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张伯苓是旧中国私人办学的典范,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中外闻名的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张学习西方新式教育,变革封建教育,使教育适应近代中国国情需要。他主张教育要面向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十分重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主张“德育为万事之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优秀品德,  相似文献   

2.
黄向辉 《传承》2009,(18):152-153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杰出的洋务教育家,晚清时期外语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湖北外语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对清末新式教育思想和实践做出过重大贡献。他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并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种的选择、外语专业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外语人才,他亲自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培养外语人才;重视留学及师范教育,培养外语师资。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基础。回顾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在湖北近代外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借以指导当今外语教育改革,推动我省外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东大学堂     
李庆胜 《春秋》2016,(1):40-44
山东大学堂是清末在清廷扯起“变法”、“育才兴学”的大旗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的。当时,它是山东省第一所官立新式大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省级官立学校。它的创建,不仅揭开了山东省近代教育的新篇章,而且也带动了全国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他对人才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有着充分认识,非常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他根据当时实际条件注意拓宽培养军事人才的途径,通过派人去西方学习、聘用西方军事人才和开办军事学校三种方法培养中国的军事人才。张之洞的军事人才教育活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辛亥革命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以来,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传统学术理论、学术架构悄然发生改变,逐渐与近代西方学科体系接轨。20世纪初期的清末变法修律对新式教育的推动,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与此同时,中国法律史学科在近代中国也应运而生,通过对中国法律史学课程设置考察证明,中国法律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8.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宗法社会被迫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这场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晚清军事变革起了决定性的牵引作用。主要表现在: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序幕;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军人地位的提高使“兵”阶层与传统四民社会实现了有机契合;军队私家化趋势削弱了清中央政权的社会整合能力;军人的政治逸轨促成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封建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他却能对培养职业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性予以高度的认识,并且亲身实践,兴办了大量的各种门类的新式学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张之洞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借外债从事军事、经济活动,开了引进技术、借用外资的先河。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谨就此作一初步探讨,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吴会蓉 《前沿》2010,(6):167-170
四川留日教育兴起于晚清,持续到辛亥革命前后。它的兴起与中日的留学政策、四川官方和社会人士的推动以及中日两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接近有关。与近代中国留美教育相比,四川留日教育有其独特性。它的勃兴,为辛亥革命、四川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从整体上推动了四川社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3.
张春燕 《长白学刊》2014,(5):101-105
清朝前期为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实行闭关政策,致使晚清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同西方国家差距逐渐拉大。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为挽大清于即倒,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帝的奕訢在他实际掌管朝政期间,办洋务、办教育;派使团出国考察;引入自然科学课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拓宽大机器生产领域;在被动中迈出了对外开放的艰难步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8)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他立志让日本成为国立富有的文明国,并积极借鉴西方先进思想,对日本近代化与民主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关于他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国内外已经有众多评述,但是对他的经济思想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国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但他在引进西方警政思想,举办警务学堂,推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能够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于清末甲午战败之后,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教育翻译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如果没有教育翻译,就不会有西方教学内容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承,就不会有西方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导入与借鉴,就不会有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就不会有西方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借入与实践,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从翻译目的论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的动机模式及演变、翻译内容的选择、翻译方式的选择与演变对中外教育交流史以及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韶华 《传承》2009,(18):150-151
清末广西新式教育,上承戊戌前的封建教育,下启民国近代教育,在广西近代教育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清末广西土司地区的新式教育作为近代广西新式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和总结这一段历史,不仅有利于探究广西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飞 《传承》2010,(3):86-87
张伯苓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都对我们有着指导的作用。其中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首创。  相似文献   

20.
清末广西新式教育,上承戊戌前的封建教育,下启民国近代教育,在广西近代教育史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清末广西土司地区的新式教育作为近代广西新式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和总结这一段历史,不仅有利予探究广西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而且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