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燕凌 《湘潮》2015,(2):5-6
延安时期,中共对孙中山的纪念包括忌辰与诞辰纪念,中共通过报纸、纪念大会等形式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缅怀,也通过纪念活动表达了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将致力于完成孙中山未完的事业。同时,通过理论阐述与观点表达,形成了延安时期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1937年5月,李运昌作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这就产生了七七事变爆发那天延安《解放周刊》发表的署名“鹿鸣”(李运昌的化名)的文章《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作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伟人,在他去世后,不同的党派和社会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宋庆龄因其特殊的身份,在孙中山纪念活动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她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孙中山纪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纪念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每逢诞辰和忌辰都会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宋庆龄也通过出席纪念会、发表文章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纪念活动中。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纪念,既源于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需要,更是出于自身对孙中山的追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4.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5.
淮驹 《党史纵横》2011,(4):43+42-43,42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回延安出席政治局会议。刘少奇遂于3月18日离开有"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经西安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6.
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回延安出席政治局会议。刘少奇遂于3月18日离开有"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经西安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孙中山的纪念和评价.以孙中山逢十诞辰为契机,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其程序和仪式已成定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充分肯定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全面总结孙中山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孙中山纪念活动,目的是表达政治主张,实现力量整合,适应时代需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近日,"书生仗剑起西陲——纪念杨沧白先生诞辰130周年展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政协重庆市委员会学习及文史委员会、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政协巴南区委员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联合主办。重庆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副主席何事忠、吴家农、杨天怡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此外,主办方还特邀杨沧白先生之孙杨同武先生、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领导,以及我市有关专家、杨沧白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延安理论工作者在毛泽东提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加以继承"这一任务的指引下,对中国古代哲学展开探讨,极力挖掘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思想和辨证法思想.这一探讨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有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代表全国120万名党员。这次大会历时50天.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相似文献   

11.
1946年4月8日,山城重庆,空气凝重,一架美国运输飞机;载着17位中共高层人物、民主人士及随从等,腾空而起,向着陕北延安驶去。参加政协综合小组会和“宪草会议”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奉命赴延安参加党的整军复员会议,刚刚获得自由的新四军叶挺军长,代表中国解放区职工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不久的邓发随机前往。延安,下午一时,中央领导毛泽东、朱德、任粥时和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等,都陆续来到东关机场迎候。秦邦宪的爱人张越霞也带着侄儿来到机场。当时,山雾沉沉,毛毛细雨晰渐沥沥。人nJ在急切地等待…  相似文献   

12.
1916年4月的一天傍晚,婚后不久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公园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句讨袁的上联,你能续下联吗?”孙中山微笑着说:“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考新郎来了。好,请讲出你的上联来。”宋庆龄吟出上联,曰:“或入园中逐出袁还我国”。孙中山轻念着上联,感到妻子才思敏捷,联中句子一语双关:园出“袁”入“或”则为“国”字,而“或”的解释是:有人也。显然,庆龄对我逐袁是抱有殷切期望的,我岂能辜负她的一番苦心!下联要对得工整,尤应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孙中山沉思片刻,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发端于孙中山创建中国国民党之初,尝试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土地革命创建苏维埃政权之时,成熟于国共两党共同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之际。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提出了科学构想,而且创建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模式,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理论导报》2012,(2):63-63
《孙中山传》 《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满怀爱国与变革热忱的青少年写起,至孙中山去世,真实记录了孙中山的人生历程。本书广泛收集和使用各种史料,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辅以几十幅图片,全面呈现了革命家孙中山的生平、业绩和思想,是数量众多的孙中山传记中严谨可靠、可读性较强的一本。  相似文献   

15.
上篇1 1937年5月,李运昌作 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这就产生了七七事变爆发那天延安《解放周刊》发表的署名“鹿鸣”(李运昌的化名)的文章《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共中央在谋划建立华北敌后战场时,把目光盯向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冀东,特别是冀热边区的山地。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相似文献   

16.
日前,笔者在采访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蒋纬国异性兄弟金定国先生时,获得了金父——蒋介石盟弟金涌盘赴延安的一段轶事趣闻。据悉,这是金定国老先生首次透露的。 1938年秋,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黄埔军校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解决党内矛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开展了长达4年之久的延安整风,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范例。延安整风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延安整风作为在延安时期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形式,在运动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对于正确解决新时期的党内矛盾,仍具有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的党史书说戴季陶曾出席1926年1月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事实上戴季陶并没有出席。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反对国共合作,为排斥共产党大造舆论,为此遭到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严厉批评。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冯惠 《广东党史》2011,(7):32-35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生珍视和平,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为国共两党的和平不断奔走呼唤,可说为人民、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和平将军"。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邓颖超称他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出席的文艺工作者及中央和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共100余人,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重要的座谈会之前曾发生一些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故事,笔者搜集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