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监督效力的不明晰是人们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质疑的一项内容。明确监督效力必须首先处理好人民监督员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在不威胁司法独立原则的前提下,应当在实体和程序上适当拓展监督效力,以真正体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民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但当前存在监督主体缺乏权威性,体制不完善,法规不健全,内容不全面,意识较淡薄等问题。加强我国人民监督的对策是:强化监督意识,提高认识;健全监督法规,建立统一完备的监督体系;提高政务活动透明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弹劾制,使人民的监督权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的有效形式,有助于体现程序的公正和诉讼的民主。现阶段,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机制、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保障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改进选任机制、扩大监督范围、转变监督方式、完善保障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普通公民参与司法的有效形式,有助于体现程序的公正和诉讼的民主。现阶段,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机制、监督范围、监督方式、保障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改进选任机制、扩大监督范围、转变监督方式、完善保障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人民监督员监督是一种权利监督,具有刚性的程序保障,监督范围具有特定性。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工作创新制度,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并有内在的法理基础,在我国司法体制下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孙中山的人民监督思想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权力的归属及人民与政府官吏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确立了人民监督的理论前提;二是设计了人民监督的理想模式,主张用人民的四个“政权”(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以实现“政府的动作随时受人民指挥”。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个人依照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对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监督。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必须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8.
监察体制改革对职务犯罪侦查权作出重大调整,作为源于检察机关尤其是针对"自侦案件"监督权的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重新厘清基本定位及其监督范围。本文立足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转隶的现实和监察委员会接受人民监督的迫切需要,主张坚持人民监督员制度"监督"定位的同时,突出这项制度所展示出来的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与监察工作的"参与"管理事项的价值。在"监督"和"参与"的双重项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特邀监察员制度,创新完善对人民检察院和监察委员会的外部监督,更好的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监督是对权力的行使、特别是对滥用权力的制约,同时也是对正确使用权力的支持和促进。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通过有效的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真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好务、执好政。加强党内监督,当前根本的是要贯彻落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监督,是权力的所有者为保证权力在正当范围和预定轨道上运行,对委托出去的权力以及权力的行使者进行的监察、督促和控制。人民监督包括“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加强人民监督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艰巨的实践课题。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  相似文献   

11.
反腐倡廉,首先是对领导干部提出来的,加强权力监督也是对干部的监督。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才能有效地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这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权力必须接受监督”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任何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就会导致腐败,导致变质。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力当老爷,必经接受人民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反腐倡廉重在监督监督者郭立山监督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其二是来自全党的监督;其三是党委内部的互相监督。三种监督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就是监督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也就是对监督者的监督。邓小平同志说:“对各...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 ,但是该制度又具有很强的外部监督的属性 ;人民监督员制度能起到明显的监督效果 ,关键在于该制度能以内部监督的形式融入检察机关的工作程序中 ;不应当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造成为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 ,而应当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 ,来保障人民监督员的外部属性。  相似文献   

14.
一 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人大监督的 性质。人大监督是在本行政区域内代表 国家和人民行使的最高形式的监督,它 是以人民作后盾,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的国家权力监督。人大的监督包括工作 监督和法律监督。从监督体系来看,人大 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居于最高层次。人大 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国家权力的监督, 其效力具有强制性。这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它行使撤销权、否决权和罢免权都具 有强制性,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无条件 服从和执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间接客观监督,其运作模式以及权威性和公信力存在先天缺陷.人民监督员委员会属于一种直接客观监督,它定位于人民团体,仍属于社会监督的范畴,但人民监督员选任的"外部化"模式以及组织化的运作方式,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应有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破解廉政建设的课题,必须切实加强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作用,为此,必须转变思维和观念:消除实行人民群众监督有碍党的伟大形象的担心,确立党也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观念,解决人民群众监督中的真空问题;克服顾及方方面面的平衡思想,确立人民群众是监督主体的观念,解决人民群众监督的地位问题;消除实行人民群众监督会影响党的领导的担心,真正给人民群众以监督的实权,解决群众监督的途径和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发挥人民监督的特殊作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人民监督员依附的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独特价值不应受检察机关职能转隶而削弱。应当本着强化人民性和监督职能的原则,将人民监督员及其组织系统纳入各级人大系统,行使对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两个部门的监督职权,赋予其实施监督的各种实体性、程序性权利,改善人民监督员选任制度使之更适应人权保障、司法监督和反腐倡廉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有效地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是近几年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和成功经验.实施个案监督对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冤假错案,制止执法、司法腐败,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和权威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所谓个案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行政执法机关、司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机制,完善民主法治体制,本质上是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权力制约机制实现途径,主要有宪法和法律的规制、权力配置体制的制约、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大众传媒的监督、专业监督部门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