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现实条件,同时,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价值评估、路径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有效治理的三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留建 《新视野》2007,(4):74-76
改革开放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基层民主、推动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它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效治理,使之成为现代中国理想的政治模式,必须坚持妥协性、合作性、协商性三大原则来建设民主政治,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而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创新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制度层面上,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在法律层面上,必须将公民特别是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及其保障与实现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上予以明确、巩固和发展;在政治结构上,要发挥政治性组织的作用,培育非政治性社团组织的成长,促进我国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政治报告涌现出一批新名词,其中"表达权"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没有出现过的。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公开发表、传递思想、意见、主张、观点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表达权是人类社会首要的基本人权。公民表达权属于法律权利的范畴,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公民表达权的充分行使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好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佳切入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表达权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刘强 《党史文苑》2008,(1):43-45
十七大政治报告涌现出一批新名词,其中"表达权"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没有出现过的.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争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公开发表、传递思想、意见、主张、现点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表达权是人类社会首要的基本人权.公民表达权属于法律权利的范畴,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公民表达权的充分行使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好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佳切入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表达权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上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这个理论,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社会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政府治理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政府治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从公民社会的概念及其概念的演化中分析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界环境因素的重要关系,进而从公民社会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来分析当前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度困境、经济困境,并试图为公民社会在中国成长的困境,找到根本的问题所在和更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周清 《新视野》2011,(5):41-43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而政治协商则是人民政协这个特色最集中的体现。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实际上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党政决策得到完善,政治决策效率得到提高,党政部门和公民对社会共同治理的目标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之一,而政治协商则是人民政协这个特色最集中的体现.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实际上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党政决策得到完善,政治决策效率得到提高,党政部门和公民对社会共同治理的目标逐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权利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公民从形式参与向实质参与的转变。这一转变以公民政治权利结构的优化、功能的转型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等三个方面为基础。结构优化表现为公民政治权利主体的广泛性、自主性、平等性得到发展以及公民政治权利内容的丰富,公民政治权利的功能逐渐趋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与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以及政党制度的完善等都为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从单位社会向个体社会的历史性转型。这一转型表明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崛起。公民社会建设正在或必将成为社会领域变革的公共目标。针对目前中国公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制度缺陷问题,应着重从民间组织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予以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高荣伟 《世纪桥》2009,(7):54-55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且存在着不平衡性、被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各类社会团体和各种群众组织、培养公民意识等途径逐步提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使妇女获得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各方面的解放,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推动妇女组织的发展是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条件;妇女只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俊峰 《唯实》2011,(11):28-3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思想的健康发展,国家共同体功能和作用的完善,公民社会建构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正因如此,从共同体视角分析和探究中国公民社会建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善治理念下我国NGO发展的境遇与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波 《新视野》2008,(1):41-43
我国NGO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全球结社运动构成中国NGO发展的话语背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深入发展,特别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纳入我国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政治制度,并首次由党的十七大予以明确和写入新修改的党章,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愈加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政策空间;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释放出潜藏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的逐步形成,为中国NGO的发展奠定了价值观念与精神文化基础;中国加入WTO为NGO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契机,使国内NGO的发展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同时,我国NGO发展也因为立法滞后、独立性差、公民基础薄弱,民主参与精神不足等问题而面临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和促进NGO的健康发展与公民社会的成熟,以期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型和多元社会下的善治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新视野》2007,3(5):78-79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环保类社会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必然而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尤其是在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突飞猛进的社会转型阶段,环保类社会冲突产生和爆发的频率更高。环保类社会冲突主要表现为易发多发、形式多样、规模扩大、演变迅速、对象混杂、地域集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本体论的深层认知上,树立生存伦理关照意识、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及边界和底线思维三种新理念,培育和拓展生态政治,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健全和覆盖环境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