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国旗 《世纪风采》2006,(12):43-43
据悉,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加速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把“归宿于生态,变迁在创业”确立为“宿迁城市精神”。这不禁让人为其远见卓识击节叫好:其一,形式独特巧妙。“归宿于生态,变迁在创业”两句话就像一副形式工整、通俗易记的对联。而在这副对联中则自然巧妙地把“宿迁”二宇镶入其中。这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又独具宿迁的个性特色。其二,内容精辟深邃。有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艺术形式.优秀的对联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的志向、胸襟和品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很多人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对联.今天欣赏这些对联,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3.
成都武侯祠赵藩赞诸葛亮的对联,是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经验的名联。认真解读这副对联,对于弘扬传统政治文化、建设现代政治文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在国际演讲中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用古诗、古文、谚语、对联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合作、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进行阐释。习近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国际演讲中,不仅提高了话语感染力,而且宣扬了中国文化,传达了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哲学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彰显我们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具有根本性意义。实际上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领域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享用着这一资源,只是在思想文化层面却一直不能很好地确定或坚定我们正确的文化立场态度或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也因此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命运。进人21世纪,认真汲取这种深刻的经验教训,最大程度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整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20世纪的理论或探讨简评 整个…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或说交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本文试作论述。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丰厚,其优秀传统特征有:一是兼容性。同任何成熟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这种融合和吸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文化主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百…  相似文献   

7.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在多种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前进的。精神文化动力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必须从以厂几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只有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才有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我…  相似文献   

9.
人民来信     
《学习导报》2013,(11):55-55
近来,许多读者给我们来信,建议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他们推荐的这些民间通俗读物或三字一句,或韵文,或诗词,或对联,朗朗上口,易读好记,内容涉及处世修身、立志报国、治家处亲等等,确乎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好教材。本期特摘登刘朝玲和薛伯钧两位读者的来信,以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种资源,赓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既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也回答了怎样认识和赓续红色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民本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历史传统。同时批判地改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又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民主性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对它的核心内容、重要发展与深厚基础作粗浅探讨。一、核心内容: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谈论政治的文化意蕴时,总是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展…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撰写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富教育宣传作 用。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四则对联就是最好的例证,四则对联均应用于特定的场合,有特定的 受众,是灵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一生撰写过不少对联,然而现在所收集到的并不算很多。即使如此,从仅见到的这些对联,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的革命一生。 周恩来善于运用对联言志、抒怀、寄情,其对联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语言精炼,无论用典和对仗,都有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古文功底深厚,诗词曲赋无所不能,一生中写了不少妙联佳对,很多作品脍炙人口,传诵四方。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2,(11):54-55
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现存128副关于孝德的对联……距新田县城15公里,位于该县枧头镇大冠岭连绵山脉深处山坳间的龙家大院,被誉为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景区。在这里,无处不彰显着千年古村对孝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决定了一国今天之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样地,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过,传统文化内容复杂,我们对它的价值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并找出值得光大、需要改造和必须彻底摒弃的地方。   一、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1研究传统文化有利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研究、理解、 把握这一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传统文化则是国情的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对炎黄子孙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标准、思维…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2,(11):54-55
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现存128副关于孝德的对联……距新田县城15公里,位于该县枧头镇大冠岭连绵山脉深处山坳间的龙家大院,被誉为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景区。在这里,无处不彰显着千年古村对孝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6,(6)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且得到延续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稳定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注重和谐统一、伦理道德和以人为本。传统文化的保守封闭性与现代文化开放性的冲突,根深蒂固的血缘宗法思想与现代化的冲突,重农抑商的经济发展观与现代化的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困境的主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只能是继承、借鉴、创新三者的融合,并在传播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驰入世界文化大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国家的疆界逐步被打破,全球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但全球化也越来越深入地涉及到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容,当前,文化全球化已经初现端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