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百年来第一人”——这是已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当代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对张大千先生最朴实,崇高的评价。 张大千纪念馆座落在大千先生故乡内江市西北郊、沱江北岸的圆顶山峰上,与著名的佛教胜境“川南第一禅林”——古西林寺毗邻。纪念馆占地30多亩,主体建筑为一进两天井双四合院。两侧是骑马墙与歇山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9,(15)
<正>7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市台联、天津台盟协办,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大千文化艺术传播(天津)有限公司承办的"大风天下"——纪念张大千宗师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台湾会馆举行。天津张大千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建中、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王慧、四川张大千纪念馆副馆长李辉、上海张大千研究会执行会长曹公度,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张大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殷仲灏等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出席活动的南北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
<正>国画大师张大千,生于内江、卒于台湾,安葬于"摩耶精舍"的"梅丘"石下。内江——西部内陆之甜城,台湾——海峡彼岸之宝岛,因为张大千,两地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2016年12月20日至22日,"2016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在大千故里内江举行。来自两岸的著名书画家相聚一堂,围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大千艺术""促进两岸文化繁荣"等话题共同展开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杨谊兴 《台声》2014,(1):104-105
2013年12月9日和12日,副理事长单位、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在北京又一次迎来了台湾尊贵的客人,也是商会战略合作伙伴——台湾高雄市南台湾文化暨经济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陈良沛先生与常务副秘书长李康炜先生,双方就开拓食品农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5.
"回来吧!台湾!""我爱你!台湾!"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声声呼唤在竹乡校园上空回荡,感动了在场数千名师生。这是大竹县台办开展"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感人一幕。2020年12月14日至20日,大竹县台办携手大县教科局在大竹县92所中小学校园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涉台教育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7)
正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江苏南京,2017年12月14日病逝于台湾高雄医院,终年90岁(虚岁)。1971年,离开大陆数十年的旅台同胞余光中先生在思乡心切情况下,仅用10多分钟就完成了蜚声海外的不朽诗篇——《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相似文献   

7.
檀国柱 《台声》2011,(8):72-73
7月2日上午,由重庆市台联、重庆市台办、重庆市新蚓局、重庆市文广局联合主办的“巴山渝水”图片展在台湾地标建筑——101大楼旁的中山先生纪念馆内开展,近300幅图片吸引众多台湾民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蒋术 《黄埔》2010,(6):18-19
2006年10月20日,李友邦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和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开馆典礼在浙江省金华市隆重举行。台湾马英九先生亲笔题写了"台湾义勇队"的馆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金华籍退役将领蒋仲苓、蒋家后人蒋方智怡等也为纪念馆题词,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出席讲话。  相似文献   

9.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2-43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为何你一去便无消息,只把思念积压在我心头……”这首由毛阿敏演唱、传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是乔羽写给他那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  相似文献   

10.
潘宁 《台声》2008,(12):50-51
“我在这头,新娘也在这头,我在这头,大陆也在这头”。2008年10月5日至13日,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及夫人范我存女士再次回到南京,选择在自己的出生地度过80岁的寿辰。江苏省台联在南京全程接待了余光中先生夫妇。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7日至4月7日,马英九先生带领台湾青年学生一行先后赴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参访,进行为期12天的祭祖与交流之旅,受到两岸乃至海外相关人士高度关注,马英九先生此访充分体现了两岸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真实展现了大陆的快速发展和自信包容,再度彰显了“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靳水木 《黄埔》2013,(3):31-31
3月29日至4月2日,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以陈兴国理事长为团长的台湾中华擎天联谊总会干部参访团一行32人到广东参访。参访团以情感寻根和文化寻根为目的,以追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足迹为参观路线,先后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孙中山纪念中学,每到一处参访团都肃穆地向孙中山先生塑像鞠躬行礼,悉心聆听关于孙中山先生成长  相似文献   

13.
曾广文 《黄埔》2007,(1):51-53
2006年4月,我随旅行团踏上了思念已久的祖国宝岛——台湾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寻找亮点     
一   2000年 12月 31日那个深夜,准确地说,是 1月 1日黎明前夕,我从东湖公安分局走回公安厅宿舍,走回我的家,那段路 300米不到,我却走了很长时间,这条路与灯火辉煌的阳明路相比,显得幽暗。我独自静静地走着,偶尔抬头见到楼上窗口的灯亮了,忽然又熄了。这个夜晚,我本想去观看红谷滩的焰火,参与世纪末最后一次狂欢,或应邀去绳金塔倾听世纪钟声,在千年交替之时接受一次心灵的撞击。但我还是来到东湖公安分局,就是在这里,潘倒在了新世纪的门槛前。他的瞬间壮举,却浓缩了他的一生辉煌。没有人否认在这生死关头他对人民的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顾问、九十六岁高龄的同盟会会员王兆培先生,与现居台湾的同盟会会员张先生友情至深。他们人居两地,情发一心,隔海思念数十年。一天,王兆培突然收到張先生从海峡彼岸辗转而来的书札,不  相似文献   

16.
2010年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这是李敖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五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相似文献   

17.
郑坚 《台声》2002,(4):16-16
彰化老乡亲顺兴兄终于如愿安详地为自己“走不完的路”画上了最后的句点,回归他热爱的大自然安息了!顺兴兄从1985年再度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16年来,我俩始终“有缘作阵”,交情至笃。最后这几年还成了相距不到50米的邻居。顺兴兄是个爱台湾、爱祖国、爱地球的社会主义者。我们的交谈很难离开爱国爱乡这个话题。黄兄安息前9天,我们还交谈了1996年7月,岛内一位后生给他写的信。当时他将该信交给我,让我安排隐名刊登在当年8月号的《台声》杂志上。我们共同感叹、惋惜这位当年痛骂“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抱美国老板大腿…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1月22日,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台湾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在台北共同主办了“锦绣天府——巴蜀文化精品展”,这是四川继2006年“天府之国——蜀文化精品展”之后,又一次深耕巴蜀文化,在台湾举办的介绍锦绣天府独特魅力的跨年度大展。  相似文献   

19.
周明 《北京观察》2004,(4):60-61
我有幸从2000年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连续三年三次到过祖国宝岛台湾.更有幸的是,第一次去台湾时,2000年6月7日我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时已101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据说,我是大陆最后一位见过陈立夫先生的人.对于那次会见,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尤其是他关于呼吁祖国统一,提出国共联手打击台独的主张言犹在耳,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20.
范泉先生的遗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地刚  陆平舟 《台声》2001,(5):38-40
范泉先生逝世快一年了。这一年以来每想起他,心里便充满伤痛。他在最后的信里全不顾生者的情感,写下“永别了”几个字即离我们而去。《遥念台湾》(人间出版社 2000年 2月)的出版通知和讣告几乎同时送到我这里,一时间 ?限的遗恨涌上心头,令人好不忧伤。过了几日,书寄来了,想到把这对台湾的无限遥念公之于众应是对死者的最大慰藉,心里才多少有了些释然。   从 1945年到 1949年,台湾与大陆处在相同的历史潮流之中。这是从台湾复归那一天开始到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为止 4年间的事。也是中国以民主革命为主题,从“抗战建国”到“和平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