要的深化、细化和补充而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行为.要制定出良好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确定地方立法的良法实体标准和形式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良法的实体标准包括以人为本的标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标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良法的形式标准包括地方性标准、执行性标准、依据性标准、可操作性标准和简明性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可以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适合时代要求的上位法作出创新性规定,但其范围限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公权力限制及公务员管理和社会公益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并且在整个国家法制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立法在表面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立法程序上的监督机制,结果导致立法质量不高,纠其原因在于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不力、全国人大对地方人大的监督无力以及没有完整严密的事后监督制度.因此应在我国地方立法程序中规定立法后评估制度和复决制度,以解决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以湖北省为例,考察了地方立法体制机制现状,发现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主要存在立法权限混乱、立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立法参与机制不健全、立法程序形式化、立法激励机制匮乏、立法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提出从明确地方人大立法权限、健全各主体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地方立法的程序机制等方面强化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决定》关于立法问题有一个总的论述,在这一总论述下面,有许多分论述,它以总分结合的方式把我们国家的立法问题表达的更清晰。总的论述是如此表述的:"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的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贯彻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不断推进,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需要广大公民对立法过程的积极参与。公民的参与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较好地推进法制建设的步伐。公民参与的理念既体现在地方行政立法中,又体现在各地对法律实施的实践中。公民的立法程序参与权使公民参与的实践举措逐渐地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变,促进了民主化进程。充分挖掘地方行政立法中公民参与,对进一步深入推进立法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在立法民主化进程中不断借由实践积累和总结而来的,是我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内容的体现.广泛开展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一方面能够促使公众增强对政治、法律与社会的认同感,增强公众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弥补我国代议民主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立法民主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的基本表现。我国公众参与贯穿于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不但存在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上位法依据,呈现从地方政府规章到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态势,而且公众参与途径和形式趋向多样化和制度化。完善我国地方立法民主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应实行立法信息公开、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立法监督和区域合作立法。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合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地方行政立法的后评估既包含实效性分析,也包含了合法性评价。然而,合法性评价与合法性审查属不同的概念而不能简单移植。鉴于行政立法的合法性问题应在制定和实施阶段得以解决以及合法性评价在后评估中有被异化的可能,参考国外的实践并出于维护法制稳定的理念,可以认定合法性评价在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非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