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高1.6米的阿香只有88斤重,22岁那年,她爱上了一个长发男孩。和他一起海誓山盟时,她说:“我的爱只有88斤重,虽然不太多,但一定会。她和亲友们倾尽所有,留住了他的生命。但很遗憾,那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生命,没有喜怒哀乐,不知爱情的生命,他成了植物人。曾经英俊挺拔的他,变得扭曲,那  相似文献   

2.
梦醒天山     
都说往事不堪回首,是啊,由17岁的阳光少年到43岁的中年人——对一个生命的二分之一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人来说,已没有比这更恰当的言词。然而,他毕竟醒过来了——在天山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经历了。  相似文献   

3.
另一种颜色     
周蓉 《法制博览》2009,(6):14-15
应该说,辰树从没出世起就注定了他命运的方向。 父亲,一个在他生命中重要的、却在他生命还未开始就已缺席的角色,是个与辰树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辰树惟一的世界——母亲,那个曾经辛酸地应允辰树定会给他幸福的女人,却在辰树4岁时被发现患了癌症而无法给辰树最好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8,(12):31-31
5月12日,刹那的大地震动,震痛了全国,震伤了13亿柔软的心脏。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变成冰凉的身体……空前天灾面前,中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如同每个中国人一样,侨鑫也在化伤痛为行动,献出自己的爱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1986年底,一个寒冷的冬日。湖南省城长沙市。已过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季,湘江边的岳麓山上,只有松柏还顽强地绿着。山脚,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常常在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爱晚亭,迎来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这两个年轻人出差石家庄后返回广州的路上,因买不到直达车票,中途只好在长沙下了车。他们直奔湘江、岳麓山、爱晚亭,这是他们少年时就仰慕、向往的地方。何况今天,他们是怀揣着一个实业强国梦而来——那男的神采飞扬,侃侃而谈,谈他面对改革大潮,准备创办实业,富民强国的抱负;那女的脸色凝重,仔细倾听,心头也涌起干一番事业的热浪……一个重大的决定就这样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孙骁骥 《南风窗》2008,(17):96-96
李约瑟与中国的"邂逅"是颇为浪漫的。根据西蒙·温彻斯特的叙述,这一切开始于他对一名中国女子的爱情。这名女子就是来自南京的鲁桂珍,抗战初期,她因仰慕李约瑟夫妇二人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远赴英国剑桥留学。李约瑟对她一见钟情。就在两人"越过友谊界线"的那晚,李约瑟学写了他的第一个中文字——"菸"。之后,约  相似文献   

7.
印记     
傅彪  张秋芳 《工会博览》2006,(18):32-35
上期回顾:换肝后的傅彪并没有像大家期盼的那样,一天天好起来。癌细胞好像是斩不绝烧不尽的野草,在他的身体里又疯狂地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
尴尬抗癌路     
因为癌症,现代医疗技术没能挽救傅彪的生命,8月30日,这位为观众所喜爱的“大腕”阖然长逝。因为癌症,178个孩子的“爸爸”、多年来坚持个人资助贫困儿童就学的“好人”从飞住进了医院。因为患了血癌,北京密云区不老屯镇12岁的男孩穆玩宇已经煎熬了6年。家人为了给他治病已经家徒四壁,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为他筹集到8万元钱。而他做骨髓移植所需要的押金,高达35万元。癌症带给我们的新闻一而再、再而  相似文献   

9.
印记     
傅彪  张秋芳 《工会博览》2006,(16):32-35
上期回顾: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傅彪在一次体检中突然查出肝部有问题,经过反复检查,终于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果——肝癌晚期。家人为了怕影响他的情绪,一直瞒着他……彪子真的太棒了!小徐没日没夜地陪在病房里,彪子却从不向小徐追问自己的病情,知道他会为难。第—次手术之后,他回到家里,对我们说了—句话:“那时你们都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就是不肯告诉我,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可是为什么没有—个人能笑嘻嘻地告诉我‘你没事’呢?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看我,连不常联系的朋友都出现了。这么兴师动众的,就说明问题有些  相似文献   

10.
叶细细 《法制博览》2010,(13):10-11
能写出传世文字的女子,必定不是寻常人。张爱玲有多不寻常?胡兰成说:“别人常说学生时代最幸福,也问问爱玲,爱玲却很不喜学校生活。我又以为童年必要怀念,她亦不怀恋。她不喜她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个弟弟偶来看她,她亦一概无情。”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8,(4)
爱是什么?恨是什么?在美籍华人摄影师黄光寰先生的镜头底下,也许,任何文字的陈述都是多余的。黄光寰觉得自己与动物世界有着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结,一有时间,他便穿上迷彩服,钻进原始森林,深入虎穴,与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1997,(7)
当陈先生在那个阴郁的日子带着他病重的儿子踏入《南风窗》的大门的时候,他正被无情的命运折磨得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爱子的病,花去了他们家最后1分钱,也耗尽了他对生命的最后一点希望,那一刻,他的心是灰暗的。走在广州街头,猛抬头,看到“南风窗杂志社”几个金色大字,下意识地,他带着孩子上了楼。他只是想碰一碰运气,寻求一点帮助。而当我们将陈先生写给我们的信在“城市故事”中编发的时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同情和悲伤。一个不满9岁的孩子,患的是当今医学无法解决的病症,维持孩子的生命要花一笔巨额款项,这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接下来的,是陈先生和“城市故事”都没有预料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编辑部里也不时会接到一些热心人的电话。他们给生病的小炎安以各种各样的帮助,有的寄来了钱,有的介绍医生,有的把香港电视中有关此类病情的报道告诉我们,还有的寄来了治病的偏方……陈先生在写给编辑的信中说,是“城市故事”的热心读者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勇气,并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让编辑一定要代他谢谢大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牵挂着千千万万名读者的心。不由想起了一部影片,说的是一对生死不渝的恋人,女的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男的跑去恳求上帝,上帝说,如果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找到100对情侣为她祈祷,她便可以重获生命。于是,在这一天12点钟之前,100对有情人聚在一起,将这名姑娘的生命之火重燃。这不是一部很有名的影片,但其中的一句话却令人经久不忘。影片中,上帝说:是爱,救了她的生命。那么,希望我们的爱,也能帮助小炎安,帮助他重获健康。  相似文献   

13.
徐春曼、徐心曼姐妹俩从小患有一种疾病——“婴儿型进行性脊椎肌萎缩症”。医学界认为,这种病人的生命一般超不过30年。从此,姐妹俩的生命以30岁为单位进入倒计时,开始与死神赛跑——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完成了16万字的书稿之后,她们又在创作另一本书《爱我吧,用一朵花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一 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的普通职工,一个连续5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爱国立功竞赛标兵”、把满腔热情和汗水献给千家万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他深爱的事业——这就是北京市西城房地局培养出来的徐虎式的先进人物丁深。提起丁深,京城百姓可谓家喻户晓;说起北京市西城房地局,人们也  相似文献   

15.
救救孩子     
《南风窗》2015,(8)
<正>春节前,一位同行朋友说某培训学校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拉着我一起去给讲讲。去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所为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课外辅导的民间机构,当时在举办冬令营。我们的听众自然都是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否能理解我以我的方式所讲的爱国主义及相关问题,我是不确定的。好在我的那位朋友擅于和小朋友沟通,他告诉孩子们,爱国要从身边做起,先要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他讲到,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孤单,并提问:如果父母给你们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你们愿意吗?有的孩子说,愿意。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说,不愿意。  相似文献   

16.
学会欣赏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他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  相似文献   

17.
这是10多年前,发生在上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场从蜜月第9天开始的人间悲剧。 女记者多年来多侧面全方位进行了跟踪采访如实写真。个中曲折离奇的隐、恋情、亲情、爱情,与悔恨、悲愤、痛苦、绝望、渴求等,复杂地交织成一幅幅令人心灵震颤的画面。 读者不妨随同记者走进这个故事,一起业品尝这枚人世间的苦果,一起来思考生活中这爱和恨,这生与死,这情和法,这痛与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光见那些为生活忙碌操劳的怨妇,怎么没见为柴米油盐而烦忧的怨男呢?如果一个男人从结婚开始,他在爱情与生活中占的比例都大于女人。那么他就算有出轨的机会,也没有出轨的心。因为他在感情里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在家里投入了过多的金钱。他不管抛家还是抛妻,都会伤筋动骨,都会痛入心扉。  相似文献   

19.
Still 《南风窗》2014,(4):52-57
<正>摇滚,这两个字,迷笛一写,就写了20年。20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一生。有像张帆这样的,把生命注入摇滚。20年前,一名首都经贸大学的年轻毕业生,在他眼前的,是迷茫与不安;20年后,作为"中国摇滚音乐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耳边的,是一波波青春与自由的躁动。也有像毛川这样的,把未来献给了摇滚。20年前,他只是一个五音都不全的、一边听着卡带一边敲击桌面的黄毛小子;20年后,作为迷笛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国内摇滚乐队逃跑计划的主唱,站在迷笛音乐节的舞台上,一次次地声嘶力竭。他不  相似文献   

20.
邱建生 《南风窗》2010,(7):88-90
<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晏阳初70年如一日地行走在平民中间?这条路布满了荆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走的,而晏阳初却一直走到生命末了。历史确实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年是晏阳初先生逝世20周年,也是其开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90周年。但综观国内纸媒或电媒、网媒,却没有一篇纪念性的文字。尽管与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