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统一性方法论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互为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良性互动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本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认识中的主客体以及关系问题。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看法。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学科价值高度把握不够,二是从体系视角构建不足。也就是说,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将现实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和动态的主客体关系说清楚。因此,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发展以及效益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已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主客体关系群入手,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属性特征进行探讨。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主客体关系群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单一主体与单一客体或是两个认识主体之间的两极运动。而笔者则认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两极运动,而是一个多主体与多客体之间的多极的、复杂的运动,即实际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姚臻 《传承》2009,(24):62-6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问题。总结和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刻剖析和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对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臻 《传承》2009,(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问题.总结和评价网络恩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刻剖析和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对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黎明艳  王斌  邱骞 《前沿》2012,(3):36-40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程度,则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效果的提高。鉴于此,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和谐度”这一概念,并从平等度、信任度、理解度、互适度、互动度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构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政治教育旨在塑造、培育人,而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社会的能动的个人,由此决定了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严肃的政治性和鲜明党性,使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模糊的主客分际,在特定意义上主客之分也即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之分.另一方面,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发展、实现对象的主体性,因而是一项主客交错互动乃至相互转化的复杂工作.为此,既不可因严明的主客分际而否认主客之间的交错互动,也不可因主客体交错互动而抹杀主客体之分,如此方能既契合于政治教育的严肃政治性,又切合于其主客体关系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杨龙和 《湖湘论坛》2000,13(2):18-19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全面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共性更具差异性;从关系上来说,应当基于一种非线性的、动态的思维来审视两者的样态转换;从功能上来说,两者的比照有利于在理论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构成,在实践上推进育人环境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性相互联系,彼此融合,体现着民族品格,蕴含着民族精神,在民族伟大的实践中生成。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合亮 《青年论坛》2002,2(1):55-57
思想政治教育是集中于较狭小的范围内进行还是需要全民的参与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都应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都应注重其全民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民性 ,不仅仅指其客体的全民性 ,也指其主体与手段、方式的全民性。  相似文献   

12.
姚冬梅 《理论月刊》2010,(2):174-17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不确定性是其不可忽视的本真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人是一种自我建构的生成性存在.同时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它要素之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人为割裂的现实,需要把握和利用不确定性,处理好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中间”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存在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诞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在于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需要,是社会维系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寻求专业化与科学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自我认知、自我建设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旨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门专业化的现代学科建制、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及一项独立的职业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特质就在于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独有的专业特性、职业特性以及实践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内部化、学术研究内部化以及实际工作的内部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锻造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自觉的学科意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意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社会的"历史积淀性"、"时代蕴含性"等特征,社会不但具有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充当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的"供给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供需关系"的疏离甚至脱节,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现状必然要求从"新供给"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论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进入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为此 ,进入小康社会的思想教育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享受观 ,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引导人们用崇高的信仰树立进步的人生观 ,引导人们确立起与富裕生活水平相适应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动性。我们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研究、掌握、运用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规律 ,重点是在正确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研究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刘绍庭 《理论月刊》2006,(10):179-181
虚拟环境是在媒介大众化后由媒介营造的,与现实环境相脱离的人工化的环境。它具有四个特点,即在形成上,是人为创设的环境;在机制上,是媒介重构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见环境;在内容上,与现实环境有距离。在我国当今时代,虚拟环境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虚拟环境不是虚无的,也不完全是虚构的,而是虚幻的。作为环境,虚拟环境的形成机理是对现实环境情境化的过程,其对人的作用机制是二次情境化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虚拟环境不仅对教育对象,而且对教育主体,不仅对教育的内容,而且对教育的手段,都有着极为复杂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能动体。要论及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性,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体——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研究,主要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新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索交互式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时代条件下的各种挑战,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构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