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诈骗犯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来钱最快也最安全”?面对提问题的骗子,许多人会联想到答案可能就是“骗”。不错,骗钱,不要多少本钱,不用花多少力气,一旦骗局得手,就会很快“来钱”。不过,这只猜对了一半。诈骗钱财虽然“来钱最快”,但骗术一旦被揭穿,被骗者就会抓着不放,骗者不但要吐出被吞下的钱,而且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着“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高风险,谈不上“也最安全”。“最快也最安全”的,只有骗一种人才可以做到,那就是骗贪官。因为,贪官的钱是贪来的,即使发现被骗了,也只好“哑巴吃黄连”,不敢伸张。所以,完整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交通上的“外部不经济’,就是胡乱变道、插队加塞.这被称为“中国式变道”。“中国式变道”带来的怪圈就是:越拥堵越插队,越插队越拥堵。  相似文献   

3.
“公安局大楼有我们司机的一半”,就不少司机对一些地方交警“以罚代管”进行的这种揄揶,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杨钧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以罚代管”的问题,或者说有些地方存在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确定罚款数额问题,对此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都三令五申予以严禁。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部收费罚款都要上交财政,这被视为杜绝“以罚代管”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保证。这里说的“收支两条线”,意思是指交通管理执法无论收取了多少罚款,都与执法过程中需要花多少钱没有关系,“罚款多少和本部门、本系统没有直…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丧葬消费现状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花钱的地方多着哩!人不在世,不再张嘴吃不再伸手穿后该不会再花钱了吧?然而笔者走访一些殡仪馆、墓地和死者家属,发现人不在世了最后的丧葬消费花钱同样惊人--都花了些什么钱?钱都花在什么地方?这钱应该怎么花?让我们踏着哀乐,去看看。  相似文献   

5.
王擅文 《方圆》2024,(5):38-39
<正>有部分客户前来询问是否有类似LV、Gucci等国际奢侈品牌围巾的花纹图样,金一荣明白这就是在搞“假冒”。起先,他战战兢兢,不太敢赚这种钱。后来,下订单的客户越来越多,他经不住诱惑,逐渐在心里说服自己  相似文献   

6.
民生     
天价年夜饭做给谁吃杭州一家酒店向社会推出预定豪华年夜饭,其中最贵的一桌价格竟达19.8万元。推出天价年夜饭的是一家名为“老正兴”的港式中餐厅,店主表示,推出价格如此高的年夜饭不是摆噱头,而是为有一定经济实力又喜爱美食的朋友准备的。这种价格的年夜饭所针对的对象不是普通群众,现在大部分市民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万元,花这么多钱吃顿饭实在太奢侈。虽然人们经过一年的工作忙碌,应该在年终的时候享受一下,但是节假日消费还是理性一点比较好,毕竟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奢侈消费的水平,勤俭节约的美德仍应保持。(江苏/林夏海)让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我国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一年的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如果再加上“公费出国”,这个比例会更高。由此联想到为摆脱教育、医疗困局,常常被提及的“财政投入不足”问题,笔者以为在“三公消费”数目惊人的背后,是财政管理的“无奈”。一方面,各级财政部门本应依法依规管钱用钱,可是在某些政府官员的眼里,财政部门被视为他们个人的“出纳”和“管家”,钱往哪儿花、花多少,往往是由某些官员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也不得不被“长官意…  相似文献   

8.
每年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均会聚集首都北京,为祖国的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其中对政府财政预算报告的审议也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然而,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看不懂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能让财政预算报告“阳光透明”,如何让人大代表乃至平常百姓能够了解到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花到什么地方去了等更多公开的政府信息,既是保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内容,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人们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言警句作为“传家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是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等奢侈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在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还呈蔓延之势,以致被概括为一个新名词——“中国式奢侈”。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街头的一辆人力车蹭到了一位妇女的腿,把其乳白色喇叭筒条绒裤蹭脏了。不一会儿,一个30多岁的男子开车过来,挥拳便打那位40多岁的人力车夫。该男女逼车夫回家取钱赔裤子,见车夫不可能回家拿钱,两人便逼车夫拿出身上所有的钱。车夫哆哆嗦嗦地翻遍全身,只找出了20多元钱。该男子抓过钱递给那位妇女,说了声“撕掉”,那妇女就当着车夫的面把钱一张张撕碎后,扬长而去。对人力车夫的遭遇,正如现场目击者裴女士所说:“如果换作自己,死的心都有了。”的确,卖苦力一整天仅仅换得了20多元钱,却不仅遭受当众暴打和羞辱,而且那…  相似文献   

11.
阿Q的名言是很多的,比如他的“摸论”——“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就“经典”得很,所以到现在还常常被“活学活用”。高校的教职工子弟高招不太“优惠”了,有人即大跳其脚,并“慷慨陈词”:“各行各业都有对自己的福利和对子女的照顾。石油部门烧气不要钱,电力部门用电不要钱,金  相似文献   

12.
花样翻新的“政绩广告”有两个 致命的弱点: 一是价格不菲的广告费用由谁支付,是靠广告机关的公务员集资,凑份子自费去媒体宣传自己呢;还是领导大笔一挥报销了事,显然不会是第一种情况。 二是“政绩广告”广而告之的对象到底是谁。绝大多数普通群众是不会为评议机关作风而自费零买省级党报的,这样一来,花不少钱做广告与其说是笼络民心,不如说是讨好上级,让上级知道咱这个部门的成绩如何骄人,因为上级领导是党报的忠实读者嘛。 其实,刊登“政绩广告”的事主在决定打广告之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结果适得其反,不但使巨额的广告费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3.
河北村姑钱华女扮男装与留日归来的北京女子徐小嫒(化名)订婚并同居长达6年。两个女人演绎了一个现代社会“夫”唱“妇”随的诈骗奇案。这对“假凤虚凰”一个自称是日本贵族富商“中泽华一”,一个自称是“中国纯种贵族”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孙女。靠着“显赫”的身份,两人合伙疯狂行骗上千万元,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从1996年春节到2002年9月,与钱华一直同居的徐小  相似文献   

14.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超前消费,负债消费,这几年俨然已经成了潮流。随着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数个人没有债务的情况已经完全改变。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居民为了贷款购房购车,开始向银行负债,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兴的群体:都市“负翁”——一群高负债族。中国社科院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22%和155%,超过了2003年美国的家庭债务比例115%,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大量城市“负翁”的出现,折射出来的是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的整体经济形势存在失衡。倘若总体经济…  相似文献   

15.
凡是有“单位”可上——特别是在机关里上班的人,大多都见识过“会议纪要”。纪要者,纪会议之要点也;而这要点,却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单位党委、政府班子人员,比如常委会或行政班子的办公会议召开之后,一般都是有会议纪要的。探究起来,这“会议纪要”所“纪”的“要”  相似文献   

16.
严羽 《政府法制》2006,(5):38-39
岁末年初,各部门、各单位各种各样的会议如潮水般涌来,上年工作总结、新年工作部署、表彰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干部形象地说,一进入新年,会议便到了“飓风季节”,刮得大大小小的干部晕头转向,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暴风骤雨般的会议形成了中国政坛独有的特色,有人将这些无休无止、无穷无尽的会议称之为“中国式会议”。而这样的会议正是“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7.
眼下各地财政收入都呈尴尬状态,不是欠国家的钱,就是要花“过头钱”。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算绞尽脑汁了,该收的税源挖了又挖,该罚的款项绝不手软,该集的资金从不迟缓,可是该干的事情还是没钱。这时我一下子想到了清代有句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有多少钱呢?他当官的20年,其贪占的财产比整个国家10年的总收入还要多。嘉庆之所以在乾隆死后16天就急于除掉和珅,寻找新财源怕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看来嘉庆真是聪明,如果仅凭生息繁衍、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来增加国库储备,那么嘉庆当政25年他也创不来收缴和珅的8000万两银子。  相似文献   

18.
何兵 《政府法制》2014,(12):29-29
8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期间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就是领你转转,让你看看,感觉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有点内疚地问:“你们花这么多钱请我,到底想干什么?”一位教授告诉说:“我们想让你知道,这世界上有比美国更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最早把“无理由退货”写进地方法规的辽宁,最近通过了《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将原有的“无理由退货”这一条款删去了。议论随之而起。“无理由退货”“成为一  相似文献   

20.
举报 去年5月1日,储户×××到农行巍山县支行取款。营业员对他说:“前天(4月29日)取走的两万元怎么没在存折上登记,我先把你登记上去吧。”这位储户一听,惊恐万状,吼道:“前天我没有取过钱,这是怎么回事?!”储户没有取钱,可电脑账号上有记录确实被人取走了两万元,值班营业员感到出大问题了,当即将情况报告了行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