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著名学者陈寿朋教授的新著《草原文化的生态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张怀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等领导和300多位生态研究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2):F0004-F0004
近日,著名学者陈寿朋教授的新著《草原文化的生态魂》首发式暨“弘扬生态道德及人与自然和谐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张怀西,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  相似文献   

3.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寿朋教授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掩卷沉思,不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幅是:陈寿朋先生桃李满天下,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与此同时,他又勤奋刻苦、夜以继  相似文献   

4.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阿拉善草原社区为个案,应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凝视草原荒漠化背后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在阐释阿拉善草场荒漠化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性因素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草场荒漠化与文化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草原传统社区文化生态对于当代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当代草原社区新的文化生态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生态保护还没有像自然生态那样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文化生态失衡的隐喻,展示文化生态被破坏以后之于生态环境的悲剧性后果,以凸显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团英 《前沿》2009,(1):F0002-F0002
一.主要内容 《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系国家社科基金2004年度特别委托项目、2005年度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重点项目、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献礼项目。2007年7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1卷12册,437万字。包括:《草原文化概论》、《草原文化史论》、《草原物质文化研究》、《草原精神文化研究》、《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上下)、  相似文献   

7.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木子 《前沿》2008,(10):72-74
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这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由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所著《草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以下简称《比较研究》)对此做出了新的探索与解释。《比较研究》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草原文化研究”的子课题,是国内第一部通过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比较分析进而探寻中华文化发展规律的专著。全书由绪论和十七章组成,共71.7万字。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中华文化发展及其三大系列(特别是草原文化)的特点、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认识。《比较研究》一书,逻辑层次清晰,观点新颖明确,文字流畅简练,并体现出鲜明的学术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黎苗文化、鲜明的生态文化、浓郁的海洋文化、多彩的宗教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别展示着海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立足海南文化的根,把握海南文化的魂,才能沿着海南文化的脉络对未来文化走向做出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0.
姚雅锐 《前沿》2011,(23):234-237
新时期以满都麦为代表的蒙古族作家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在本民族自然、精神双重溃败的现实中,是我国当代文坛较早进入生态文学领域的一支群体,他们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他们带着关爱草原、关爱生命的目光,用自己的心灵书写着草原、大漠、生灵以及带着青草和沙土味的蒙古人的故事,对当下失衡的生态现状不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反思与批判,而且也在努力地探寻救赎与重建之路。可以说,满都麦是真正意义上从生态的角度提出保护草原的作家,他的小说像宣言书一样,字字句句都在诉说着保护草原、保护生态环境……满都麦的小说可以说是最早提出保护生态草原的小说之一,作品所反映的是作家为保护民族文化、蒙古族赖以生存的草原而进行的一场斗争,他揭露了人类破坏草原、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呼吁人们为祖国的明天和后代而奋起保护我们的"绿色朋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一些城市正处在都市化的进程之中,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老街革命正每天在我们身边上演。这些处于"热发展"中的城市更新现状亟待我们去"冷思考"——这个城市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特色?本研究将试图针对武汉城区旧街老巷改造后期的文化生态现状及其所面临同质化、"原生气质"缺失、发展困惑等后文化生态问题。城市文脉真正的载体是人与人的生活,它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同时也是发展的,鲜活的。老街区在更新建设过程中,应保留原真的"根",重视人文的"魂",再现街区的"生"。  相似文献   

12.
张淑梅 《前沿》2010,(19):134-139
在市场经济时代,考察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作用,打造文化品牌时,要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当今时代空前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这是草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充分认识民族精神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开掘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经济功能。二是,不能陷入纯粹外在功利化的生存轨道。面对以物质消费为主、实用功能为导向的快餐文化时代,我们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温柔敦厚的人文意识实现强中固本,重塑精神之魂的长远利益。所以还要充分开掘它的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通过经济功能和教化功能的开掘,实现文化商品性和文化本真性的协调统一。实现草原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是体现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一部作品,它一方面赞美了人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文化生态,创建文明、绿色生活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也谴责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出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是休戚相关,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曹鸿鸣 《中国发展》2007,7(3):15-18
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由于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缺乏全面认识,当前在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一些误区。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走出草原生态治理的误区。该文分析了草原的生产、支持、调节和人文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对解决草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冬梅 《求索》2012,(2):69-71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奠基之作,历来对于该典籍的研究横跨历史、考古和设计艺术学等领域。其成书于思想变革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哲学及诸多学科思想的基础。民本主义思潮的觉醒、天与人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诸子的美学争辩等因素,都是《考工记》艺术思想的文化生态,此外,医学的成就和早熟的科学技术更加确立和实现了人在造物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湖北政报》2009,(16):15-15
<正>鄂政发[2009]36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  相似文献   

18.
永春 《前进论坛》2011,(12):54-5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习领会全会《决定》这一精神,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走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今生态文化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还在发展与构建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众多游牧民族的文化在额济纳草原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土尔扈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危机。2010年,额济纳旗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何更大限度地保留土尔扈特蒙古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促进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为推动土尔扈特蒙古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