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消除城乡土地管理的二元体制,构建统一无差别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着多重挑战,本文聚焦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税费问题展开研究,选取大兴区、德清县、郫县、海城市、南海区作为典型区域,对比分析各试点地区在税费征收等方面的异同,详细设计了土地入市的税费征收体系,以期为我国全面构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税费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源调配作用不到位,招拍挂制度不完善,征收补偿问题依然凸显。必须在规范城乡统一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门立法,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纠纷救济制度,严惩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涉地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3.
<正>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认为,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之中分享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3,(36):3-3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已经明确,但还存在一些在学界与大众舆论中引起不小争议甚至误读的领域。比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一度被“解读”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农民的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等等。这些声音当然也反映了一种改革期望,但已经超出我国基本土地制度的底线,显然并不实际。  相似文献   

5.
蔡继明 《学习论坛》2010,26(7):59-62
在现行政府主导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流转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购得土地,而是仍然以征地方式变农村集体土地为城市国有土地,从而占有了农地转用增值的主要部分,这无疑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今后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建设问题:在城乡统筹战略思维下实行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土地用途管制不能和土地所有制和征地制度画等号;尽快修订与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焦点问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源于国家严格控制农村土地非农使用背景下盘活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需要。目前地方改革总体平稳,少数地区出现了扩大化的“集体土地入市”问题,涉及到入市范围的扩大和入市目标的异化两个层面。扩大集体土地入市范围突破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的风险和问题。国家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制度,在实践中完善土地管理法律,防止犯颠覆性错误。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竞拍后的土地溢价大部分归村集体所有,这将大大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集体经济实力。2015年8月27日,在贵州省湄潭县举行的全国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人市拍卖会上,李一业以80万元的价格,获得3332平方米土地的40年使用权。9月6日,公示期结束后,湄潭县茅坪镇土槽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肖献忠代表村委会与受让人李一业签订了正式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这是我国第一份《集体经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土地管理制度方面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土地资产价值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城乡土地统一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来,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过程大致经历了1978~1997年的严格限制流转阶段、1998~2006年的逐步试点流转阶段和2007年至今的规范鼓励流转阶段。目前,阻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历史性障碍还没有消除,试点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数据显示,北京市356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集体建设用地1557平方公里,占比为44%,发展潜力巨大。统筹好这些存量建设用地,可大大缓解农村用地紧张问题,把低端低效、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业态疏解出去,吸纳中心城区的一些高端优质项目落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经营利用好农村土地,无论对农业发展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是破解"大城市病",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解决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土地问题要以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为土地改革的指导纲领;这就要求同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助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0月我国出台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并行,这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赋予了更深刻的命题。这几年来,社会各界基本达成了共识,要允许农村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农民必须从这里获得应有的财产性权益。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农民的个体成员权得到法律确认并强化,以及对集体土地进行全面确权发证之基础上,应对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给予充分关注,对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征收及其补偿必须完善其机制,以期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及附及于其上的用益物权人的相关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保权让利”是指在保持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仿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管理的方式,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按一定年限通过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直接流转,土地收益大部分留给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上海嘉定、江苏无锡等地均采用这种模式。“保权让利”是一种直接入市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实行国有和集体土地“两种产权、同一市场、统一管理”。“两种产权”,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两种土地所有权同时并存,同质同价。“同一市场”,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同一市场上流转。“统一管理”,是指政府把两种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是现今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任务,现行法律制度对流转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致使我国农村中普遍进行自发流转,隐形流转市场庞大。在市场资源配置日益优化的今天,如何更优质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结合实际遇到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由来已久,而其在国家立法层面尚未得到明确支持及合理规制。实践中国家对农村建设用地采用征用的方式转变所有权,而在征地的过程中对农民的利益往往保护不够。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应当首先保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促进农村社会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从性质和流向上划分,主要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征收即强制性所有权流转。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特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需要,是解决当前耕地抛荒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化、降低农业人口比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市制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借鉴地方立法经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必须针对诸如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内容规定不合理、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不完善等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成果的运用","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在全国两会上,来自四川的代表委员们论改革、谈发展、话民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寻求发展潜力,纷纷提出意见建议。农村改革探索更多"四川经验""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强烈信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的矛盾、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春燕 《唯实》2004,(1):25-27
近年来 ,在许多城镇 ,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城郊结合部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农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土地征用问题。传统体制下的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征地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解决这一矛盾 ,必须确立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指导思想 ,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入手 ,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寻找突破 ,实现征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是农村建设用地可在市场流转。将允许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并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用途的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其方式可以是出售、转让、赠与、交换、作价入股等,政府将通过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土地年度出让计划对供应量进行总量控制。二是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对征用集体建设用地的,由过去的按年产值计算补偿金额综合因素考虑,统一补偿标准。改为按当地经济综合因素考虑,统一补偿标准。三是用地企业须安排农民就业。将实行谁用地、谁按比例拿出部分职位优先安排就业;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在补偿金中提取部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