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孙向宇 《学理论》2014,(33):228-22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运用于纲要课教学当中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效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旅游资源已成为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张玲 《学理论》2013,(15):260-261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首先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多元化教学,形成专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演讲式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和多媒体教学素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最后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多元化的路径,即通过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多元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3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王婷婷  彭忠信 《学理论》2015,(6):197-19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体性实践教学将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大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目前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体性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该门课程主体性实践教学得到广泛开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周丽艳 《学理论》2013,(6):219-22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互动式教学中运用黑龙江地方史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只要教师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就能够有效整合地方史育人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志平  曹开云 《学理论》2012,(15):232-233,26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深刻领会"三个历史选择"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伟大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就理工科院校而言,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分析大学生心理与知识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加以选择与创新;在教学艺术上,加以引导与激励;教学技术上,适当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丁云 《学理论》2011,(10):267-269
把中国近现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史的视野下,结合近代以来世界格局、世界潮流的变化来阐释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以及相关重要问题,可以增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新意和深度,有助于阐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殊性,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衡朝阳 《学理论》2010,(29):294-295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学教育的双重要求。《纲要》教学目前面临的难题是:《纲要》教学和中学中国近现代史及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的部分重复;该课程的课时紧张、效果欠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倡《纲要》教学地方特色化建设,发挥地方史独特的育人功能,不失为一个积极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文科生不爱学、理科生学不会"的困难。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章简单梳理"自主学习"的概念,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提出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下:阐明学习近现代史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计,实施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0.
董自稳 《学理论》2012,(20):231-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的一门课。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加强地方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关照历史细节,充实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红色短片;加强历史人物教学,重现鲜活历史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适当改革。要注重与中小学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僵化的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评分机制,不断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明成满 《学理论》2010,(3):154-15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大致历程,明确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辉煌实践成果,这些措施有助于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效应,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实践教学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结合宜宾学院近几年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所做的探索,凸显实践教学的目的、路径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红英 《学理论》2015,(8):191-19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使他们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在"纲要"课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自我教育机制;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医学生教育的迫切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试图从思想理念上倡导"全面发展的人",价值观念上厘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操作方式上均衡"实用学科"与"文雅学科"三个关键点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期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宫晓燕 《学理论》2012,(30):223-224
情感教学不仅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以至感召性,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陆月娟 《学理论》2012,(12):204-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最好的国情教育课,情感教学法是该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中国近现代史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寓情于理的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情趣,深刻思考,弘扬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的实际教学实践当中,探求合理、有效的教学途径尤为重要。为提高"中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重点归纳、总结出以下五种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途径:第一,提高对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完善课程体系与考试制度;第三,加强"纲要"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第五,创新课外现场教学。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爱国主义缺少理性思考;难以辩证地看待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对学生思想状况缺少持续性的调查;缺少对网络观点的直接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