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雪 《各界》2008,(9):12-16
陈联诗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她的母系和父系都是明清时期出过翰林的大家族,她自己却与当过放牛娃的革命青年廖玉璧自由恋爱结为夫妻.陈联诗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参与了"五卅运动",后因特务追捕回到家乡,参与了华蓥山区从1926年到1948年的三次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苏维埃俄国决定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俄共党内、苏维埃政权内部以及在工农群众中有不少人大惑不解.有的人说,"我们刚把本国的资本家赶走,现在又要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了",这是在"出卖我们的俄罗斯母亲",让工人"退回去受资本家的奴役";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也有人担心,利用资本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等等.对此,列宁说对这些反对意见要非常认真地倾听,因为它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实行租让可能带来的危险.同时他认为一些群众的意见和担心是出于一种革命本能,而我们决不能受这种革命本能的支  相似文献   

3.
作为艺术团体,在中国可能再没有比人民解放军的文工团跟革命的关系更密切的了。她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建国后又一直随着革命和建设的步伐前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中,这支充满着蓬勃生机的艺术队伍,跟随改革的浪潮,又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养的高低,既关系国家的形象,又关乎国民的幸福。而国家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民众幸福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交往普遍化的今天,一国民众若因缺乏素养而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则这个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有幸福感的。国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一向对我们的党和政府多有批判甚至妖魔化描述,我们可不必在意,因为其中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学亮 《各界》2008,(9):10-11
一封信让她成为"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   黄帅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年底.那年她才12岁,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五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她当年的班主任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为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班主任要求班上的同学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6.
霞飞 《各界》2008,(5):68-71
提到红卫兵"五大领袖",首先提到的应该是聂元梓.这不仅因为她是红卫兵五大领袖之首,而且因为她曾是策划贴出北京大学第一张大字报、打响"文革"第一炮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艺术本质是海德格尔美学和道家美学比较研究的并深入论述了世界、大地与形象、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道家取"天地自然之象",使"道"、"气"、"象"成为理解艺术本质,建构中国古典美学的的基本范畴.在艺术家的方法问题上,海德格尔强调艺术家"回到事物本身"是通过"抓住"物象,但又不拘泥于物象来达到的.道家则以"虚静"、"心斋"、"坐忘"等范畴论述了艺术家的审美心胸之可能条件.关于审美超越,海德格尔以有限的出场与无限的未出场整体统一的显隐说,突破了传统的典型说.道家则以"气"、"虚实结合"既强调了物象的虚实,又突出了"象外之外"的虚实.  相似文献   

8.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分歧。她说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当前的生活以及以后对农业进行改造制造了许多麻烦,并造成了农村一个力量强大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阶层;而列宁则认为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赢得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推进俄国"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梧桐雨 《侨园》2021,(1):47-49
早年曾想开飞机救国 张丽珠192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做过孙中山的助手.1937年,张丽珠中学毕业,那时正号召"航空救国".她报考并被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录取.当时她想造飞机又想开飞机.后来南京失守学校迁到内地,因兵荒马乱,她只好留在上海暨南大学借读了半年物理. 1938年张丽珠父亲因病去世.她倍感医学的重要,于...  相似文献   

10.
冷素辉同志的《试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载《社会科学》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冷文”),比较系统地剖析了“继续革命论”的错误实质及其危害性,读后颇受教益。但是“冷文”认为“继续革命论”是康生、陈伯达之流“制造和宜扬”的“反革命理论”,则是不正确的。因为: 一、“继续革命论”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错误观点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957年,他就提出了“同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又团结又斗争,将是长期的”论点,并发动了反右派斗争,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而1958年召开的党的八届二次会议,又根据他的意见,错误地提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翻开历史,中国古代有识之士都不乏求才之心.燕昭王筑"黄金台",秦穆公得百里奚,刘玄德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都被传为佳话.可见,人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瑰宝.今天,搞"四化"急需人才,但到处听到的却是"人才奇缺"的叫喊,究竟是没有百里奚,韩信呢?还是缺少秦穆公,刘玄德呢?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罗兰夫人的错觉".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确位知名人士叫罗兰夫人,她认为"法国遍地都是侏儒,没有人才".列宁不同意她的观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说:"人才既多又缺."这是说,不是俄国没  相似文献   

12.
权利冲突中的少数主义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利冲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而多数人权利与少数人权利的冲突问题,则可以说是难点中的难点:因为处理不好它有可能导致民主制度的颠覆或多数人的暴政等问题.考虑到法学首先是一种实践性学科,因而对这个在实践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就是法学的当有之责--而"少数主义原则"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可能答案.  相似文献   

13.
李源田 《各界》2008,(4):91-93
把丈夫托与好友   黄大琳,湖南长沙东乡人,其祖父黄彝凯曾积极参与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黄彝凯在江宁任上中毒而亡,幸好其夫人曹氏饱读经书,于槊梨镇作蒙童馆长,又靠着祖上遗产,勉强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计.1907年,曹氏携长孙女黄大琳投奔时任吉林提学使的弟弟曹广桢.在吉林幼稚园,黄大琳遇上后来成为田汉爱妻的易漱瑜.因皆是长沙东乡人,又异乡相聚,两人自然格外亲密友爱.正如田汉在1927年5月30日出版的<良友>画报所说:易漱瑜和一个叫黄大琳的最要好,寝则同席,游则同行,甚至洗脸也各自拉着毛巾的二端洗开了.漱瑜长得身材健美,皓齿明眸,比大琳大两岁,她像姐姐一样爱护大琳.……  相似文献   

14.
复仇 十岁那年,"复仇"这两个极具血性的字眼第一次闪现在聂政的脑海中. 从懂事起,聂政一直在问母亲同一个问题,娘,我为什么没有爹? 聂政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善良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隐瞒聂政,说爹出了远门,还需要过些日子才回来. 渐渐地,聂政不再相信母亲的话,因为过了很多日子他依然不见父亲的影子.于是,他又去问姐姐聂荣,姐姐,我们为什么没有爹? 聂荣比聂政大七八岁,聂荣眼里含着泪水,捧着弟弟的脸,说她也不知道.其实她是知道的,只是母亲不让她过早地对聂政说出这个秘密,她也只好说谎.  相似文献   

15.
"大一统"的社会整合机制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必然性,是人的历史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制度创新的历史时期,和两千多年前不同的是,这次的制度创新不仅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富强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这一次的制度创新也不可能仅仅在自身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产生的社会机制的作用而运行.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在引入的西方的社会分工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社会结构正在和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梅志和胡风一道,终生忠于"五四"文学革命由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一同编辑杂志、经营出版,还自己创作儿童诗歌,不论时局多么动荡,物质多么匮乏,她能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是一个清秀、典雅、典型的江南女性. 自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制造出来之后,她理所当然地被关进了监狱.七十个月之后,因为母亲去世,"停尸太平间",才放她出来处理后事.此后,也没将她重新收监.她便充当了家庭与监狱之间的唯一联系人.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7,(6)
<正>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长裤、花洋布小褂,额前的刘海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书,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因为夕阳斜照的关系,她的眼睛微微地眯缝着,皮肤也是微黄的,隐隐地现着一种菜色。那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毫无疑问,女孩也是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标志着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卓越贡献,这次革命是对旧形而上学的清算和调解。后来人们习惯用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去概括《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以表明"哥白尼革命"与康德哲学的关系。而康德从未使用过"哥白尼革命"这一术语,事实上他只是在再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序言中提到过哥白尼,在这里他想表明的则是哥白尼的最初观点。本文将结合"哥白尼革命"的提出背景,重点探析"哥白尼方法"与整个康德哲学的关系,并浅析这一场"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究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是卢森堡的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关切。卢森堡以她所坚持的资本主义危机论与群众运动自发论,论证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客观历史基础和主观能动要素,从客观与主观两个辩证关联的维度为追问和论证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提供理论根据,进而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20.
沈农夫 《侨园》2011,(11):20
长久以来,每当威尔顿从厨房门前经过时,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深深困扰着他。那是一个放在灶台上方的金属罐。如果不是索菲亚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去碰它的话,他可能还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它。"为什么不让你去碰它呢?"她说,因为那里面放着一些"神秘的药草",是她母亲留给她的,而且,因为它用完了就没有了,没有办法再补充,所以,她担心如果威尔顿看那个金属罐会不小心把它打翻,而使里面珍贵的药草洒落到地上。说实话,这个金属罐其实很陈旧,有什么值得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