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2.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记者与一名刚从台湾旅游归来的友人相聚,闲谈之间问他:印象最深在何处?他嘿嘿一笑,嘴里蹦出一个字:吃!随后他告诉我,在台数日,除了跟团参观一些固定景点外,他就一直辗转游走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夜市,马不停“嘴”地吃着各种小吃。“真的好吃,种类多到吃不完,价格也合理。”其实去没去过台湾的人对台湾的美食都会有一些了解。无论是从官方正规的旅游宣传,还是从影视剧、大众传媒上的描述都可以体会到,“吃”早已经成为了台湾旅游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一辆辆小吃推车、一间间小铺面对台湾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4.
杨远 《台声》2011,(11):49-49
常有人问我,你家乡是台湾的啊?当我笑笑点头时,他们会“哦”一声,说:“还有亲人在吗?”我会用力地点点头。是啊,“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能割舍得开呢?  相似文献   

5.
徐宏子 《台声》2011,(11):61-63
从1953年夏天,我随父母从日本大阪舞鹤乘“兴安丸”号轮船回到父亲日夜思念的祖国,到今天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时常想,如果当年我没有随父母回到祖国,今天又该是怎样一幅情境。经常有人问我和老田(我的丈夫田富达),老家在哪里,我们俩总是自豪地说老家在台湾,不论是在天津还是北京生活的这些年,我们挂念着故乡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6.
记得几年前,来厦门访问的一位台湾教授在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地道的台湾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南部即闽南方言,他才恍然大悟。其实,我也有同样的经历。1948年到厦门大学念书的我,在黑暗的小街上听到哀怨感伤的故乡歌仔戏哭调时,不禁柔肠寸断。一问才知道歌仔戏的源头在闽南,哭调充分反映彼时两岸人民痛苦的心声。有尚清雅的南管(南音)也是从闽南传去台湾的。我曾听厦门一些语言学者用闽南方言吟诵唐人的诗歌,比用普遍话(国语)吟诵更上口。难…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1,(4):29-29
初识魏丽惠,就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天上午小组讨论结束后,几个记者围上来要采访她。她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中午的时间特别紧张,我一会儿还要赶回医院去查房,下午再回来开会。”有记者问:“‘两会’期间还要亲自去查房吗?”“有些特殊情况,医院就在附近,为什么不去看一下呢?”魏代表笑容亲切地反问到。  相似文献   

9.
2000年,有关社会上销售假窃听器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决定以此为线索,进行一次实地探访。2000年10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窃听器”卖得很火的西直门地铁站。记者首先从人民医院附近的地铁口进去,没有发现有人销售“窃听器”。于是,就决定先到成铭大厦对面的地铁口瞧瞧。就在记者沿台阶而上,要到地铁出口时,一个中年妇女和几个30岁左右的男子上前问:“要不要各种证件,要不要发票?”随即围了过来。当记者问有没有窃听器时,一个站在旁边的年轻人说:“有。” “多少钱一个?”记者问。 “一百…  相似文献   

10.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字源流奠万华1988年10月,著名的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首次到祖籍地福建寻根祭祖。当时的福建省省长王兆国会见了他。李远哲博士激动地说:“福建省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祖先生活了1000年的地方。”李远哲博士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县,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可利分校化学系教授。清康熙年间,他的祖先从福建南安渡海到台湾新竹县。李远哲博士说:“我小时候经常在清明节随父亲去扫墓,每次看见祖先的墓碑上写着“武荣”,就问父亲咱们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只知道我们的祖先从泉州来,与‘武荣李氏’有…  相似文献   

13.
谢同生  侯轹 《台声》2006,(7):58-59
4月19日晚,两岸作家们在嘉陵江畔的一条船上进行座谈,自称是“新台湾人”的台湾知名作家爱亚第一个发言,她款款深情地讲:“我是45年出生在(重庆市)璧山,临来时问母亲有关家乡的事,对我来讲,感觉是回娘家”爱亚一席话引来了“两岸作家西部采风”举办方的特殊关爱,在行程满满的活动中安排爱亚回故乡。爱亚踏上了回故乡的路,她眼睛湿润地对陪同人说:“一想到要回故乡,我就情不自禁要流泪,真很难控制。”为不让爱亚过分伤悲,陪同人一路上不停地和她谈天说地(爱亚在感谢举办方特安排她回故乡时,特意提到回故乡路上陪www.taisheng.爱心中国同人的…  相似文献   

14.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怎么活教授:“氧气对所有动物的生存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就没有生命。氧气仅仅是一个世纪以前才被人发现的。”学生:“氧气被发现之前,动物是怎样活的呢?”管理员的惊奇动物园的管理员站在张开血盆大口的鳄鱼面前,一个劲地往它嘴里看。过路的游客问:“鳄鱼怎么啦?”“还不清楚。医生到它嘴里去了之后,已有半个小时没有出来。”测高度杰克爬在一根木竿上比划着。汤姆见了觉得很奇怪,问:“你干什么?”“我正在量这根木竿的高度。”“你为什么不把木竿放躺下量呢?”“老兄,我要的是高度,而不是长度。”漫画与幽默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寄托希望儿子问阿三希望他长大之后当什么,阿三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厂长。”儿子又问:“当厂长有什么好?”阿三深情地看了看儿子说:“你当厂长爸爸就不会下岗啦。”吴书纯道歉法官问阿卡斯德:“您是不是在电话里骂了约翰先生?”“是的,先生。”“您是愿去道歉呢,还是去蹲一个月监狱?”“我打算去道歉。”“那好,去打电话道歉。”阿卡斯德打电话给约翰说道:“您是约翰吗?”“是的。”“我是阿卡斯德。今天早上我们激烈争论时,我叫您见鬼去。”“是的。”程胜(荐)令人费解李四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十块钱,便气冲冲地责问出纳员…  相似文献   

17.
到德州市黄河涯镇当残疾人专职千事两年了,我为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残疾人兄弟姐妹感到欣慰和快乐。但也有一件事却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是在今年夏天我们这里正换发第二代残疾证。一天上午,镇残联办公室来了一个人。他进门就问:“兄弟,还认得我吗?”我一看原来是过去的熟人老田。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让我们兄妹四人上学.在地里辛勤劳作了一辈子。小时候我就问父母:“你们最想去哪儿?等我长大了.一定带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总是笑着说:“别的哪儿都不稀罕.就想去看看天安门!”  相似文献   

19.
王文进 《台声》2023,(5):110-111
<正>1970年夏天,我和万千学子一起参加所谓的“大专联考”,那可是真正的“一试定终生”。不像现在可以有一次“学测”,一次“指考”,中间再加上各校系分别甄试与繁星满天普照城乡学子。当年考过的内容,早已全然忘却,唯有地理科的一道试题,至今仍历历在目。问的是台湾气候的分水岭在哪里?我毫不犹疑地答出“大安溪”。那个年代的学生谁都知道台湾有条“北回归线”,将台湾分为热带与亚热带。中小学毕业旅行,老师们总会安排大家到嘉义去瞻仰立视那块石碑,并且问:“左手和右手温度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20.
于梅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当我问到于梅的情况时,小段居然反问了一句,令我很吃惊。她说:“你要打听哪个于梅?”“难道还有好几个于梅不成?”“对啊,”她说,“我知道有打工的于梅,拉广告的于梅,当报纸摄影记者的于梅,给我投过稿的于梅,最后是,给人做婊子的于梅———这话是别人说的。”“她们是不同的五个人吗?”“又是又不是。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多少明白了小段的言外之意,便笑着问:“我想知道她长得什么样?”“我就知道你准问这个。你们臭男人!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因为没见过。”“我听你的话怎么这么别扭,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