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通高25.8厘米、最大胸径35厘米,直口、短颈、丰肩、球腹、浅圈足,私人珍藏品。肩部绘两层纹饰,一层为水波纹,一层为水草纹,下腹绘一层水波纹,中部为主题纹饰“鱼藻纹”,白地黑花装饰经过宋、金的发展,至元代已炉火纯青,因此元代的白地黑花罐以及元曲故事枕,均为收藏重器,也是磁州窑最可人的奇葩白地黑花装饰工艺与明清雄霸天下的青花工艺,有看显而易见的传承关系,鱼藻纹也是明清瓷的典型纹饰这件器物对中国古陶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白廉洁,是历代吏治的理想境界,也是封建统治者自我标榜的金字招牌,更是老百姓对当权者的美好愿望和殷切的企盼.  相似文献   

3.
堂堂正正当官,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不索不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无疑是为官用权的好品德,社会倡导的好风气。事实上,我们不少干部无意功名利禄,不肯屈节随俗,不仅挡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还表达了一种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足显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之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可能有金钱上的廉洁;丧失了金钱上的廉洁,也就导致了道德上的堕落。因此,我们赞美为官需要无所求,从政需要一身廉。然而,“官无所求”毕竟是一种风范,而决非是一种目的。如今,保持清白廉洁,不被别人打垮,本分做人,清白做官,这是最起码…  相似文献   

4.
此碗高12.6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4.7厘米、由碗与高足两部分组成。敞口、弧形、深腹、干底、造型规整细致,碗壁胎体匀簿。尤以口沿为甚。仅为0.2厘米。胎质细腻洁白.通体釉色带泛浅青色,器内素面无纹,器内素壁与高尺均以青花绘逗件水蔽汉,以釉黑红绘鲭、鲌、鲤,鱖四尾游鱼,取其谐音。喻意清白康洁。青花呈色淡雅,釉里红色泽浓重,局部可见因氧化而呈现的暗绿色调。图案清新活泼,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除青花外,同一件器上还要烧出釉里红,釉里红是氧化铜呈色剂,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后于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在一器上青花釉里红两种颜色都达到色泽鲜丽的程度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即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见图)。“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11、除执壶、玉壶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涩底上往往粘有…  相似文献   

6.
陈传翠 《江淮法治》2010,(20):20-20
廉洁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对廉洁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时代风格。但廉洁所蕴含的内容却是大致相似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则这么解释:“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这是名人的见解,那么作为一名法官.该如何做一个廉洁的人呢?  相似文献   

7.
博古纹是中国明清艺术品中绘画、竹木牙雕、瓷器挂屏、刺绣等常见的装帧纹饰,它的组合主要有瓷瓶、香炉、茶壶、棋盘、笔筒、如意、字画等传统的吉祥古物组成,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陈百华 《检察风云》2006,(14):76-77
一望。彩陶上手后首先要认真观察其器形线条是匀称还是呆板,纹饰用笔是流畅还是生硬。因为真品的器表轮廓和纹饰图案是工匠一气呵成的,而仿品总是因为照着葫芦画瓢,留给人们的是生硬呆滞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广彩"是一个特定的名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在广州地区绘制的釉上彩绘瓷器,素白瓷胎来自景德镇.狭义的是"广州纵金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和彩绘瓷器的过程中,移植了提花丝织物中的"织金"手法来施加彩绘,特别是金彩,具有类似丝绸"织金锦"效果的广州彩绘瓷器.也可以蜕"广州织金彩绘瓷器"足"广州彩绘瓷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织金锦效果的纹样,多用作边饰、图案问的分隔、主题纹饰的轮廓等,对所装饰的瓷器,起着调和、统一色彩的作用,使器物显得富贵典雅、华丽高贵,气派非凡.  相似文献   

10.
眼前这只线条流畅、釉色可人的青瓷器是我国晋代时期著名的越窖生产的鸭蛋形圆孔香薰器.说句实话笔者由于收藏与研究"近水楼台"的工作关系,各朝各代的香薰器形见过不少,但是鲜见像这样呈娇嫩可滴、青中见绿的釉色以及饱满器身上设有四径瓜棱纹,并且仪仪采用几个镂空的鸭蛋形线条装饰就表达了先人工匠的审美情调和设计理念的,器物虽小但又不失大气之风范,线条简洁但给人的却是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康熙时期绚丽多姿的五彩瓷器,比之明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制瓷匠师们把传统的釉上彩工艺推向了巅峰。绘制笔法细劲古雅的“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古装人物画图纹,是康熙时期民窑上乘五彩精品佳器,最具特色的绘画题材。这种以传统绘画技法,将历史人物、庭园景物绘画之工整之  相似文献   

12.
元明清龙纹     
龙纹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在收藏实践中,由于对元明清的龙纹特征有-定的认识,使笔者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曾讲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没有金钱上的廉洁。廉洁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从政者对人生的领悟。”这一番颇有深意的话出自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永顺县支行的领导班子。这不仅是他们一班人对清正廉洁的感悟,更是他们孜孜不倦努力实践的方向。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永顺县支行原来管理混乱,曾先后更换了五任行长。2000年4月,在支行各业务股室摸爬滚打10多年的胡建民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永顺县支行行长。当时整个系统问题成堆,举步维艰,改革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但胡建民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在狠抓行风行纪建设的同时,注重…  相似文献   

14.
正勤政廉洁,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勤政,是要具备忠于职守和爱岗敬业的品德,是一种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廉洁,是指廉洁从业、不贪不占、清白做人。实干高效,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检验:实干,是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工作;高效,是讲求效率、雷厉风行,有过硬的执行力,杜绝拖沓、低效、推诿。不廉洁无以立身,不勤政无以立业。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勤政廉洁、实干高效,干干净净做人、扎扎实实做事。  相似文献   

15.
汤兆基   《检察风云》2012,(8):87-88
前有"警花牡丹真国色"的春意盎然,后有"西夏牡丹纹瓷器"的秀丽夺目。上一期我们在欣赏了江洋女士的牡丹春色绿江南后,不妨让思绪转换一下。我们熟知的宋代制瓷业相当之精粹,然就在同时期的西夏国,地域分布在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出现了那里特有的民族制瓷业,这类不输宋代五大名窑的古瓷器被叫做"西夏瓷",是西夏国的子民自创研究烧造的。西夏民族也随之学习汉字,接触汉文化,但他们在瓷器的艺术表达上,同样运用了雍容华贵的牡丹作为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指纹破案     
何进 《江淮法治》2009,(18):33-33
指纹,又称为指印或手印,一般是指人手指末端指腹上突出的纹线,广义的指纹则包括指头纹、指节纹和掌纹等。根据指纹形状的不同,一般将指纹分为斗形纹、箕形纹、弓线纹等几种类型。人从一出生便带有指纹,而据现代科学研究,实际上人从3个月大的胎儿时,就开始生成纹路,至6个月大时就完全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对腐败零容忍的主流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对任何腐败现象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容忍。这样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在情感追求、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上就会自觉地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在情感上认同廉洁,价值取向上选择廉洁,行为模式上趋同廉洁,并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历史事实证明,公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反腐败的成效。在对腐败容忍度较  相似文献   

18.
元號 《检察风云》2006,(12):78-79
我有一位老师,是一位古玩鉴定专家。他很爱惜别人的藏品,别人让他看东西,凡是手卷,立轴,如果让他上手,他从不全部打开,怕出现闪失,都是合起一面打开一面的。看后,他能对整幅画作出评价,包括真伪,这叫局部细看。他的本事是能把每一个看到的面连贯起来,在思维上形成了画的全貌,这是鉴赏高手,不装腔作势,一般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由此我想,收藏爱好者,应该学会把一件物体不同的画面连贯起来欣赏的能力。当然,没有时间学也没有关系,也是有办法满足的。偶然翻了一本介绍古玩的书,有一只瓷器笔筒画面的平面展示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笔筒上粉彩山水…  相似文献   

19.
赵慧群 《检察风云》2010,(12):78-79
成化官窑瓷器历来为人们称道,尤其是其斗彩器更为人们所心驰神往,就连成化之后的明神宗亦为个中最好者。自明代御窑厂珠山遗址发掘以来,出土大量成化瓷器残片,从中我们对成化官窑瓷器的器物形制,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上世纪80年代在甘肃平凉工作时,喜好收集钱币与铜镜。一次,花4、5块钱从废品站挑拣了约3斤重的古铜币,其中就有一面形制与众不同的铜镜(左图)。镜子保存完好,直径约6.8厘米,厚0.1-0.2厘米,背面有小钮,钮不高、约0.5厘米左右,钮外饰双凸弦纹两周,弦纹间设疏密有度的竖短线。后来得知,它的形制、纹饰,同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镜相似,是一面商朝镜。但当时不清楚它真正的底细,只凭微凸的素面上有淡淡水银光泽,确认年代当比“秦半两”早,便视为知己,连同数十斤古铜币,陪着笔者度过了乏味的岁月。1983年笔者从甘肃回到上海,带回铜镜二十面、古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