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斌 《求索》2007,(5):113-114
检察官职业道德表现为德性伦理与制度伦理两个方面。德性伦理是检察官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制度伦理是检察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从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入手。  相似文献   

2.
庞学新 《新东方》2001,10(3):49-52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实质上是由传统德性论向现代功利论的转型,对传统德性论的依赖明显地被置换为对现代功利论的关注。道德转型直接缘起于传统德性论的困境,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需求,而市场经济则以其特有的形式奠定当代社会道德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媒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理念。传媒自由理念本身就预设了其价值合理性及道德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传媒自由已经背离了自由的真实含义.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传媒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传媒伦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传媒领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职业道德的学问.作为一种规范的传媒伦理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自律的个人德性的向度:一个是他律的传媒制度伦理的向度。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向度展开。目前传媒伦理的理论指向问题就是.传媒伦理究竟是个人德性的,因而是私人道德.还是公共的德性,因而是行业制度的道德.无论传媒伦理的哪一向度都不足以单独支撑传媒伦理大厦,单独强调某一向度都不能解决传媒领域中的道德问题。传媒伦理应是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实践的困境主要有谁来问责、问谁之责和何种问责等。谁来问责困境表现为自上问下与自下问上的矛盾和同体为主与异体为主的冲突,问谁之责困境主要是直接责任(人)与间接责任(人)的躲猫猫和领导责任(者)以组织责任为护身符,何种问责困境主要体现为法理问责与情理问责的纠结和公开问责与秘密查处的博弈。其间分别蕴含了行政价值迷失、德性伦理欠缺和制度伦理缺位的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可从公民伦理的培育,德性伦理的培养和制度伦理建设等方面超越问责困境。  相似文献   

5.
吕青  吴妍妍 《求索》2008,(7):179-181
文化传统促使一个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特定人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及文化认同感,这是我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德性文化是当代中国道德重构的文化源泉和底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现代转换中,积极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共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新文化语境。实现在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境遇下,建构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相契合的人文伦理范式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是存在于社会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中的伦理要求与实现伦理道德的一系列制度化的安排。制度伦理具有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双重含义。制度伦理具有规范、评价、调节、整合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作用范围、价值诉求、实现方式上的局限性。然而,制度伦理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诉求,制度伦理追求的是制度的伦理化与伦理的制度化的有机统一;追求的是制度的他律与道德的自律的有机统一;追求的是公共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追求的是制度伦理应然的目的性与实然的手段性的统一。尽管制度伦理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我国现阶段行政伦理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追究的价值目标,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职业伦理开始由"自律"走向"他律",甚至成为了一种与毫无道德关系的"技术性指引规则"。职业伦理的"非道德性",使我国法学教育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更高了伦理道德关怀。因此,法学教育应当确立"以德为先"的目标,将学生的德性培育放到更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而由市场化社会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危机却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根本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体验。这种真实的深度体验指示给人们的是,无论是德性、德行,还是幸福或一种好生活都显得那么艰难。作为整体伦理的拔根使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伦理传统的民族陷于风险境地。由现代性所引发的道德危机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我们不可拘泥于个别的道德现象而就事论事,以致不得整体要领。解决危机的根本道路乃在于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动的重建,而重建的主体依然是权威者集团和成人者群体。  相似文献   

10.
何良安 《湖湘论坛》2008,21(3):110-112
作为中西传统伦理的共同信条,中庸被古代贤哲置于伦理德性核心的地位,因为,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序以及个体心身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中庸的状态。就其本真含义而言,孔子中庸之道的内含和实质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有诸多共同之处,都含有适中、恰到好处、凡事不过头之意。其深刻的辩证性作为人类共同思想智慧的理论价值,对当代人德性修养与和谐社会构建无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