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时代新人"这一新提法,随后"时代新人"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分为以发掘"时代新人"内涵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以及从高校教育考察"时代新人"的应用研究为主。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开拓了"时代新人"的研究视野,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培育路径的选择困境、培育切入点的认知困境、培育视角的转向困境等问题。由于现有的研究主要将关注点落在高校教育方面,忽略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时期的青少年,特别是道德价值在培育中的作用。因而,需要从道德价值方面考察对青少年道德信念的强化作用、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道德人格的塑造作用。在道德价值的视域下,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主要通过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理性的形成、道德信仰的锻造三个路径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开辟出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网络游戏日益成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影响具有正负双重性,应最大限度遏制其负面影响,发挥正面效应。学校应确立明确的网络伦理教育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教育,社会、家庭要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健康网络环境,家庭应积极承担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规制和引领责任。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革命文化作为涵养时代新人的生动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革命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磨练本领、责任担当、艰苦奋斗以及道德修养等品格内在契合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特质。以革命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要着力于深化革命历史教育、发挥实践养成的优势以及创新网络传播策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职业学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更好引领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他们的道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学校、社会要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单红波 《世纪桥》2008,(11):119-120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他们的道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学校、社会要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网络时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他们的道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家庭、学校、社会要各尽其责,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对于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向引导和促进的积极效应,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对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性。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协同机制,其中: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加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政府要加强自身建设与网络舆情监管,网络媒体要加强道德自律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8,(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了"育新人"这一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只有明确时代新人的主体是青少年,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找准培育时代新人的着力点,即主要通过荣誉感培育的视野,从荣誉感培育的涵义、原则和路径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道德进行培育,最终完成"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教育模式选择上存在问题分析,指出选择教育模式不能违背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规律,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选择适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对于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向引导和促进的积极效应,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对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存在一定的反制性。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需要多方努力形成协同机制,其中: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加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政府要加强自身建设与网络舆情监管,网络媒体要加强道德自律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教育模式选择上存在问题分析,指出选择教育模式不能违背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规律,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和受教育者主体作用,选择适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追求人性的完善,和谐和全面的人文生态环境内含着育人目标的终极关怀;与此同时,深怀时代忧思和人文关怀的青少年人文素质提升又会促进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要大力提升青少年人文素质,必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改善人文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分别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引领作用、家庭教育软环境的浸润效果和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渗透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而我们的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却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来开展工作;三是不断改进新形式;四是不断开辟新途径;五是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六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七是强化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的实际,本着实事求是、重点突破的原则,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狠抓三项工作:一、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园地学校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一个窗口,因而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责任。一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学校教育就是要把精神文明中关于理想信仰。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心发展、生活方式等各种要求,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送到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通过灌输、引导、启发、教育等多种方式,化为青少年坚定的信念、行为习惯、智能体能。H是辐射、推…  相似文献   

17.
段明广 《党史文苑》2012,(10):66-68
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共生教育强调人和自然、社会、文化的共生,而当前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学生与网络媒体和网络文化共生,而不是一味的去制止和躲避。  相似文献   

18.
“家”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文明中的“家”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在倡导吸收传统文化积极因素促进文化先进性的今天,“家”文化的道德内涵随着现代性的推进而发生嬗变,如功利化倾向冲击着“家”文化的道德平衡力,“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德育功能的弱化等问题。如何在保持传统和适应现代的过程中把握“家”文化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同时加强以“家国”文化为内容的基础教育,创导“家庭伦理关系”的体验式教育,把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红人”层出不穷,而青少年学生是推崇“网络红人”的主要群体.低俗的“网络红人”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人生价值观错位、独立人格丧失、审美观畸变、责任意识淡漠,这给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快构建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库,不断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把"育新人"列入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之一,这是新时代赋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也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育新人"的重点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关键主体是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践行"育新人"的使命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