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作为国家重要职能部门的公安机关,更加应该重视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警察形象是公安机关中人民警察的客观表现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综合评价。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是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广大公安民警所应该追求的目标。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近年来一些警察不依法办案、甚至以身试法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警民关系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2,(5):124+132
随着民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警民关系越来越被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所重视。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处理好警民关系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在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交织凸显,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这对于公安机关以及各层干警是个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并逐步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这对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开江 《法制与社会》2013,(24):182-183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社会冲突加剧,公安机关作为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的维护者,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和谐警民关系是开展警务工作的有效前提和保障。但现阶段各个地方时有群众砸警车、烧警车、打警察的现象发生,群体性事件多发,对警民关系的影响极其恶劣,对此必须找出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出相对应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才能有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构建社区和谐警民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晶  王成 《法制与社会》2010,(11):176-177
社区警民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针对在调查中所发现的群众对社区民警的认识率不高,群众工作职能淡化、基础薄弱,群众对民警形象的认可度,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本文结合新时期对于警民关系和谐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公众与警察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增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坚定走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探索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警察执法违法行为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勃 《河北法学》2005,23(10):32-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披露的有关公安机关或人民警察违法犯罪案件,引起人们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极大关注。不仅对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而且带来“法律信仰”危机。“执法者违法”现象的形成固然有执法者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但其根源在于我国现有警察制度自身的缺陷。通过分析我国警察制度的现状,从制度层面上分析“执法者违法”现象的产生原因,探析现有警察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6.
武浩 《法制与社会》2012,(6):266-267
公安情报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作用、宣传教育、社会咨询、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建设和谐警民关系主要依靠人民警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公安机关做好宣传工作,不遗余力地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这两方面的努力.充分运用公安情报的社会服务功对此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人民警察与群众的公共关系不仅关系到警察队伍自身,更关系到党、政府和国家的稳定。警察公共关系是人民群众对于警察最直观、最具体化的感知,良好的警民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中大意义。本文拟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借鉴美国警察公共关系经验,对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树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向荣  张炜 《检察风云》2023,(S1):46-47
<正>在人民警察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暴力抗法以及袭警事件多有发生,受害群体集中于派出所和交通警察等身处一线执法的警种,对人民警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不利于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保障社会治安稳定的职责,成为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菲 《政法学刊》2007,24(1):100-102
警察文化是当代人民警察在公安实践中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增强人民警察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载体。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化,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对于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建构警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加强警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郭春平 《政府法制》2011,(28):52-54
"阳光行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表现。"阳光行动"的核心是密切警民关系,提高执法公信力。开展"阳光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阳光行动"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让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更加满意,对警务工作更加满意,警民双方从了解到理解,共同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安工作的任务是什么?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这是珠海市公安局近年来深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因为职能所在,警察常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某些事件当中经常被推至矛盾交汇的最前沿。提高民警直面社会矛盾、善于处理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公安队伍建设中显得日益迫切。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在促进警民融洽关系、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等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您对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对我说。”前不久,当民警小王专程上门向曾因赌博被治安处罚的李兵征询意见,并请他对当前的公安队伍进行测评时,他不由得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一个受过治安处罚的人也能受到公安机关这样的礼遇。他激动地告诉笔者,“我与警察的距离从没有这么近过,心也从没有贴得这么紧过。”这是宝应县公安局开展的“您对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对我说”警民对话活动中的一个缩影。“群众心目中的好警察是什么样子?群众对社会治安和民警的印象怎么样?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和满…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以下简称警察法)第九条,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盘查权.这是我国法律中首次对人民警察盘查权作出规定.无论从法制建设或是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看,都具有重要意义.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五大任务.根据警察法规定.我国的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其中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数最多,所承受的工作量最大.警察法中关于人民警察职权的十四个条款中,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权的规定就占了十二条,盘查权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潘志锋 《政法学刊》2012,(3):102-105
在中国社会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分化复杂,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治安形势异常严峻,警察站在解决冲突的"风头浪尖"上,时常被携裹进激烈的冲突中,执法权和人身权等权益受到了各方面的侵害。保护警察权益的核心在于塑造人民警察"恪守法律、秉公执法、超然于利益"的"中立形象",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在处理热点案件时应遵循"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掌握社会舆论中澄清案件事实的主动权,在与网民的平等互动中,有效维护警察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左权县是太行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也是朝气蓬勃、跨越赶超的发展强县。全县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辖5乡5镇16万人。在太行精神照耀下的左权人民传承着纯朴善良、警民一家的光荣革命传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和执法环境的变化,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群众的仇富心理、仇警心理日趋严重;部分群众对警察的反感多、交流少、期望高、信任少、误会多、理解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配合不积极,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由于人力财力物力大流动的客观原因,一些群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及求太平思想的影响,人民警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警民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违当代和谐社会和的时代主题,改善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现今公安建设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09,26(2):125-128
警民关系的最佳境界是和谐。警察礼仪,不仅可以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效益,塑造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而且可以增强公安队伍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但从基层执法执勤来看,警察礼仪意识淡薄行为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整个警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警民关系的和谐。因而必须从全警礼仪小节抓起,苦练内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实际行为来影响社会公众,主导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 195名警察警民关系状况和意识的调查,发现目前警民关系和警察的警民关系意识是好的,但极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根据人际交往理论,提出改善警民关系的心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袭警行为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仅靠增设袭警罪是盲目与国际接轨和立法依赖症的表现,不能有效保护人民警察。当前,我们应认清暴力袭警的原因,树立人民警察执法公正、高效的形象,建立警民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警察执法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前提,也是减少暴力抗法袭警事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13-117
违法警察一般都存在着带有明显职业特征的“三不怕”心理,即“我是警察我怕谁”、“为公家办事我怕啥”,“有组织支持我怕啥”的社会心理。这些心理产生的社会土壤,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本位传统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身份特权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作用;权力眩晕症使一些掌权者丧失理智;“治民”意识下为警者对民众的不尊重。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平等意识,警察提高素质,全社会善待警察;吸收民众参加社会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融洽警民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警察执法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