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月24日,一向受人关注的缅甸政局骤然紧张,已经持续近一个月的民众小规模游行示威活动扩大到数万人规模,并蔓延到仰光、曼德勒等七个邦,酿成自1998年以来缅甸最大的一次抗议活动。尤其是成千上万名僧侣身披黄色袈裟,走上街头列队游行示威,打出“改善民生”、“实现民主和解”等政治口号,被西方称为“袈裟革命”。9月25日,缅甸军政府宣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实行为期60天的宵禁,  相似文献   

2.
下载爱情     
下(一)弟们都说我变得越来越没心没肺了,这种讽刺和挖苦却丝毫没有刺痛我的麻木,或许正是这种麻木不仁的状态才被称之为没心没肺吧。事实上,我之所以与他们不同,是因为我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被叫作“爱情”的东西。每当兄弟们携着他们的漂亮MM约我一起逛街的时候,我总是会在电话里婉转拒绝。那次,大志带着女友亲自到屋里来找我,看着我一脸麻木的表情,大志一把夺过我的狗仔,想对无辜的狗狗发火。“喂,我觉得你太不像话了,你再这样下去会变傻的。该死的狗,我帮你把它干掉!”“噢,你很勇敢嘛,你可以尝试和我的狗狗打一架。…  相似文献   

3.
李土生近几年来笔耕不辍,继《土生说字》以后这两年出版了《土生说字精简版》、《土生感悟》、《你就是佛》、“说道”、“说儒”、“百家姓”等书约200多万字,还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在许多大学开课凡数十场。我很敬重他的刻苦勤勉。许久不见,一天他抱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卷轴来看我,说的“手抄国学经典”已完成,原件都装裱好,快要付梓了,嘱我写个序。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华侨的女儿,祖居云南腾冲县.祖父早年留学日本,学成后回国以行医为主,并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云南解放后,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我父亲。伯父和许多亲属,都分别侨居在日本、美国和缅甸等地.我的母亲是一名列车员,是她领着我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度过一段很艰苦的时光.那时,“海外关系”的帽子,给我的家庭罩上了阴影特殊的家境磨炼了我的性格,母亲走班的时候,我要照顾弟弟,母亲到站,我就去站台接她.从耳儒目染的接触中,使我对母亲的热爱上升到对列车员工作的羡慕,我想长大了…  相似文献   

5.
蒋老师     
高三刚开学时要换许多新老师。第一堂语文课,我们都很兴奋,铃声响了,进来的是一位男老师。我看着面熟,忽然想起来,中考时他监过我们的考场。班长喊起立,而后我们正想习惯地坐下,他突然说:“同学们好!”我们一怔,旋即还礼:“老师好!”声音参差不齐。“我姓蒋,”他自我介绍道,“草头蒋。”“蒋介石的蒋,”有的同学开始发挥想像力。“对,就是蒋介石的‘蒋’。”他没有一点愠色,亲切感就在那时产生,而后再也未消失过。他开始给我们分析高考形势,然后提出上语文课的要求,最后话题落在作文上。他要我们选出几名同学带领全班批改作文。我知道毫无悬…  相似文献   

6.
缅甸寻金梦     
1999年11月下旬,广西融安县板榄乡啦叭村,12名村民做着“发财梦”千里迢迢赴缅甸打工,然而现实并非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在尝尽了辛酸和苦辣之后,他们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做着“发财梦”赴缅甸“淘金”1999年10月下旬,在广西融安县城打工的板榄乡啦叭村民周嗣宇,听人说去缅甸打工伐木可赚大钱,回到村里把这消息告诉了堂兄周嗣远及其他亲戚朋友.亲朋好友听后立即动了心,纷纷报名人伙——一支十多人的“缅甸淘金队”就这样组成了.“穴头”的通知终于来了,启程时间为1999年11月22日.当日下午,周嗣宇等人到融安县城用两天时间办好身份证和出境证件.这当中,又遇上了本乡邻村的覃某和大将乡龙妙村的张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纵横》2008,(6):96-96
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在发表“五一”国际劳动节贺词时呼吁全体国民积极参加全民公决,投票通过新宪法草案。缅甸全国除部分灾区外10日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以产生一部“符合国情”的新宪法。缅甸新宪法全民公决委员会15日发布公告说,在缅甸全国325个镇区中的278个镇区举行的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中,选民赞成票率为92.4%。按缅甸宪法公决法,新宪法草案已经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8.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9.
旧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帮会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在中国,他的势力之大、触角之广、名声之高,竟连蒋介石也要让他三分。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夺取政权,如果没有杜月笙及流氓帮会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杜月笙在那次事变中起了异常关键的作用,雇用流氓为上海总工会送锦旗放烟雾、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汪寿华等,都是他的“杰作”。这一“杰作”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蒋介石杀害。杜月笙的“杰作”极多,但也不是完全漆黑一团。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不少有益的慈善事业。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宋哲元到平津后,日本策划华北“自治”更加紧锣密鼓,欲迫宋就范。日军发表声明:“日军以武力驱逐国民党及蒋介石政权”。实行“华北五省自治”,让华北脱离南京中央政府。以后又提出广田三原则:一、取缔排日行动;二、中日满经济合作;三、共同防共。又利用地痞流氓演了一出要求“自治”的闹剧。在香河还选了一名汉奸当县长,逼迫当任县长交权。  相似文献   

11.
低调娄师德     
唐代武周时重臣娄师德(630-699),史称其“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有一次,他与李昭德同上朝,因胖,行动迟缓,李昭德不得不停住脚步等他,几次以后,烦了,口出怨言,“你这个田舍夫啊!”走在后面的娄师德听到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对这位同僚说,“我要不做田舍夫的话,还会有谁去做呢?”  相似文献   

12.
日照文脉     
在去山东日照的火车上,我对文学评论家黑丰说:“到了目照,你千万别说你是文化人。”黑丰用他那湖北口音“呦”了一声,这音调是上拐的,表示有点疑问。我告诉他,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多少年前在日照的一次笔会上,作家刘恒说的。记得在场的陈祖芬、米博华等一干“文化人”也连连点头称是呢。  相似文献   

13.
“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小白小白,快许个愿吹蜡烛!”这个叽叽喳喳的女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兼闺蜜李晓晓。数月前,她拖着一个巨大的箱子、带着她那招牌式的“烟熏”泪痕,再次出现在我租住的两居室门前。“小白,我以后就不走了,陪你一起当‘剩斗士’。”“行了行了,洗洗睡吧!”对于她的话我嗤之以鼻,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场景几乎每两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14.
前言缅甸于1974年1月3日公布了新宪法,根据新宪法在3月2日召开了人民议会,恢复了中断十二年之久的民主政治。在奈温军人政权长期统治期间,缅甸虽然一直处于沉默状态,但是这次“还政于民”之后,人们可以予感到缅甸将会有一个新的变化。我作为海外技术合作事业团派遣的“伊洛瓦底江建桥计划调查团”的一员访问缅甸  相似文献   

15.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派遣到南方的日本兵当中进行最“幸福”的战斗的人们大概就是开战前夜从事缅甸工作的南机关的人们了。虽然是短期的工作,但南机关的年轻机关员们相信“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殖民地解放战争”等口号并非虚构,而是具有实质性的,而且他们能够与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年轻缅甸青年同心同德,并肩工作。  相似文献   

16.
喜战李昌镐     
早就想写这篇文章,可是一直想不好题目。我不敢说“大战李昌镐”,也不敢说“苦战”,“恶战”,“鏖战”,“死战”,那都未免太恬不知耻。最后我逼问自己:“你小子跟人家李昌镐下了一盘棋,到底是个啥心情嘛?”另一个我回答说:“还有啥?高兴呗!”于是我就满怀喜悦,来回忆那次与李昌镐的“喜战”。韩国在我老人家的眼里,值得敬慕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个是在我的家乡哈尔滨奋勇击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留下“祖国安危,劳心焦思”名言的大韩民族英雄安重根;第二个是为民主自由不屈不挠奋斗数十年、身残志不残的现任总统金大中;第三个就是打遍天下无敌…  相似文献   

17.
江头城与牙嵩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去年(1989年),我从缅甸出来度假,看到一位学者的大作内提及江头城,说有旧考及新考,旧考以江头城为八莫,新考则置其地于缅甸的杰沙。又说:元至元年间发生的一场所谓“牙嵩鉴之役”,乃在云南的南甸。最近辗转读到庄国土先生的论著,考释精审,见解独到,其大著引述明隆庆进士朱孟震所撰《西南夷风土记》内的江头城时,亦说其地旧考为八  相似文献   

18.
一位诗人曾作诗一首赠给缅甸归侨杨安琦女士:“万水千山志不移,中华儿女说安琦。异邦人贱悲篱草,祖国春雷醒睡狮。放眼神州情倍好,甘居陋室苦何辞。杨门巾帼多佳话,更喜今时胜旧时。”这正是杨安琦几十年来情系桑梓、倾心报效祖国的感人精神的真实写照。一颗爱国心    杨安琦出生在一个两代人侨居缅甸的华商家庭,从小就爱看祖国的《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等杂志,常常为新中国辉煌的建设成就激动得流下热泪。“我是中国人,要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她抑制不住胸中燃烧着的爱国热火,向双亲表示了回到祖国的意愿。母亲不让女儿离…  相似文献   

19.
擦肩而过     
他是我大学时的校友,与我不同系也不同届。我们的相识其实算不得偶然,因为我在刚入学的第一个月就被选中主持了一个面向全校的晚会,很多人通过那次晚会认识了我。他也是。晚会结束,人们陆续散去,我留下来整理会场,他过来帮我收台布,说我们是老乡。对大一的新生而言,“老乡”是很有杀伤力的一个词。接着他就说起了我们共同的母校,和刚刚“听说”的关于我的一些事。我很惊讶他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了解到了那么多关于我的事,可我的骄傲和我的戒备让我很“聪明”地拒绝了他与我同行的邀请。校园很大,可我们还是会不时相遇。很久以后…  相似文献   

20.
乌土考     
(一) 乌土国作为清代南海的一个国家而著录于杨炳南的《海录》一书中,其所记载的是关于缅甸的事。但是关于乌土一名的由来则有两三个问题应该研究清楚,在这里我且把自己一得之见提出来谈谈。 (二)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缅甸被称为乌土,而关于乌土一名的来源我认为应考虑到如下两点;(A)乌土一词的意思;(B)“乌土”这个音的来源。关于(A)点,这使我们想起乌土一名与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为黑水河的关系。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蒲甘国》(卷2)云:“蒲甘国,自大理国五程至其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