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了“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增加。实现这两大任务,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但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当农民这个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科学技术所武装,将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党在农村的政策才会真正落实,物质投入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湖北省襄阳县强县先强民,用科学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成功实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9,(51)
田纪云同志讲到当前农村形势时说了四句话,即:一是成绩很大;二是面临的问题不少;三是发展潜力不小;四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明年农村工作着重抓好两条:一要坚持和稳定党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深化和完善农村改革;二要全面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坚持和稳定党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深化和完善农村改革,主要是坚持“六个稳定不变”: 一是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各种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稳定不变; 二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稳定不变; 三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继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稳定不变; 四是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稳定不变; 五是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政策稳定不变; 六是对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购销政策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业投入,需要调整政府和农民的行为陈吉元(社科院农村发展研室所所长)我们讲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现在看,投入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投入从大的方面看,一方面是国家投入,或者说是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农户投入。国有...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即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目前人们对科学技术很重视,可对科学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各业发展比例合理化,这就是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本文从阐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标准入手,进一步探讨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5,(38)
本文的上部分姜春云同志谈了三个问题,即:一、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上,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关系,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二、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三、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本期刊载的是下半部分,内容紧接前文.请注意阅读.  相似文献   

6.
乡镇党政机关是党和国家设在农村最基层的党政组织,它起着党和国家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主要的职能有五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靠它去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带领群众去贯彻落实;二是上级下达给基层的各项工作任务靠它去完成;三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靠它去组织实施;四是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靠它去解决;五是农村大局的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靠它来保证。总之,乡镇党政组织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正所谓上边千条线,乡上一针穿;下边万般事,乡上一盆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的奋斗目标,靠什么来实现呢?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靠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靠科学,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了政策的保障之后,如何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就成为搞好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道理,越来越被广大农民的实践所证实。责任制前,是否采用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因此,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得较慢。现在,科学技术同农民的经济利益挂上了钧。不懂得科学,种田就不能增产,养猪不能增收,直接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解决农村“三乱” (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农民增收困难是尤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农民纯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由 1996年的 9%,下降到 1999…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留在农村的农民当不好农民。转出去的农民又当不成市民。这两个问题也是我国农村发展到今天遇到的最深层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改革30年,小农经营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二是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长期在城乡之间流动,无法真正变成市民。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我们也看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后,农村基层班子主要承担着四项大任务,一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和执行,二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完成,三是农村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是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的建立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这些重要任务的完成,一要靠农村基层班子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要靠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看到,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在九十年代,农业要上新台阶,还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实践证明,搞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同于六十年代初的社教运动,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问题。广大农民称颂这三个文件是三颗‘定心丸’。这说明党对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心中扎根了。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农民正在耕地以外的产  相似文献   

13.
史呈越 《学理论》2008,(22):97-98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实践和推动科学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决定性作用。在农村改革30年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农民靠  相似文献   

14.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央领导同志早已明确指出,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十分注重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业经济政策,使三十多年来一直十分落后的中国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的改革已经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自满自足起来。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技术还很落后,依靠科学发展农业生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我们在发挥科学技术的威力上所做的工作又远不如在发挥政策的威力上所下的功夫。我们对科学技术还没有重视到应有的程度。这种状况应该尽快改变。我国农业经济能否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将取决于我国农业技术能否有较大的提高。我们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尽快地提高我国农村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也是近年来全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要实施综合治理 ,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四是加大中央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乡镇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 ,是国家政权的前沿阵地 ,是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 ,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下面笔者根据农村工作实际结合自己工作体会 ,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我们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 ,就是村党支部委员会。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呢?第一 ,要选好村级党支部的班子。当前 ,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 ,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差 ,村级干部的待遇还比较低 ,选用村级干部确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总的原则是 ,对村干部的任用要坚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农村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处于深刻的变动中。农村乡镇干部与农民之间关系如何,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动情况。如何重塑社会转型期的农村干群关系已成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干部:沉下去还是浮上来上面干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堪称琐细繁杂的乡镇工作的真实写照,而穿针引线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耐心。然而,近几年在一些地方,部分乡镇干部的这种耐心却在明显减少,一股浮躁之气反倒张扬起来。反映在实际工作,则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浮上来而不是沉下去,导致许多穿针引线的耐心…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借助科学技术开发大巴山,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山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山区致富提供了一条重要经验。 资源富饶,人民贫困,这是历史给山区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巴山区的干部群众曾经辛勤苦干了30多年,但仍未摆脱贫困,其根本原因在于单纯地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如今,他们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山区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有力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威力。 近几年,党中央多次指出,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党的十三大又进一步指出,发展经济要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放在首位。大巴山这两年的发展变化,正是把科技放在首位的结果。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行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家庭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最大硕果.继续稳定完善现行的土地经营制,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应成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和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