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ARS与国际法     
SARS的爆发凸现了WHO在遏制新的传染病方面的作用,也提出了国际社会通过合作和法律控制传染病的问题。本文探讨WHO及其机制的法律方面对于各国控制SARS及其他传染病的意义,以及SABS的爆发对于遏制传染病的国际法律框架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随着有关国际法律文件修订的完成,进一步的公开、透明和国际合作将成为遏止全球传染病爆发的法律武器。这符合每一个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大流行病引发了全球卫生治理赤字的反思,通过国际法加强各国合作迫在眉睫。虽然目前已经有PHEIC制度应对大流行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但制度不足以应对全球性大流行,WHO及其成员国希望重新缔结一项大流行病条约。目前该条约正在谈判过程中,谈判组面临着大流行病条约与《国际卫生条例》关系的处理、缔约模式的确定、大流行病界定权的归属及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等法律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应该区分大流行病条约和《国际卫生条例》的职能,采用软硬兼备的缔约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大流行病确定机制,改革WHO的机构职能,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龚向前 《河北法学》2006,24(4):62-65
为控制传染病而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时必须遵循<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在我国的适用采取的是混合模式,即融合了"纳入"与"转化"和其他方法.依据修订后的<国际卫生条例>、<国境卫生检疫法>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此外,我们必须解决国境卫生执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第58次卫生大会修改通过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以下简称《条例(2005)》),并将于2007年6月生效。各缔约国需要在该条例生效之前完成国内立法调整。为此,我国已启动对现行《国境卫生检疫法》(以下简称《检疫法》)的修订。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为与国际法接轨的修法活动,因而,以《条例(2005)》的变化与内容为依据是我国这次《检疫法》修订的背景和基础。修订后的法律文本需要与《条例(2005)》保持一致,也需要适合我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新态势的需要。现就对《条例(2005)》的理解,对我国《检疫法》修改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为了控制检疫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防止检疫传染病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列车、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车辆(以下简称交通工具)出入检疫传染病疫区和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疫情时,依照本条例对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的国境卫生检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了控制检疫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防止检疫传染病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列车、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车辆(以下简称交通工具)出入检疫传染病疫区和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疫情时,依照本条例对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以及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的国境卫生检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IHR)于2005年提交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公共卫生方面唯一的一部国际法,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有成员国均具有约束力。本文对“新条例”与检疫法及实施细则中的定义进行比较,并对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定义进行具体分析,旨在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预防和控制“非典”的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卫生规则》是传染病控制方面唯一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际卫生协定 ,但是 ,该规则仅规定了鼠疫、霍乱和黄热病这三类疾病。修订中的《国际卫生规则》加重了成员国的义务 ,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 ,并在适当的时候修订我国的法律规范。我国在“非典”的预防和控制上应当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成员国进行有效的合作。预防和控制“非典”的隔绝与隔离措施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 ,并尊重人权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春季,全球暴发流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SARS)。中国在抗击SARS之后,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法治模式的转变。然而,2020年年交之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然暴露出了诸多法律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本文试图从疫情防控中的具体现实问题入手,归纳出《传染病防治法》已有法律原则之外,还应当遵循的其他法律原则,以期为日后修法和法律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晓杰 《海峡法学》2012,14(1):24-26,45
2011年12月20日,"福建省法学会涉台法律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涉台法律问题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立法问题研究",分为四个子议题:(1)综合实验区等特殊区域立法比较研究;(2)平潭综合实验区立法模式研究;(3)平潭综合实验区条例有关问题研究;(4)平潭综合实验区立法的其他具体问题研究。全省近40位知名的涉台法律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参加会议,对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徐军华 《政法论坛》2021,(2):90-102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势下,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的广泛适用反映了"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关系的失衡,面临着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诘问。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只能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及相关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等国际条约的框架内实施才具有合法性;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在实践中的效应使其合理性遭到质疑。为了进一步维系"传染病控制"与"国际航空旅行"二者的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软法"性国际文件,然而,其执行力依赖于成员国的履行意愿和履行能力。我国应在维护WHO权威及PHEIC创立的制度初衷的前提下,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合法合理应对和适用国际航空旅行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尚清 《行政与法》2004,(10):117-120
法律全球化的趋势及我国入世时的承诺要求我国国内的法律制度必须与WTO规则相衔接。由于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严重滞后于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私法的立法问题,因此在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有关司法解释处于独特的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国际私法司法解释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际私法司法解释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立武 《政法论丛》2007,4(3):86-90
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在具体内容和适用上颇有异议,但在最新的国际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其内涵已经逐渐明确。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适用了国内法理的一般原则,凸显了一般法律原则的法源意义。我国的涉外司法实践应当关注国际司法实践的发展,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新华 《河北法学》2005,23(3):65-67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是一个庞大的国际行政法体系,其中的许多内容将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WTO司法最终理念所确立的"不利影响标准"对我国现行的"合法权益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WTO法制统一原则要求行政相对人有资格对更多的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行为提请司法审查;WTO争端 解决机制则进一步扩大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自由化既是应然国际航空法的一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又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实在国际航空法之中。具体而言,1944年《芝加哥公约》建立的双边法律体制实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从美英《百慕大协定》到美国自由式协定都增进了自由化内容,2007年美欧协议和中美协议体现了全面的自由化;从区域层面来看,欧盟与亚太地区航空法都展示了自由化势头;国际多边自由化仅在有限范围内得到发展,但航空联盟在实践中发展了多边自由化,ICAO也对多边自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WTO多边法律体制也开始调整航空运输,虽然目前的调整范围十分狭窄,但贸易评审机制保障了WTO航空立法自由化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In May 2005,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dopted the new InternationalHealth Regulations (IHR), which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radicaland far-reaching changes to international law on public healthsince the beginning of international health co-operation in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the new IHR 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law on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the IHR revision process, the substantivechanges contained in the new IHR and concerns regarding thefuture of the new IHR.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why the newIHR constitute a seminal ev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law and public health and send messages about how human societiesshould govern their vulnerabilities to serious, acute diseaseevent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7.
WTO总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实施多哈宣言第6条款的理事会决议》赋予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公共健康安全而进口廉价仿制药品的权利,协调了公共健康安全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冲突。该决议在合格药品范围、合格进口成员方资格、国内市场的解释等方面采纳发展中国家的建议而对TRIPS协定以重大发展,这种发展昭示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向"人本主义"法律价值方向回归,"差别保护"将是协调21世纪国际知识产权利益冲突和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困境的有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WTO法律体系是在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包含了大量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定。WTO法律体系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协同发展,这主要归因于WTO法调整领域、运行机制、区域差异、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密切合作。WTO法律体系协同发展应当遵循公正原则、科学原则、民主原则以及法治原则,并且要在观念、制度、行为、利益上实现协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WTO法律体系不合理、不公正规定的受害者,又是WTO法律体系协同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捍卫者和实践者。这是中国加入WTO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WTO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0,22(3):130-133
WTO在继承既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基础上,从贸易的角度构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各种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作了若干新的规定,并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丰富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WTO框架下的国际竞争政策和我国竞争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霞 《现代法学》2003,25(6):162-167
在贸易自由与市场准入涉及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问题成功纳入WTO体制后 ,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又产生了 ,即企业阻碍贸易自由发展的反竞争行为。现行的竞争政策包括国内、双边和WTO体制下分散的竞争政策 ,这些竞争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日益突出的全球竞争问题。贸易与竞争的议题在新加坡会议后已纳入WTO的视野。本文通过对国际竞争政策的产生、发展的分析 ,展望未来之国际竞争政策 ,并提出了中国竞争法制完善的几点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