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不法经济存在的深刻社会原因、评判不法经济行为中罪与非罪界限的标准以及怎样在司法实践中 ,区分不法经济行为中罪与非罪标准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不法协议是共谋罪的行为要件,处罚共谋罪本质上是处罚不法协议。不法协议是共谋者从事共同计划的意志的持续和有意识联合。不法协议可以通过间接证据推导成立。单纯地默认他人的犯罪目标、单纯出现在犯罪现场、单纯地与共谋者有联系、单纯参与共谋的目标犯罪以及赞同他人的提议等不构成不法协议。普通法以群体危险理论支持对不法协议的处罚,不法协议是物质层面上的构成要件。处罚不法协议背后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犯罪征表说,具有主观主义刑法的烙印。处罚共谋罪不等于单纯处罚犯罪意图或处罚“思想犯”。  相似文献   

3.
间接正犯作为责任共犯说的产物,随着不法共犯说成为主流难以自洽。间接正犯中利用有责性阶层阙如者实施犯罪的情形可以通过共犯理论得以周延,在此语境下废除间接正犯的概念并无不妥;而利用不法性阶层阙如者实施犯罪的情形即使在不法共犯说的框架下共犯也难以成立,在此语境下间接正犯的概念予以保留。不法共犯说之下,间接正犯只应包括利用他人不具不法性的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如此一来,共犯与间接正犯的界限泾渭分明,间接正犯着手等问题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张春普  崔文佳 《前沿》2010,(4):97-99,111
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国外立法例不一。我国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的行为,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涵盖。不法原因给付的构成要件包括现实给付和不法原因。"顺风车"行为体现了当事人之间互助的友爱精神,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违背公序良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通过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也没有明文禁止性规定。"顺风车"有偿性不等于营利性,有偿性也不等于不法性。  相似文献   

5.
覃远春 《前沿》2011,(15):74-78
不法原因给付与自然债在民法上的制度归属不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及法律强行性规定是区别二者的关键。当社会观念与道德标准对行为的容忍度发生变化,不法原因给付可向自然债适度转化。分离原为不法的给付并在司法上分别处理,突显自然债这一传统而特殊范畴应对民事生活新变化的独特贡献。我国民法对二者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足,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不法原因给付是一个在理论上颇具争议的问题,尚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在认定上的最大障碍源于刑法与民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即在此类案件中,民法与刑法的价值导向是不同的。但若本着"刑法看行为,民法看关系"这一刑民关系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则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之间的模糊地带将变得清晰起来,即民法虽然...  相似文献   

7.
违法性可以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应当容忍违法性判断中注意义务和过错判断中注意义务的重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使受害人得到更好的救济,在社会中公平地分配损失。在行为人直接侵害绝对权利的情况下,违法性的判断适用结果不法说,即权利的侵害直接征引不法性,此后依据注意义务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而对于不作为侵权和间接侵权,要依据行为不法说来判断其违法性。  相似文献   

8.
干部傍大款是一些劣质的干部主动依附一些不法私营业主的社会现象,是干部从良官蜕变为劣官的信号。不法大款迎合和满足一些劣质干部的"馋""困""闷"问题而埋设陷阱,其形式多种多样。干部落入不法大款埋设的陷阱,与个人的素质和修行有关,也与干部所处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民法总则》对于不当得利的规定较为单薄,但其中不法得利排除返还的规则在合同无效后"相互返还"规则中具有适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考虑目前理论及实务对不当得利规则在适用层面上并非明确,故在肯定不法得利返还规则适用的同时,宜在实务中确立一定标准以认定不法得利排除返还之例外。在违法股权代持纠纷中,无效后的返还可以"不法"所依据的法律目的、代持各方主体违法程度、履行及得利情况判断是否支持投资款项的返还及返还的范围;投资期间股票增值所获收益并非法定孳息,不属于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对该部分利益的分配应先尊重各方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无法达成一致时重点考量证券行业中投资与风险的相关性对该部分收益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感染者约有70%与违法犯罪行为相关联。艾滋不法人员从事盗窃、吸毒、贩毒、嫖娼、敲诈、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对其取证、关押、监管等工作存有难度。解决公安民警应对艾滋不法人员的执法困境,需要加强对民警的职业保护;落实经费、制度保障;设立专门监管、执行场所;加大对艾滋不法人员感化、关怀力度,弱化违法犯罪诱因;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警惕不法商贩的语言骗术徐开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标点符号的不同位置,词语的不同组合,甚至语气的轻重不同,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如果不仔细分辨,就很容易误解,甚至上当受骗。我们在执行巡逻任务时,经常接到一些群众因不法商贩玩弄语言骗术而遭讹诈的报...  相似文献   

12.
对反暴利若干问题的思考聂宏斌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健全,少数不法经营者凭借自身有利条件,通过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与不法手段及欺诈性、垄断性的价格牟取超高利润,形成暴利。暴利行径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阻碍了社...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共同犯罪定罪量刑的路径上,世界不同国家形成了单一制和区分制两种立法模式。单一正犯体系在不法构成要件层面不区分犯罪参与形态,将所有犯罪参与者都视为正犯,且认为不法程度等价值,这存在着不足。区分制通过在不法层面区分正犯和共犯,在实现量刑精细化的同时实现罪责刑相均衡,但其因正犯判断更加趋向实质化而饱受批评。相比较而言,我国参与体系不同于上述两者,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层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在正犯与共犯的区分上,我国宜采取“规范性实行行为说”,这有利于维护构成要件的定型性机能。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侵权立法起草过程中,关于侵权责任构成的违法性要件多主张弃之不用。实则违法性的内涵已从结果不法向相对化的行为不法转变,能契合并引导侵权法思维方式变革。违法性与过错所承载之功能区分至为明显,违法性与立法模式之间亦无必然联系,我国侵权责任构成应采纳违法性要件。  相似文献   

15.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不法商家很会利用制度的空子,从消费者身上“偷”利益。商品质量鉴定就是针对不法商贩,为消费者树起的一堵保护墙。然而,由于资金、技术和机制等原因,这道屏障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单纯的消费者赤裸裸地面对老奸巨滑的不法商家时,他们就像法庭上拿不出证据的原告,百般委屈却又无处申诉。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打通取证渠道?如何通过立法来保障取证渠道的畅通?请看来自本刊记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对外经贸往来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现有些不法外商采取各种欺诈手段,蒙骗、坑害我国的经贸人员,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国家利益,危害了国家的经济安全。不法外商欺诈行为的手段有:  相似文献   

17.
顾晋 《前进论坛》2012,(4):55-56
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家庭小药箱药品储量越来越大,过期药品数量日益增多,过期药品流向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问题。过期药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会污染家庭及生态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过期药品流入到不法商贩或不法医疗机构手中,他们转卖给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病人,将给患者治疗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正>切不可在不法商人的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更不能在不法老板的利益诱惑下丢掉原则。“我们要亲商爱商,但要注意分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还要学会包公的‘黑脸’,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拒绝,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1月25日在省纪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如此说道。(2月5日《人民日报》)习近平书记的这番话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也是一声清脆的警钟。说到了许多官  相似文献   

19.
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被害人(被骗人)在与犯罪人"欺骗—被骗"的二元互动中完成财物转移,犯罪人因此建立起对财物新的不法占有。侵占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人拒绝解除合法占有关系,拒不恢复原来的所有权(占有)关系。盗窃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人通过秘密、不法手段取得他人所有(占有)的财物,建立新的非法占有。"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案"不符合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和行为构造,与侵占罪的本质特征和行为构造相去更远,宜以盗窃罪论处为妥。  相似文献   

20.
孙春旺 《人民公安》2011,(24):26-27
为了一方安宁,他敢于碰硬,令不法歹徒闻风丧胆;他一心扑在侦查破案上,多次昏倒在追捕路上;在“清网行动”中,他更是无畏艰辛,一展老警雄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