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有一次,他雕塑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后来,在他的恳求下,爱神终于将塑像变成真人,满足了他的真诚愿望。美国学者罗森塔尔等人曾对某学校十八个班进行综合测验,然后从各班随意抽出数名学生,把他们的名单交给任课教师说:“根据测验结果,名单上的学生将有明显进步”。八个月后,这部分学生果然在学习成绩、品德修养诸方面都有了进步。罗森塔尔等人认为,这些学生的进步,是由于任课教师像皮格马利翁期待少女塑像变成真人那样,对他们的进步怀有深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遇到一些“看破红尘”、“无法无天”、“软硬不吃”的学生。虽然他们是极少数,可影响着一大批学生的思想。看到他们幼稚的脸上露出“一切无所谓”的麻木不仁的表情时,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我心里真是难受极了。怎样使这些学生转变过来呢?我从“罗森塔尔效应”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儿子是某中学二年级学生 ,在一次上课时 ,他从家中将我刚刚借来的一本《红楼梦》偷偷带到了学校 ,在课堂上偷看时被代课的王老师收走。下课后 ,我儿子找到王老师 ,承认了错误 ,希望他将书归还。王老师说 ,上课看课外书 ,应当予以没收 ,便拒绝将书还给我儿子。请问 ,王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曾蕊曾蕊读者 :学生在校期间应当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你儿子在上课时偷看课外书 ,显然违反了学校规定 ,老师将书暂时收缴是应当的。但是 ,学校老师并不是行政处罚主体 ,无权对学生的物品予以没收。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 :“行…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0)
<正>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主要指师资力量短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宁夏观庄学区主任李科指出,农村教育要兼顾公平,也得健全乡村教师的流入和流出机制。宁夏中部同心县山区一个叫马家套子的教学点上,偌大的校园里只有5名小学生,其中3个孩子三年级,两个一年级,他们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从1976年参加工作,回族教师马彦国一直在这个小学校里。他清楚地记得,学校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80多名学生,8个老师,是一所完全小学。如今,只剩他一个老师守着仅有的5个学生。教了39年书,记不清带了多少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始终是困扰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并让他们为之头疼的事。于是,无论在家庭还是在校园里,人们在为这些“过于早熟”的孩子担忧的同时,还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和老师由此而侵犯学生隐私权的遗憾事。以下,便是几则发生在中学校园,甚至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看似并不怎样起眼的、涉及中学生隐私及隐私权的故事。学生“暗恋老师”,真的有错吗?俞佳现在是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她平时学习刻苦,在政治上也积极要求上进,早在念初中二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升入高中后更是成为校团…  相似文献   

7.
渔家儿女的引路人江苏省武进县牛塘乡西山渔民小学,曾是个谁也不愿意去的落后的渔村小学。全校4个年级,20多个学生,却凑在一个班级里。当初组织上安排王伟老师到那里任教时,亲朋好友都劝他:“西山那个鬼地方,村是文盲村,入学率特别低,校舍又简陋,交通很不便,不少教师都不辞而别了,那日子不好过哩。”这些都是实话,但王伟老师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不能没有文化,文盲村不能再“文盲”下去了,渔家儿女不能没老师。王伟不仅自己去了,而且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去了。他们吃住在学校里,如今已整整14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渔家儿女,被誉为“渔家儿女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8.
尹思敏 《半月谈》2004,(14):56-56
学生或家长为什么会给老师送礼?将礼品奉上后.他们内心里的真实感受如何?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学生和家长.又如何看待这件事情?面对老师收礼这一现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其实都有一肚子话想要说。建议相关人士尤其是老师们都来听一听这些心声.从而对这件事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年仅八岁的一年级学生张岩,仅仅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讲,竟被班主任老师凶狠地用两只注射用的针管同时向其面部喷污水,导致针头飞出扎在了张岩的右眼上。更为残忍的是,在当时已经清楚张岩无法再看到任何东西的情况下,这位老师竟让张岩回到座位上忍痛坚持上了一天的课,临放学时还恐吓张岩不许将被扎事件告诉家长,致使张岩因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失去了光明。事后,这个老师并未受到校方的任何处分,甚至继续任教达半年之久,直到张岩的眼睛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才被警方刑事拘留。这时,无数学生才敢站出来揭发这位凶残老师曾施加给他们的种种暴行,自此,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3,(9)
皮革马利翁相传是古代塞浦路斯岛的一位俊美年轻的国王,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脉脉地迷恋”她“。精诚所至,少女真的活起来了。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对学生倾注关怀,并给予鼓励和机会,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去看一个在农村当教师的朋友,发现他憔悴了许多。聊天时,他讲述了前段时间他在学校的遭遇。一天检查功课时,发现一学生作业没有做,他就批评了这学生几句,没想到这位学生就不依不饶与他闹起来了,闹得整堂课没办法继续。为了不耽搁其他学生上课,他就找来值班校领导把这位学生请出去做工作了。这位学生在跟校领导出去后,竟然昏厥了。这一下老师的麻烦就不断了:学生家长到学校和教育局大闹,虽然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老师没有错,但学校为了息事宁人,最后要求老师到学生家里登门道歉,并在全班学生面前作检讨。说着这些事时,这位老师几乎流…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贴切地把大学一年级学生称为“动荡不安的太阳”。所谓“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他们心理矛盾的激烈碰撞。而消极心理倾向的产生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业与发展。对这些消极心理的分析与对策探讨,将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明明本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一次班上有人丢了东西,查去查来他的疑点最多,班主任老师责令他写检讨、退赃款,同学们则指指点点议论他是小偷。半个月后,问题查清了,正当老师要还他清白、为他恢复名誉时,派出所又找上学校,原来他上周真的跟几个不法青年一起当了扒手。老师不明白,怎么一时的错怪,竟使一个好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使该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贴标签效应”,其一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  相似文献   

14.
课例: 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吴国英老师在高一年级《银行和储蓄者》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常常爱议论社会新闻,特别是某些反映社会生活中阴暗一面的事情,如以权谋私、走后门、投机倒把、刑事犯罪等等。说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们还要补上这么一句:现在到处都是这样。有的同学还向政治老师谈起这些问题,并请政治老师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丁香 《中国保安》2005,(24):26-28
年仅8岁的一年级学生温洪亮,仅仅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讲,竟被班主任老师凶狠地用两只注射针管向其面部喷污水,导致针头飞出扎在了温洪亮的右眼上。更为残忍的是,在当时已经清楚温洪亮无法再看到任何东西的前提下,这个老师竟让温洪亮回到座位上忍痛坚持上了一天的课,临放学时还恐吓温洪亮不许将被扎事件告诉家长,致使温洪亮因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失去了光明。事后,这个老师并未受到校方的任何处分,甚至继续任教达半年之久,直到温洪亮的眼睛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才被警方刑事拘留。这时,无数学生才敢站出来揭发这个凶残老师曾施加给他们的种种暴行,自…  相似文献   

17.
向老师致敬     
<正>"我的师长们,有的驾鹤西去,有的含饴弄孙,更多的还在讲台上执教,粉笔末染白了双鬓,笑容依旧,淡定依然。"家乡在黄土高原,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儿时的求学时光,艰苦但快乐。那时,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班就八九个人,教室的前后都是黑板,一年级对着前面的黑板,三年级对着后面的黑板,老师前边讲一会儿,后边讲一会儿。二年级和四年级也如此,五年级因是毕业班,就单独一个教室上课。合班上课是没办法的事情,村子小,学生少,老师更少,我却喜欢。背身听老师讲  相似文献   

18.
拾荒者     
阿文说,那天她一看到那人就认出来这是她小学时一年级的同学阿鹏。 听说阿鹏的傻是因为他的妈妈生他难产引起的智障。一年级学汉语拼音,别的同学都学会了,就阿鹏总学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也老算不清楚。急得班主任温老师直跺脚……阿文上三年级了,阿鹏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再后来就退学回家了。  相似文献   

19.
温暖     
4月9日下午1时,沙尘暴袭击了内黄县,黄风蔽日,沙尘飞扬,交通能见度极低,内黄县公安交警大队适时增加了公路巡逻力度。正在鹤台公路东庄路段巡逻的交警大队三中队交通民警张院成、宗军超忽然发现狂风中一个瘦小孤单的孩子茫然无助地在路边徘徊,他们立刻意识到这个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于是,两人将孩子领回三中队队部,给他拿来饮料食物。在他们耐心的询问下,孩子才哭着说,他叫李强,是鹤壁市第一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学生,和另外两名小同学冯建敏、孙超离家出走已经七天了。4月3日那天上午,因作业没完成,老师让李强回家叫家长,李强没敢…  相似文献   

20.
马向真 《前沿》2004,(8):183-185
皮克马利翁效应是罗森塔尔在教育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现象 ,指角色期望产生的正效果。本文把皮克马利翁效应推广到管理领域 ,试图从多种途径探讨皮克马利翁效应在管理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增强对部属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