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信波  饶志勇 《党史文苑》2004,(10):111-1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它不仅在教育过程中以客体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育主体,激发教育者的思想和情绪,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发挥主体性作用,而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则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社会思想要求内化成个体思想认识,将个体思想认识外化成行为,从而起到主体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实效性不够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在认识上未能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作用。笔者认为,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途径。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转化为客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大小。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然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这…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6)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的主体性哲学为理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界定、主客体的属性特征、主客体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等为基本论域。基于辩证的主客体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应明确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主客体关系的基本定位,教育者主体具有主体性、受动性,教育对象客体具有客体性、主动性,二者既有明确界限又互促互成,由此形成了"主客体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于德华  崔晓雁 《求实》2006,(Z1):258-259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的主体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科学发展观阐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揭示了德育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思想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培养的学生素质是具有主体性的素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都要适应于人的主体性。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青年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求发展,突出…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对教师素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转型期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形成高尚的师德。  相似文献   

7.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精神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产生、发展源于教育客体自我建构的精神动力系统,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和状态。在此系统中,动力客体与动力目标的差异性使动力主体产生动力需要,在动力动机的驱使下,动力主体内化动力内容并在实践中使之外化,从而产生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主体性的三点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性的内涵及认识误区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和属性,它不仅与主体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客体相联系;脱离开主体与客体,也就谈不上主体性。郭湛教授把主体和客体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他指出:广义的主体和客体,指的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中能动的、主动的一方与受动、被动的一方,因而广义的主客体关系,也就是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动与受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狭义的主体和客体不是以事物之间的作用,而是以人的活动发出和指向为尺度来划分的。在这个意义上的主体是活动着的人,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体性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主体性教育,树立主体性观念,注意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成功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客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性。根据人活动的逻辑次序,可以将大学生主体性划分为认知主体性、实践主体性、评价主体性、决策主体性四个维度。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也相应表现在这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视野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求实》2005,(5):77-79
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涉及三个方面: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必须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需要教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但教育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因此,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把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  相似文献   

13.
主体的解放过程实质上就是主体不断摆脱客体束缚,逐步提高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客体的过程。主体从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束缚下的解放,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十分注重主客体生产力的解放,必须进行社会各种体制改革,必须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启动于主体思想解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有力地促进了主体的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教育客体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学生主体性问题的认识,要认识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样一个特定主体,使教学适合学生主体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的需要。其次,应从具体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进行自我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笔者对此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帆 《求实》2002,(9):60-61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从主体性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 ,发掘主体和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哲学层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状况。在发展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主体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内涵应确定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主体性,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更不  相似文献   

18.
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体现。党员主体地位所具有的特征将自己与处于边缘地位、处于客体性地位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区别开来。这种特征体现了主体性所演绎出来的共同属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党员所依托的组织属性,是主体性与共产党组织的规定性的综合。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员主体地位可能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主体性和党的规定性所制约着的党员主体地位,仍然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现代人存在的方式,是人民自治的主体性观念的体现,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民主得以真实存在的前提。但是,民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确定的性格,其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在于人自身。人的主体性受到自然、社会等客观环境的外在限制,也受到人自身的素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及人对自我的认知力的内在限阈,同时内在于人的非理性也会影响民主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总之,人的主体性确立程度决定民主的限度,如果人的主体地位无法确立,民主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点和价值,何言其它?因此,理解民主和实践民主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个理念,即确立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的信息素质要求变得愈加重要。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多问题,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训练,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并具有创造性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