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青年》2008,(12)
有时候,感觉是一瞬间,有时候,爱与不爱是随心而转。早上快7点方文打车回浦东的住所。加了一夜的班,此刻的方文还处在工作的亢奋状态中,看着渐渐苏醒的城市,匆匆赶路的上班族,悠闲晨练的老人,车辆行人川流在城市的脉络中,生活正逐渐沸腾。方文在路边等了好久,终于一辆空车停在面前。刚上车司机就喊:"真巧,夜间行车刚过了一分钟。"哦,竟然是新的一天了。  相似文献   

2.
笔者读《中国兽医科技》1989年第8期刊登的方田仔的《生肌散治疗家畜顽固性恶疮》一文(下称方文)后,根据自己治疗家畜瘘管的体会,觉方文有欠妥之处,故借贵刊一角,与方文作者商榷。错误之处,望同道指正。(一)疮疡经久不愈,并向深处腐烂化脓,形成管道,称之为瘘管。不论西兽医还是中兽医治疗瘘管的原则都是去腐烂、增生组织,促进新的肉芽组织生长。坚硬的管壁和管底不去,瘘管难以愈合。但方文介绍,将生肌散撒于伤口处,进行包扎  相似文献   

3.
如果爱     
晓倩 《新青年》2015,(1):54
爱上你已经很久只是你不知晓尹秋榆在邮局工作,工作比较安逸,也因此结识了男友高逸。那时高逸和前女友还没分手,分别生活在两个城市。开始那段日子每天高逸都来给女友发快递、寄包裹,从美食到衣服还有各种可爱饰品,一切都被秋榆看到眼里,一来二去,两个人也熟络起来。秋榆也知道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同班同学,毕业女友选择去南方,而高逸则是家人给安排的公务员工作。高逸是  相似文献   

4.
爱谁都值得     
《新青年》2005,(8):10-11
他原本是一个弃婴,20年前被一个女人抱回家. 这家就夫妻俩,40岁上下,膝下无儿无女,住在这座城市的边上.日子过得也很西惶,丈夫有病长年卧床,女人常常靠出外帮别人做事或者去城郊捡破烂养家糊口.然而,这家人对孩子并不薄,视同己出,虽然苦巴巴的,还是买了奶粉鸡蛋,一路把孩子拉扯大.  相似文献   

5.
柚子 《新青年》2004,(9):22-23
1 10月,深圳温暖暧昧的秋天. 我一直忙,忙着搬家,看求职指南,找工作,带着两盆栀子,浪人般在城市穿梭.迷乱盲目的日子、偌大的城市、迷茫的钢筋水泥森林、灯光昏暗的地下铁……一趟趟列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没有声音,没有烟尘.只有我,捧着栀子,脚下是黑色旅行包.  相似文献   

6.
认识柯泽并喜欢上他的那一年,我十五岁,读初三.那个时候我已经很会写作文,可是我从不写涉及感情的小说.每次作文大赛我都拿奖,所以在学校里,我多少还是有一些知名度的.学校里有一支篮球队,听说很棒.小以每次去看他们打球的时候都要拉上我,一开始我总是带着笑话书去看.当她们在旁边“好啊好啊”大声的叫着时,我通常是被书中的笑话逗的笑倒在地上.直到那一天,我看见柯泽.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仍然捧着“快活林”看得津津有味.忽然间我手中的书被人抽走,然后那个人坐在我旁边,说:“你好啊,柳如烟同学.”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2005,(9):19
她一直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一到冬天,她总是感觉特别孤独无助,非常想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可以暖暖小手,可以带她去吃热腾腾的火锅,还可以一起去赏雪.朋友介绍他的时候正是万木萧条的冬天,她像一个行走在黑暗里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丝光明,没有犹豫就迎了上去.  相似文献   

8.
爱在半支烟     
《新青年》2004,(11):23
他们还好着的时候,他爱叫她丫头,还用家乡话叫她"幺妹儿",知道她馋,带她去吃各地风味的馆子,两个人都嗜辣,川菜居多,休息日睡饱了觉,中午刚在城西南的俏江南吃过金牌水煮鱼,晚上又赶到城东北的渝信吃泉水鸡,一日之间,偌大的城市,吃出了一个对角线.  相似文献   

9.
唯有爱     
也许,在那转念之间,人生的诸多悲喜就从此注定. 那是个人才匮乏的年代.他刚刚高中毕业,风华正茂,是十里八村少有的文化人.在他迈出校门扛着行李回到家的当天,乡里便派了人来,说文书的职位空缺.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出门,满怀憧憬地跟着来人去乡里报到时,住在穷山沟里的亲戚一脚踏进门来,与他撞了个满怀.  相似文献   

10.
飞机慢慢地升高,蓝桑从窗户里,看到津城,迅速地变小、变淡,直至最后,成为视野中,一个小小的方格…… 蓝桑一下火车,被一群人追赶着,甩不掉的稀泥似的央求她住宿的时候,她心里对于津城的爱恋,便开始淡了.连带着淡掉的,还有投奔左安的热情. 左安是她在这个城市里,认识的惟一的人.她弃掉熟悉的城市与一份让她恐惧已久的情感,不管不顾地要嫁给左安的时候,不是没有过顾虑.  相似文献   

11.
一 刚下班,米蓝便被同事拉去喝咖啡,坐下时才发现,自己落了单.腼腆型的眉儿正悄悄地跟拓展部的罗伟眉来眼去,闺蜜许俏则正将自己余下的咖啡递给大帅哥栾乐.米蓝在心里轻笑,若不是公司明文规定不许恋爱,这些人早就成双入对.  相似文献   

12.
爱的声音     
安宁 《新青年》2013,(8):57
有一次去一个刚刚熟识的朋友家玩,正碰上她的男友在。可惜很不凑巧,他们在为一件工作上的事情争吵。刚要识趣地离开,却是被朋友拉住了。只好坐在一旁,等他们吵完了再来搭理我。原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朋友在账目上出了点差错,被领导批了几句;而作为部门主管的男友,也因此被领导冷淡了两天。男友却为这样他认为完全有可能避免的差错,在本应是两人享受爱情  相似文献   

13.
爱那么重     
引言 他们从小青梅竹马,她16岁时毅然辍学去深圳打工,一直供到他考上大学.当她怀有他的骨肉时,他扮演了陈世美的角色,无情地抛弃了她. 她不顾亲朋好友的百般阻挠,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成为孝感农村首例未婚妈妈.在保守的80年代末,这条新闻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方圆十里炸开了.  相似文献   

14.
澜涛 《新青年》2007,(10):33
她大专毕业时.听说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要招60名奶牛保洁工人去法国工作,从小就喜欢史泰龙的她想到自己如果能去偶像生活的国家工作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她便报了名。当年秋天,她来到法国的一家奶牛场工作,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她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工余时间到巴黎市内的一家中餐馆打工。一天傍晚,她到一间包房送菜.刚进门,她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好莱坞著名功夫明星史泰龙。她迎上前试探着问对方能否为她  相似文献   

15.
月亮 《新青年》2008,(6):16-17
一 街上行人寥寥,过往匆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好冷.回过头,早已没有熟悉的感觉,留在这座城市的脚印也已飘忽如烟.她没哭,只是皱了皱眉头.  相似文献   

16.
蝴蝶之爱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认识群儿了,那时我们两家是邻居,门对一座大山。我常带她去山上玩儿,满山的花草树木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她最喜欢蝴蝶了,每次见了都让我去给她捉。于是,她家里常常是蝴蝶满屋飞,一次她妈妈把蝴蝶全放飞了,她为此哭了一整天。后来我们去山那边的学校上小学了,每天的早晨,我都去找群儿,看着她把早饭吃完,然后一起去上学。群儿身体很弱,爬山时常累得满头大汗,这时我便把她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我们常常迟到,因为有时能遇上一只美丽的蝴蝶,群儿便大呼小叫地去追,于是我们就满山追逐,忘了上学的事。有时我跑…  相似文献   

17.
青藤茶 《新青年》2004,(5):50-51
19岁的小希从家乡去北京读书时,只带了一只纸壳皮箱,那是妈妈给了她30元钱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夜市买的.北京站,人潮翻涌素不相识的人群与她擦肩,小希仰望北京的天空,安静地哭了.当时负责接新生的大雷多年后对小希说,一个瘦弱土气的孩子,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站在不合时宜的人流口上,可是,她那么镇定,眼睛闪着光,仿佛整个北京都在那一刻为她点亮.  相似文献   

18.
肖琳 《新青年》2006,(12):64
它是我的经典.是我愿意,在年华老去,只能坐在藤椅上打发余尽时光的时候,仍然握在手中的书.我并不需要看那些评论,让它们告诉我,它具有如何的文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它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穿透时光能给我温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马德 《新青年》2006,(3):14
这年秋天,田里的莜麦刚收过半,地里的活就全扔给了父亲.母亲白天在场院里切谷穗,晚上便腾出手来干些针线活.她从后炕的炕席下找出鞋样的时候,是个傍晚,父亲正好推门进来.  相似文献   

20.
寂静的爱     
下班以后,我常常去菜市场,买回二两葱、三两姜、一斤大白菜之类的东西回家.这几乎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规定动作,成了一个习惯.而习惯的东西,就是生活.好比我爬上七楼,在楼梯拐角,便闻到了排骨海带汤、花椒炒鸡、红烧芋头的气息扑鼻而来.这些食物的气味,也就是一个家的气味,生活的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