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对象化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并且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理论是对象化理论的逻辑上的延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将人从宗教的异化中解放出来是其宗教观建构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是通过还原人在现实社会中创造者的本质,来摧毁那些"虚幻的花朵",激励人通过奋斗去创造真实幸福。我国当前面临的宗教现状与马克思、恩格斯时期虽有不同之处,但是宗教的世俗根源依然存在却未发生较大改变,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满足人对现实幸福的需要而不再沉溺于天国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要和谐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空间。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只有优化社会结构,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公司法》确立了“一人公司”制度,但一人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立法对其在法律上加以有效地规制,加强对一人公司内部活动的监督和限制,对一人公司注册资本制定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建立一人公司的信用体系,最终达到促进公司管理和市场运作规范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类恒久的话题,在中西方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都曾对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文通过对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剖析,探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文本解读,揭示它的基本内涵。同时,在科技文化视域下,通过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有关论述,展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以及科技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未来社会愈加注重人和人他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简要分析了影响其时效性的几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批判虽然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奴役人的新特征,但是并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而且对于当下中国具有总体上的非法性。不过,这些批判对当代中国也有一定警示意义,即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通过生产关系调整来规范生产力,从而避免生产力对人的奴役,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性的界定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问题是哲学中基本而古老的话题,哲学与人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哲学的思考过程不可能离开对人的奥秘的探究。本文通过人性定义的界定上的思考,对人性的基础和存在的如何可能作了一个深入的考证。最后提出了人性就是由人的生存方式决定的生存能力所赋予的无限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穿鞋足迹的情况分析在刑事案件现场勘察检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和地位,而对步法特征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同一人的步幅特征还是步态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同人的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穿鞋油墨捺印足迹进行研究,用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T实验法检验实验对象的各个相应指标的标准差之间的近似,证明了同一人步法特征的稳定表现;通过U实验法检验不同实验对象之间各个相应指标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不同人在步法特征表现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