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论行政审判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衡量是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进行取舍。它是法官依其职责,在当事人之间重新确定权利义务的重要方法。众所周知,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涉及到对事实和法津的认定。事实部分,法官根据证据规则进行认定,不需要也不能进行利益上的取舍和衡量。而在具体适用法律的时侯,因种种原因难以对案件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特别是对复杂、疑难案件,必然要进行利益的衡量,以求得最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尤其是在行政案件中,利益衡量显得更为重要。 一、八判方法:利巫研量的一级价也 从裁判的方法论上去考察利益衡且,它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利益衡量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2003年11月,毕某等5名原告与某村委签订了 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期限为30年,承包土地用于从事 珍兽养殖业。合同签订后,5原告即投入资金,购置种 兽,进行以狐狸、貂等为主的珍兽养殖业。2004年3月 份,被告邓某与陈某分别与村委签订了石矿租赁合同, 租赁期限3年,从事采矿业。被告的采矿点距离原告的 养殖场最近处只有100米左右,最远处不超过500 米。被告放炮、采矿时,原告养殖的珍兽正值繁殖期,因 上述珍兽生活习性对噪声敏感,以至珍兽多次流产、食 仔、弃仔等。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 害,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5.
6.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其实质体现了法官在决定是否给予司法裁判时的利益衡量,因此利益衡量方法是界定原告资格的根本方法。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两个主要构成要件,界定原告资格需要对这两者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利益衡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案中法官进行衡量时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整体的道德情感以及公共政策等社会需求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论利益衡量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衡量是民事司法中的一项法律原则,也是法官进行民事裁判的基本方法.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利益衡量不可避免,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利益衡量进行了一定的介绍与探索。比较早地把利益衡量的方法引入我国的是梁慧星教授。而苏力教授则比较早地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实际中的权利冲突问题。〔1〕利益衡量处于法律方法当中的最高境界,整个司法裁判可被视为一个利益考量和价值权衡的过程。本文拟从行政审判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是法官在多种利益冲突之下 ,运用利益衡量之解释方法所获得的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判决。法官在认定被诉行政行为违法之后是作撤销判决还是确认违法判决 ,取决于法官对案件所涉利益作出的衡量。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下 ,通过利益衡量可以获得解决行政行为在被认定违法之后作出的司法判决的妥当性 ,解决行政行为违法引起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利益衡量作为一种司法裁判方法,在审判实践中被法官广泛应用,理论学界甚至称其为司法裁判的“黄金方法”.本文以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的两则案例入手,归纳了民商事裁判中利益衡量方法运用的过程、策略以及规则,并探讨了在司法裁判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的局限,并以此引出本文观点,即利益衡量作为一种裁判方法,应建立起相应的四个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文化在碰撞的同时,也产生了法律权利的冲突。后现代的、解构式的文化在对传统的、主流的文化进行挑战、颠覆的同时,也使自身面临着来自法律的“扼颈”危机。2006年伊始,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就遭到网络人士胡戈“恶搞”的挑战,同时胡戈也使自己身处被陈导演抄起“法律武器”反手一击的境地;其后的200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 相似文献
14.
行政强制中的利益既包括法律或行政决定中所指明的应予实现的利益 ,又包括行政强制执行结果所造成的利益关系。利益衡量作为一个原则 ,它以合法性原则为基础 ,又包括突破了合法性原则的特殊情况理论 ;它以比例原则为核心 ,又涵盖超出比例原则的目的与结果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5.
挂靠是交通运输业常见的运营方式,对于挂靠车辆的司机和被挂靠的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对工伤认定的难点,而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中对此的认定也有所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很好阐释此种分歧,同时利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可以给此类案件的解决提供公正判决的途径,并对此类案件规则的形成起到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家庭和单位的切身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呈现错综复杂、重叠碰撞的多元格局,由于社会保障行政领域与民生直接相关,其表现出的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争议。行政审判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要渠道之一,理应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比例原则源于正义的请求,是公平正义的具体化和一种利益衡量方式,也是现代行政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行政程序法》(专家试拟稿)规定了比例原则, 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信赖保护原则,这意味着人民法院对负担行政行为和授益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将更多地遵循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之间的利益衡量,更多地适用比例原则。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行政法视角下的比例原则及其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外观主义旨在保护因信赖外观权利或者外观授权而与无实际权利的当事人进行交易的相对人,系以牺牲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为代价保护相对人的交易安全,其正当性应由立法者进行权衡并内化为具体制度,因此裁判者不能脱离具体制度泛化地运用外观主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在现行法上,善意取得、登记对抗、表见代理(代表)等制度都体现了外观主义的法理,但各个制度在法律构造上并不相同,适用范围也各异。司法实践中,外观主义还常常被滥用于一些与交易无关的不动产或股权权属争议案件、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等,其根本原因在于裁判者误将法律关于权利推定的规定等同于外观主义,从而忽视了权利推定本身的制度逻辑。在执行程序中,执行机关无论是依据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还是针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作出裁定,都是运用权利推定的结果。而在执行异议之诉或者确权之诉中,尽管登记权利人最终仍有可能被认定为真正权利人,但这并非外观主义作用的结果,而是适用权利变动规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利益衡量理论揭示了法官运用法律进行判案的过程就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其缺点 ,最根本的是它没有科学的规则体系 ,容易导致恣意。利益存在层次结构 :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实践中应当区分不同的类型进行仔细地剖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