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林  汪兆亮  李万里 《前沿》2005,(6):139-142
当代高校德育正面临着一个困境,即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巨大反差和分离。要解决此难题,必须实现高校德育的全面回归:从知识本位德育回归到行动本位德育;从灌输德育回归到互动德育;从单维德育回归到多维德育;从工具理性德育回归到价值理性德育;从空泛化德育回归到现实化德育。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德育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格、个性、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近年来,高校德育的内容与体系都在探索和形成之中,但总体上仍滞后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在内容定位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和缺撼,德育的重要性、现实性与现实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有较大差距。高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领域,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使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真正落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者首 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确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必须超越狭窄的功利主义 德育倾向,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必须全面拓展德育 实施渠道,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必须始终坚持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科学发展”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常艳娥 《湖湘论坛》2002,15(6):28-29
宣传是宣传者选择一定的宣传信息,运用一定的宣传媒介,对宣传对象施加影响,从而使宣传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朝着宣传者预期的方向发展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宣传活动是借助于一定宣传媒介进行的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心的交流。为此,宣传工作必须符合宣传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增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一、宣传应能吸引对象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注意是通向心灵的“唯一门户”,来自外界的信息要进入到意识中来,必须经过这道门…  相似文献   

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3,(20):5-5
宣传不等于艺术,但是宣传必须讲究艺术。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要善于运用大众语言,使宣传工作真正走进老百姓心灵深处。 对腐败分子而言,纪委就是一把永远出鞘的利剑。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就“中央纪委的历史沿革和地位、职能、作用”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说。  相似文献   

6.
宣传与烹饪     
潘江涛 《今日浙江》2013,(20):58-58
从表象看,烹饪与宣传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来,烹饪讲究色香味形,而宣传讲究入脑入心,两者其道相通,其理相融。  相似文献   

7.
论入世后我国学校德育方法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开放的信息社会与封闭的传统德育方法形成冲突;世界德育个性化目标与传统德育方法的滞后形成冲突;德育内容的复杂化与形式主义的德育方法形成冲突。因此,入世后传统德育方法创新势在必行。德育方法创新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巧妙运用信息网络创新德育课程;注重德育的民主化,发展咨询教育;研究德育的隐性化,推行“不说而教”;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实行开放式德育。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创新必须传承古代优良的德育思想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有益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滕燕萍 《理论月刊》2007,(5):177-179
高校德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化趋势、社会转轨等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目标单一过于理想化、内容脱离现实、途径方法陈旧单调等诸多不足,革新高校德育应确立体现道德理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德育目标,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开放的现代道德教育观;适时更新德育内容,使道德理论与现实接轨;开发德育新途径,创新德育方法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赵新春  孟庆恩 《前沿》2006,(10):83-85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德育低效由诸多因素所致。德育主体性的忽视;德育方法的滞后;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德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都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中学德育必须在创新中实现超越,走出低效的峡谷。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要从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创新、德育载体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德育方法上要注重目标统一性与层次多样性相结合、理论教育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研究探索与人格感染相结合、激励法与成就法相结合;载体创新方面坚持渗透性与专题性相结合、聚合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