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正他是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留学苏联,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战士并肩而战。仅半年时间里,就曾担任临时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委员、二纵队司令员等职。1929年10月,他在广东东江右下坝战役中英勇作战,因伤势过重而不幸牺牲,年仅30岁。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红军出色将领"。他,就是来自永川的刘安恭。  相似文献   

2.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实现“围魏救赵”的目的,同时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扩大军事上的回旋余地,除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则率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和军直特务营、独立营约3600人向赣南出击。 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时,遭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两个团的袭击,整个队伍只剩2500余人。鉴于当时严峻的形势,红四军前委在罗福嶂举行会议,决定改变原红军队伍的建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1)
正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参观古田会议旧址。他仔细观看、悉心感悟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红四军军旗、写着红军"六项注意"的包袱、红四军的军号等历史文物,回顾毛泽东等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时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强调:"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相似文献   

4.
红军初创时期,经验不足,兵员成分复杂,尤其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占了较大比例,必然带来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反映到红四军的党内来。而且,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因与红四军信息沟通不畅,所作的一些指令也并不十分切合红四军的实际。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二月来信”,中央来信未能正确估量全国的客观形势和红军的主观力量,要求红四军分小分散,还“深信朱毛两同志在目前有离开部队的必要”,以免“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朱毛红军“最早见于何处,又是怎样扬名国内外的?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和红军史著述中未见提及.经过查阅历史文献与有关史料考证发现,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她创建不久即被称为“朱毛红军”.尔后,随着红四军日益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朱毛红军”成了全国第一支红军部队——井冈山红四军的代称,这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而且为全党全军所公认.今天,我们考证这一称谓的来龙去脉,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朱德、毛泽东在创建人民军队中的伟大功绩,了解红四军在建军史上的历史地位,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1期发表的汪杰同志的《<林彪传>的失误及其教训》一文中说:“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曾有‘两个’红四军”。事实上,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存在过三个红四军。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史上第一个“红四军”,也是第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九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闽西进军。在红军的行列中,有一位身材颀长、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她就是闻名井冈山的“双枪女将”贺子珍。当时她担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秘书职务,并作为毛泽东的忠实伴侣随军行动。在龙岩“红军医院”,她分娩了第一个女婴,不久便骨肉分离。闽西——是她终生难忘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率红四军入闽是在1929年3月间。那时我任闽西特委宣传部长。红四军进入长汀那天晚上,土著军阀陈国辉派一个团来到龙岩东肖,他们怕我们受红军入闽的影响而举行武装暴动。我在郭滴人家里写标语:“欢迎红军来龙岩”、“消灭土匪陈国辉”,连夜把写好的标语,沿着公路两旁一直贴到陈国辉旅部。不久,省委书记罗明写信给我,要我当闽西特委书记(原特委书记郭慕亮留苏去  相似文献   

9.
纠正“左”倾错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成立后,尽管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但项英根据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己着手调查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1945年,朱德在《建军报告初稿》中这样说过:“由于立三路线历来对苏区和红军不重视,后来看着红军的发展,虽一再强迫命令,企图利用红军作为其城市暴动的工具,但在各苏区或遭着顽强抵抗,或在执行不通时,即迅速掉头。因此,立三路线对苏区和红军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的红四军、红一军团(193O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  相似文献   

10.
一、“二月来信”和“四月来信” 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3月14日在长汀长岭寨毙敌旅长郭凤鸣,歼敌2000余人,缴枪千余支,解放了长汀县城。3月20日,红四军前委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研究形势和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并向福建省委和中央作了书面报告,陈述了决定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方针。4月3日,红四军前委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7日给润之、玉阶两同志并转湘赣边特委的信。这封被称为中央“二月来信”的文件,对形势作出了悲观的估计,认为前委“应有计划地有关联地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  相似文献   

11.
1929年,红四军内部因意见不同发生了一场激烈争论。其焦点是:在已有前委之下,“要不要再设军委”?时任临时军委书记的刘安恭是这场争论的主角之一,他也由此成了党的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对刘安恭的争议,主要表现为“肯定”与“否定”两种态度。代表性的意见是:肯定者认为,刘安恭是一位出色的红军将领,受过高等教育,他的牺牲,是当时红军最大的损失之一。否定者认为,刘安恭是“阴谋在对敌作战时使红军陷入困境,企图消灭红军的托洛茨基派典型”。  相似文献   

12.
正宁化石壁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可见红军桥、红军医院、红军标语、漫画等革命旧址遗迹。陈塘红军医院旧址就是其中的一个保存完整的红军战地医院旧址。陈塘红军医院旧址座落于石壁镇陈塘村的一座古旧民居中。1933年春,红军第4医院随军进驻到陈塘村,主要收治在东线战斗中的红军伤病员。在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览》2010,(5):6-6
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在福建上杭蛟洋“傅家祠”设立了“蛟洋红军医院”。这是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也是闽西规模最大、开办时间最长的红军医院之一。毛泽东对这所医院非常关心和重视。多次前住调查研究,并以它作为一个典型材料写进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4.
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红四军党的“七大”),涉及到创建根据地和在红军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认识分歧,以及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的责任和态度,并与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形成因果关系。因此,如  相似文献   

15.
叮当,叮当……在阵阵清脆的骡铃声中,一队马帮,沿着映山红铺展的山道,向鄂西五峰山区——红四军驻地徐徐而来。这是1929年4月的一个艳阳天。骡马队越过沟谷山脊,走进红军驻扎的山村。只见一位头缠青布帕,手持赶骡鞭的英武汉子径直奔到红四军军长贺龙的面前。“噢!这不是叶骡客吗?”贺龙惊喜不已,一眼就认出了十三年前结识的老同行。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云卿大哥,我要跟你走,当红军,你要不要?”这汉子眼露恳求的目光。贺龙右手持着烟斗,凌空劈下:“要!”  相似文献   

16.
古田会议召开之前,红四军曾两次在上杭县白砂镇早康村“东洋堂”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简称“早康会议”。早康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会议”,它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因而成了古田会议的“奠基石”,是古田会议的“前奏曲”。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彀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转战到了闽西,打了许多胜仗,真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同年6月7日,红四军在上杭地方武装闽西红军五十九团的配  相似文献   

17.
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9次到上杭,汀江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第一次到上杭,解放古田镇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县城。5月19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1日抵达连城的庙前。正在上杭古田苎园准备扩大武装迎接红军的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落款的信件:“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到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21,(8)
正第一个政治建军的纲领性文件是"古田会议决议"。为解决红军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倾向,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毛泽东在会前向红四军前委提出建议: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办法达到统一认识,解决红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会议也没有达到解决争议的预期效果。在改选红四军前委成员时,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陈毅当选为新的红四军前委书记。8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相似文献   

19.
1930年10月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早在红军时期,我党我军就注意在总结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1928年5月制定的《红四军党代表工作大纲》首次提出了“编制红军法规”的任务。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指出:“要编制红军法规,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史上,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的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是为什么要召开“七大”?“七大”之后的结果怎样?这两个重要问题看法很不一致。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想召开‘七大’,“总结些经验,解决党和红军的建设问题,纠正已发生的毛病,以促进红军战争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前委领导机关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对矛盾的复杂性估针不足。这样,“七大”不但未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发生了一场带原则性的争论,几乎影响到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