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格权的发展史就是从人格中逐步独立的历史,人格权的诞生和体系化就是现代民法对具体人格关怀的标志。继受德国法而来的中国民法,应当将这种体系化的权利纳入民法典之中,因为这是潘得克吞体系权利本位的法典构造模式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2.
邹红 《探索》2002,1(5):142-144
健全的意思表示必然导致法律行为成立生效,但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却会导致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中国要制定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法典,应该从立法体例、概念、内容几个方面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的立法规定,同时还应参照大陆法系民法在不同时期对意思表示瑕疵规定不同法律后果的价值选择,结合我国法律传统、现实社会要求和世界民法发展趋势在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正确反映这一追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制定之时 ,民法学界对民法典内容、体系编纂等理论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 ,文章认为 ,编纂民法典内容、体系的标准既不是民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民法典的“创新性”或“进步性” ,也不是民法调整对象与“人”和“物”的“关联性” ,而是民法调整对象自身固有的属性。为此 ,作者提出民事主体资格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组成部分 ,其共性问题应当规定在民法典的总则部分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结果而非民法调整的对象 ,并构成民法典的全部内容 ;民法典的分则部分可由产权编、债权编、继承权编和人身权编组成 ,其中产权编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人身权编包括人格权和亲属权。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     
《当代贵州》2008,(20):51-51
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人文关怀”的说法近几年比较流行,但写进党的报告还是第一次。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对民法本质的论述,学界众说纷纭,本文对各类学说进行评析扬弃的基础上,并通过民法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及其定义去追根溯源,进而提出民法是私人法的本质.如果民法本质仅停留在私法的本质上,依然不够精确,因为民法的最终目的是人而非私,是彰显平等自由及独立意志的人法,是对人性的尊重和终极关怀,因此把民法的本质界定为私人法,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民法本质产生的人文经济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私法产生的根基,而权利本位则是民法本质的法律体现及实现方式,使民法私人的性质最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7,(5)
<正>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部分,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起统领性作用,担负着为整个民法典确立核心价值的重任,必然要凝聚价值共识,体现时代精神,回应公众关切。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民法作为成文法国家中民事领域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来.人们对此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聚焦。  相似文献   

8.
黄金桥 《实事求是》2006,192(5):70-72
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证明:发展商品与市场经济需要制定完备的民法特别是民法典,民法典是民法精神的文本载体。民法精神集中归结为民法的理性、民法的理念和民法的理想。在目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尽快制定民法典,民法规范中蕴涵的民法精神对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闫永官 《实践》2014,(1):29-29
<正>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它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人文关怀更多地被赋予理解包容尊重平等价值因素。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既是带有创新色彩的德育观,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生意义等问题,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的特征,其核心价值就是人文关怀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关注和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简单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一种内在情感,是对人内在要求的指认,是一种社会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的实质是要求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晏昱 《新湘评论》2004,(12):56-56
有学者认为:“人文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主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所以,体现人文关怀,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对青年大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关注和养成,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从根本上说,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体现高校“精心培育人,善于激励人,真心关爱人”的办学理念,它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  相似文献   

12.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二要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三要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一、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致害物是属于饲养动物。1.动物的法律地位。1990年的《德国民法典》第90条中"动物不是物,它们受特别的保护,法律没有另行规定时,对于动物适用有关物所确定的有效规则"的规定点燃了民法界对"动物不是物,那是什么"的讨论热情。怎样界定动物的法律地位,不仅关系到动物的保护,而且关系到动物致害后的责任归属。针对这一问题,法学界有三种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7,(4)
<正>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民法总则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23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常委会成员每人都拿到了一本厚达216页、共有九编1209条、十多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也就是《民法典》。有法律界人士称,这一草案开创了共和国的立法之最——此前条文最多的法律是1997年修订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关爱和怀柔,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境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人文关怀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领导者加强人文关怀.应从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6)
正盛世立法典,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其中也浸润了很多法律学者尤其是民法学者的心血。如何看待这部充满中国智慧的民法典,民法典为解决"时代之问"作出哪些贡献?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人文关怀,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对人的价值、个性、尊严、地位、发展和人的自由的关注、爱护与尊重,其核心是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就制度而言,人文关怀是一种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与核心均是"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人文关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主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所以,体现人文关怀,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对青年大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关注和养成,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从根本上说,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体现高校“精心培育人,善于激励人,真心关爱人”的办学理念,它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尊重大学生业已养成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和心理特征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首要达到的教者心态。只有尊重青年大学生,才能获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也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实施。所以,体现人文关怀,是高校…  相似文献   

20.
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律中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产归属与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成员的财产利益。继承权的丧失与宽宥是继承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法典·继承编》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在原《继承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新增宽宥制度并补充扩大其适用情形,填补了原有规则的设计缺陷,完善了继承权丧失制度,更加符合民法保障私权自由的原则精神和家庭财产代际传承的实际需求,体现了“人亲和谐、人性友善、人财共济、人伦正义、人本秩序、人文关怀”的核心法理思想,具有重大的法律价值。在解释和实施宽宥规则时,应当分别厘清适用与不适用的情形,准确把握其适用时间、适用条件及表现形式,兼顾法理、伦理、情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保障功能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