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具体原则应当根据具体监督目的进行差异化设计。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首要目的在于治理"执行乱",其次在于协助破解"执行难",另外也要维护执行中涉及的公共利益。2013年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仅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限于民事执行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一种类型,在目的设置上过于狭隘。全面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可分为纠错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支持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和公益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不同类型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有着不同的程序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执行难",解决"执行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立法、完善执行体制、提高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予以改善.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就是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既有法理依据,也存在现实必要性.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可行的监督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视域中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讨论已经从要不要设立这一制度转向如何设置这一制度,而在构建这一制度时,首先需要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设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民事执行中的执行乱问题,而且在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执行难仍然是我国民事执行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法院的执行行为。鉴于法院的消极执行行为是引起执行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消极执行行为应当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重点,被执行人、案外人仅在例外情形下才能成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检察监督"的原则,并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既是对新《民事诉讼法》内容的贯彻和具体化,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权和检察制度的需要,同时有利于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破解"执行难,执行乱",走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菊明 《法学论坛》2015,(2):119-12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化解"执行难"和"执行乱"的有力制度设计。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确立了法律依据,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远未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应当着重围绕监督范围、方式和具体程序来合理建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或者检察建议、提出暂缓执行建议以及加强执行责任追究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借助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监督制度来防范检察监督权的滥用问题也应当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然命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相关的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改革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为着力点,在对执行中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两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确立以执行乱作为检察监督重点的前提下,提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依法监督、事后监督、不干预法院正常执行活动、讲求效率等原则,明确了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中的民事执行裁判、执行实施行为、违法或不当行为以及对执行法官等进行全面监督的监督范围和对象,进而针对不同监督对象设计了抗诉和纠正意见两种基本的民事执行监督方式,最后提出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事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此次修改中变动最大的要数审判监督程序和强制执行程序两大部分。但从修改的内容和民事执行中现存的问题来看,强制执行的修改依然无法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针对现存的"执行乱、执行难"问题,民诉法仍没有提供很好的对策。确立民事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建构进行论证,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立法仅规定了民事执行的内部监督,而内部监督不能有效遏制"民事执行乱"现象,因此,设立外部监督机制的"检察监督"实属必要.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监督执行行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程序包括启动主体、启动要件、管辖和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的现状十分严峻,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担负起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职责。根据目前民事执行法律监督立法上的缺陷,建议:以立法形式确认执行检察监督活动;设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权的具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10.
吴越 《法制与社会》2014,(8):146-14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执行难"、"执行乱"的痼疾。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院对民事执行活动享有监督权,但未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检察院应该用什么方式对法院的执行活动实行监督"和"监督的范围又包括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都有助于检察院更好的履行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1.
民事非诉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是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难题。对民事非诉执行开展检察监督是解决“执行难、执行乱”现象的重要方式,也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需要。一,民事非诉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案件数量偏少1.申请监督的案件较少。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难"、"执行乱"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出台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它加强了民事执行的监督,使民事执行问题有所改善。但该规定所谓的监督只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监督,民事"执行难"、"执行乱"还是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在法院系统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包括监督管辖、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智缘 《法制与社会》2010,(24):133-134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破解执行难、执行乱,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监督是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将其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我国在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从而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也是反映强烈。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本文拟结合新《民事诉讼法》,对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的困境、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民事执行过程中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人大、社会要求检察机关加强执行监督的呼声强烈。”笔者认为,顺应现实需求,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将是一条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的问题,立法和司法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但是缺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内容,这也是产生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之一。本文试通过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见解,以期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难”、“执行乱”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出台了《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它加强了民事执行的监督,使民事执行问题有所改善。但该规定所谓的监督只是法院系统内部的监督,民事“执行难”、“执行乱”还是没有改变。因此,有必要在法院系统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包括监督管辖、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及民事执行规律,检察权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正确定位应当是:与法院执行权形成合力对抗和抵御外部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检察权的监督权能,缓解、破解"执行难"困境;加强对当事人执行权的救济,对于法院怠于执行行为及关系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裁决依申请予以监督;对于发现的执行人员职务犯罪行为,则依法启动刑事诉讼程序。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应当是有限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尽量避免以抗诉的形式出现,可以采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进行监督纠错。民事执行中检察权的配置应包括再审建议权、检察建议权、纠正违法行为权、调查权和其他保障性权力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是对民事执行权的规范机制不到位的原因造成的,成为影响公正廉洁执法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执行现实,我国应当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保障心平正义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张晓华 《法制与经济》2009,(23):57-58,60
民事执行行为的性质是行政行为,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原则不相抵触。而检察机关因具有专业的监督能力和法定的监督职责,应充分发挥其在民事执行活动中的监督作用,构筑一个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