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丙泉 《理论学刊》2005,3(12):108-110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的概念和范畴,产生于古希腊文化并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同时,崇高感也是许多西方文化现象产生的一个动因。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转型使得国人逐渐接受了这一美学范畴,并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扬弃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开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现代西方政治学说引入“政治文化”概念,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成熟的、有渗透力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总沉淀,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的集结。  相似文献   

4.
陈胜  李硕 《理论研究》2010,(3):34-3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先进部分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融入世界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效峰 《探索》2005,(5):166-169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了复杂影响。文化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威胁,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极具现实意义。国际社会中“文化霸权”现象的存在,以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的渗透,都对中国维护文化主权构成一定挑战。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需要在“和而不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积极防御型的文化战略,以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他打下了深深的思想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合理成份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构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体框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意识。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和谐文化模式所对应的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天人和谐,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天下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5,(4):24-25
今天,我想首先强调的观念是“:信”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得以延续,得以发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讲“信”,那人类就没有办法存在下去。所以我要强调,并不是仅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才有“信”的资源,西方也有,各大文明中都有它的资源。其次,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面临的诚信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处在非常微妙的状态,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四、从西方化到本土化再到第三条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 ,激进派的“彻底重建论”以反传统继承传统 ,主张用这种偏激的方式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构 ,李泽厚的“西体中用”论是其突出代表。从理论特征来看 ,这派文化主张是典型的“用激进方式求渐进改良”的近现代文化变革思想的当代版本 ,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责难 ,未成为当代文化话语的主流。在中国大陆虽然还没有人自称“新儒家” ,但是 ,文革“批孔批儒”引起的逆反心理已使孔子和儒家的地位日益上升 ,在思想感情、理论观点上与现代“新儒家”文化主…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文化和民族心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成为维护封建集团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法宝,具有合理与非合理、先进与落后的两面性。我们应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也导致了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出现了不少大案要案。这些案件中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及现代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唯一五千年连绵不断是由其特质和属性决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德文化、善文化、和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历史先进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人本、理性特征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较之于西方文化的宗教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显得更为人文和理性.而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那个时代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思想,是人类思想的高峰.孔子思想在西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后,引领中国在2000多年中领先世界并维护着国家统一.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前进.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将生而为动物个体的人教化为文明的人的观念一行为系统,核心是人生命的真理。文化的传统是文化在人类繁衍中世代传承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人生命的真理借以在人群繁衍中世代传承的固定知识类型。中国文化是诉诸良知的人的观念-行为系统。中国文化的传统就是以良知为生命之本的知识世代传承于中国人的人群繁衍。中国文化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必须超越以学科为标志的现代知识,形成现代的、以良知为生命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文化因素在当今非传统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和复杂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谋求各国自身的文化安全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对于我国文化安全而言,既面临西方的“文化霸权”,又面临自身传统文化更新,在复杂的形势下,需要认清内外文化的不同作用,不断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审视全球化中的文化发展态势,并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西方“霸权文化”和我国文化的现状及成因,就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出基本思路,以期有针对性地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中国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7.
诞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要想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要经历的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部分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首先形成于西方的新概念。通常认为,它是指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1985年,T·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提法。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