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吉鸿昌与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筠亭老人在弥留之际殷殷嘱咐当时在军阀部队任营长的儿子吉鸿昌:"为官当清白廉洁,作官即不许发财。"为铭记父辈训教,吉鸿昌即把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遗嘱烧制在上千个瓷碗上赠送给全营官兵。并立誓牢记父亲遗教,真正...  相似文献   

2.
抗日英雄吉鸿昌的父亲临终时嘱咐他:"作官即不许发财"。对此,吉鸿昌牢记在心,并亲书这七个字烧制在细瓷碗上,分送给下属的所有军官,以勉励他们廉洁律己。当前,我们重温"作官即不许发财"这句话,可以获得深刻的教益。自古以来,做官与发财似乎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封建社会做官而发财的生动写照。但是,即使是在封建的旧中国,也不乏"做官即不许发财"的人士。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死后,内无全  相似文献   

3.
从吉鸿昌制碗所想到的张纯科扶沟县吉鸿昌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存放着吉鸿昌生前用过的一个细瓷茶碗,上面有他的亲笔字:“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吉范亭患重病住院,病榻前,吉范亭语重心长地对吉鸿昌说:“孩)L正直勇敢,为父放。C,不过我有...  相似文献   

4.
“做官即不许发财”李隆"做官即不许发财"这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父亲之遗嘱。吉将军在其父逝世后,特意将这七个字的警语写在细瓷碗上,并交陶器厂烧制,而后发给所部官兵,嘱大家"每饭不忘"。做官而不发财,这在旧时代是区分清官与贪官的主要依据,在今天仍...  相似文献   

5.
爱国名将吉鸿昌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吉鸿昌的手说:“为父有一句话要让你牢记:‘做官即不许发财’。”后来,吉鸿昌把这七个字刻在细瓷碗上,经常以之警戒自己。他用闪光的一生,实践和恪守他的座右铭。“做官即不许发财”,那做官为什么?吉鸿昌说得很明白:“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这与党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共产党的“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6.
<正>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13年加入冯玉祥部,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及三十师师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个细瓷茶碗,上面烧制有"做官即不许发财"字样。这个茶碗是吉鸿昌将军生前所用,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上面题字是他亲笔所写。  相似文献   

7.
破例收礼     
吉鸿昌(1895-11934)将军有一条“禁令“:凡来访者不准以礼物馈赠.一天,他的一位老部下,因长期匿居山林,身无别物,但知道将军爱枪,临别前小心翼翼地拿出两支德国造大镜面盒子枪送给将军留作纪念.……  相似文献   

8.
“坐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吉鸿昌烧制在他日常使用的碗上的“碗铭“。一日三餐,朝乾夕惕,养成了浩然正气,在被媚日祸国的反动派秘密杀害时,慷慨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江流千古英雄恨,凛然正气代代存,“坐官即不许发财“成了光彩熠熠的遗训。这话的光辉磅礴苍冥,照亮从政者的心坎,都会成为浑身透明的人。这些人,会使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些人,接管十里洋场也能“清操厉冰雪“;这些人,身居高位也能两袖清风,垂范万古……现在,谁还会在饭碗上烧制“坐官即不许发财“的“碗铭“呢?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的做官信条说:“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  相似文献   

9.
扶沟县拨专款修缮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吉鸿昌故居、吉鸿昌学校将以崭新的面目同游人见面。今年是吉鸿昌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O周年,为了抓住这一契...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三陵长陵后,层峦叠嶂的天寿山山坡上,新添了一座坟墓——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将军墓。墓基座用石头砌成,大理石铺就;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精心镌刻着张学良将军亲笔书写的苍劲的碑文:“抗日殉国将领吴克仁将军之墓”;墓的周围被苍翠的松树环抱,庄严肃穆。站在这里,一种对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敬意油然而生。吴克仁将军生于1894年,原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国民党67军军长。1937  相似文献   

11.
在天津和平区花园路5号(原法租界花园一号),有一所英式三层小洋楼,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开展抗日活动的官邸,党内的同志都习惯称它为"红楼"。对面中心公园的一块泰山石上,耸立着一座吉鸿昌将军的青铜雕像,它一身戎装,跃马挥刀,再现了当年收复多伦时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威武形象,供世人瞻仰。  相似文献   

12.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吉鸿昌将军,河南扶沟人。他18岁投冯玉祥部当兵,因作战勇敢机智,深得冯玉祥赏识,由普通一兵逐级升任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不遗余力地为抗日救国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而奔走奋斗。1934年在天津被捕,牺牲时年仅39岁。周恩来同志曾说:“吉鸿昌同志是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骆保中,河南省宁陵县乔楼乡贾庄村人。1917年18岁的他,因家境贫寒,投军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跟班长佟凌阁、连长吉鸿昌当兵。我父为人忠厚,秉性刚烈,作战勇敢,备受冯玉祥、吉鸿昌的赏识和重用,所以在该部提升很快。中原大战之后,已升为团长的父亲不满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托病辞职返乡。“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将军高举抗日大旗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父亲闻讯后便卖了家产,带500块银元直奔张家口二次投军。冯玉祥将军在召见他时连声说:“我现在既缺兵又缺将,骆保中你来得好好好。”随后,冯玉祥委任我父为抗日同盟军魏凤楼部第三师师…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的邓州城西 45里的庙沟河畔,有一座著名的“台湾村”,因村里聚居着陈姓高山族同胞而得名。   清康熙初年,民族英雄黄廷将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黄将军从福建沿海的同安县家乡带去一匹战马,此马通人性,人称“灵鬼儿”。黄将军爱马如子,终日欲选一位理想的马夫,为其驯养管理这匹战马。正在此时,有一位高山族青年名叫依那思罗,精武功,善骑射,是一位十分精明剽悍的小伙子,因母亲早年去世,他跟随父亲在黄廷部下吃粮当兵。在一次战役中父亲不幸阵亡,自此孤身一人,无人照料,于是黄廷将军便选中依那思罗为自己的马夫。由…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省邓州市里庙沟河畔,有一个“台湾村”。 台湾村由何而来,那还得从头说起。   清康熙初年,民族英雄黄廷将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黄将军从家乡福建沿海的同安县带去一匹战马,此马通人性,人称“灵鬼儿”。黄将军爱马如子,终日思量欲选一位理想的马夫,为他驯养管理这匹战马。这时,一位精武功、善骑射的高山族青年依那思罗跟随父亲在黄廷部下吃粮当兵。在一次战役中,依那思罗的父亲不幸阵亡,于是黄廷将军便选中依那思罗为自己的马夫。由于依那思罗作战勇敢,忠厚诚实,又擅长驯养战马,黄廷将军非常器重他。   郑成功去世…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5,(3)
在天津中心公园南面,有一所3层的小红楼,这便是吉鸿昌将军的故居,这所带庭院的英式小楼建于1917年,由比商仪品公司工程师沙德利设计,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该楼以砖木为结构,1930年,吉鸿昌购得此楼,第二年全家迁入。从那时起到1934年,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座小楼墙面部分红砖清水,部分水泥饰面,设计规范而又不失活泼。楼内门门相通,间间相连。并在每层都设小间密室,以应付紧急情况。3楼的一间是地下党的秘密印刷室,印刷党内文件和出版抗日刊物。吉鸿昌在1932年反蒋起义失败后回到天津,在红楼筹措经费,搜…  相似文献   

17.
清代继昌《徐素斋杂纪》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一段话:“我辈作官当常常想到未作官以前与不作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学者继昌认为:“此数语均可当官场座右铭。”可见,封建士大夫之中的开明者,也是极力主张勤政廉政,提倡为“官”者,多想一想“未作官以前与不作官以后”。  相似文献   

18.
以不能为能     
以不能为能 ,是领导艺术和用人法则中的最高境界。它指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一定熟悉某项具体的工作 ,但靠部下却能完成这项任务。即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弃细务、识大体 ,变自己的“不能”为“万能” ,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为此 ,领导者首先要分清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 ,认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事业中的不同职责。荀子曰 :“人主者 ,以官人为能者 ;匹夫者 ,以自能为能者也。”即领导者以知人为本 ,以管理部下为能 ;部下以知事为本 ,以自己会干为能。也就是说 ,领导以会用人为才能 ;部下以出谋划策为才能 ;领导以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为才…  相似文献   

19.
郭晓光 《黄埔》2008,(3):111-113
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70周年,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与陕西白鹿原文化研究院经过半年多时间筹备,以“同祭先祖,勿忘国耻,共创未来”为主题,成功地举办了“丁亥年中秋海峡两岸将军同祭祖系列活动”,邀请海峡两岸将军在人文始祖发源地和寝陵地——陕西团聚,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20.
1970年11月9日晚,法国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在上马恩省的科隆贝教堂镇逝世。3天后,人们在科隆贝教堂旁的小公墓里,为将军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葬礼。将军的葬礼非常俭朴,不吹号,也没有乐队奏哀乐,教堂举行弥撒时,没有讲话。棺木由一辆战车运到教堂前,然后由科隆贝教堂村青年抬往墓穴。而棺木的价格则是350法郎(当时约合63美元)。谁也想象不到,戴高乐将军之薄葬,竟然俭朴到了如此地步。戴高乐将军的墓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上写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即戴高乐将军的长女)。右侧的石面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墓首有一个以同样的石头琢成的十字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